目前沪深300的PE为11.8,咱们就按PE在12以下买入算,历史上赚30%最多需要3.31年,所需年数的分布如下图:
还有一个问题,下轮牛市,涨得好的行业和板块会不会变?
我觉得很可能会变。
回顾近10年的牛市,2013-2015年最强的是创业板,过程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2013年,创业板持续上涨,走出独立行情,期间主板趴在地上震荡;第二段是2014年下半年,创业板涨势减缓,银行、地产、基建等价值板块补涨;第三阶段是2015年上半年,市场全面大涨。总体来看,由于创业板提前一年发动了结构性行情,在这轮牛市里涨幅最高,从585点涨到了4037点,涨幅590%。
2015年中之后,A股陷入股灾,大幅下跌,直到2016年熔断后触底,开始了2016-2017年的结构性牛市。所谓结构性牛市,就是只有部分板块明显上涨,这期间涨幅好的是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从2016年熔断后的低点算起,到2017年末,上证50涨了49%,而同期创业板指还下跌了约10%。
进入2018年,市场又跌了1年,触底之后,开始了2019-2021年初的牛市,这轮牛市大家应该记忆犹新了,涨得好的是基金抱团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各种茅,消费、医药、科技三条主线,被称为高成长的优质赛道。
我们还是把股票上涨的动力,拆分为业绩增长、估值提升两个维度来看,就会发现牛市里涨得好的板块,都是在业绩的支撑下打开想象空间,得到市场的一致青睐,从而获得估值的极大提升来完成的。对涨幅贡献最大的,仍然是估值升高。
比如创业板指,2012年ROE回落至阶段低点8.49%,2013-2015年ROE越来越好,分别为10.55%、11.78%、14.46%。那时候市场都说创业板代表新经济,新经济自然有高成长,而业绩不断向好,就支持了新经济的想象,市场也就敢给更高的估值,创业板市盈率由2012年末的30倍,到2015年顶峰时涨到了135倍。
创业板在2017年开始商誉暴雷,2017、2018两年的ROE跳水至6.95%、7.01%,当业绩不再支持以往的想象空间时,市场给的估值水平也就大幅下降,至2018年末,创业板的市盈率又跌回到了30倍。
与此同时,2017年上证50指数的ROE则走上了上行之路,其2016-2018年的ROE分别为11.66%、12.46%、13.40%。创业板业绩不行了,上证50业绩好起来了,市场又说以前小盘股涨得好是过度炒作,退潮了才知道谁裸泳,那会网上最火的说法就是价值投资王者归来。上证50的PE也大幅提升,由2016年初的8.5,提升至2018年初的13。
2019年以来各种茅的牛市,套路是一样的,疫情爆发后,消费股业绩稳健,医疗业绩增长,半导体顺周期业绩大增,新能车销量火爆,都有基本面的支撑,才被市场归类为核心资产。有了共识之后,就会抬升估值,茅指数的PE,从2019年初的16倍,到2021年初涨到了38倍。
总结一下走牛板块的特点:
1. 业绩要好,让市场有形成共识的基础。
2. 起点估值要低,给后面估值提升留足够的空间。
回到最初的问题:下轮牛市,涨得好的行业和板块会不会变?从历史上看,经常会变,原因就在于上面说的两点原因:
1. 业绩未必有持续性,如创业板2016、2017的ROE陡降。
2. 高估值没有完全消化,比如2016年初熔断后,创业板的PE仍然有50倍,远高于2012年末启动时的30倍,调整完也不具备走牛的基础。直到2018年末,创业板的PE跌回了30倍,足够低了,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才又开启了一轮新的牛市。
上波牛市回调的赛道股,下一波牛市还能不能起来?一样也要看这两个因素:业绩能否持续、估值是否回调到位。
市场信息:
1. 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应实施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来对冲疫情影响,让二季度经济增速能够重返5%以上,这对为全国实现5.5%的预期目标奠定基础尤为重要。
2. 上交所组织券商开会讨论新股破发现象,要求各主承销商审慎确定发行价格,下一步,考虑将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等。
打新的老乡别走,有人管了。
3. 宁德时代公告,原定于4月28日披露一季报,为保证《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编制的质量和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推迟至4月30日披露
嗯……熊市里反正什么都能解读是利空,这时候延迟披露,肯定会引起市场各种猜想。
4. 比亚迪拟回18-18.5亿元的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300元/股,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受让价格为0元/股,相当于公司花钱买了股票免费送给员工当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