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投稿专栏 / 课堂 / 热点 / 视频 / 战略 / > 金融危机今年再爆发,我们该何去何从

金融危机今年再爆发,我们该何去何从

2018-04-25 16:01  来源:股票 作者:股票行情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股票

金融危机今年再爆发,我们该何去何从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倒下敲响了金融危机的钟声。全球经济进入拯救模式。那一年四季度,中国宣布了四万亿投资计划。不过与哀鸿遍野的西方金融业不同,在中国,银行业不仅没有成为累赘,反而扮演了“救火队员”的角色。天量信贷支撑的大规模投资让中国经济熬过最难的日子,几乎在最短的时间内触底反弹。有官员因此自豪地宣称,中国是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经济体。


今年是金融危机十周年。当时人们反复思量的一个问题是,为何中国金融业没有被危机击中?比较简单的解释是,因为中国资本账户没有开放,对形形色色的衍生品也持审慎态度,因而当危机袭来的时候,虽然中国经济深受其累,但对中国金融波及有限。后来有学者说,如果中国金融体系与欧美国家高度关联,或许也将难逃厄运。

金融危机今年再爆发,我们该何去何从

当然也许更重要的是,在那之前的十年中,中国金融业走过的变革之路。以银行业为例,从1997年西方观察者眼中的技术破产,到此后剥离万亿坏账,经历背水一战的股份制改革。在2008年之前,中国五大国有银行中除农行外均已完成股改上市,农行则是在金融风暴尚未停歇的2010年走完了上市之路。此后数年,中国银行业各项经营和风险指标均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准。中国用十年时间构筑了一道或许仍显简陋的“防波堤”。


要问的是,如果危机在2018年重来会怎样?我们走过了与2008年前截然不同的十年:狂飙突进的规模扩张,影子银行的的疯狂和互联网金融泡沫,人民币国际化已在途中,金融业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开放,今天的中国金融业是否足以抵挡又一场大级别的金融巨震?

金融危机今年再爆发,我们该何去何从

带着这样的问题审视当下的金融变局,我们大概会更容易理解,为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被当做第一要务。监管严字当头,“宽松软”被视为监管当局要革除的头等弊病。在决策者的视野中,这一场持续升级的监管变革不仅关乎现实,更决定着未来——当危机重来时,我们拥有怎样的答案。


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对于金融业者来说,监管的父爱主义正在成为往事,固有的赚钱模式已经崩塌,谁胆大谁赚钱,谁敢打擦边球甚至挑战监管谁就能迅速做大,那个奇幻的造富年代一去不返。我们将见证那些曾经的大鳄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江湖,合规主义回到舞台中央。这是套利时代的终结,赚规矩钱,规矩赚钱,将成为金融机构基业长青的根本。


不能不说,很多市场中人仍有侥幸。他们的想法,不过是音乐停止的时候,自己不会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环——试问这些年谁家不是在拼命发产品,如今数十万亿乃至上百万亿的存量,哪能说刚性兑付就刚性兑付呢——这恐怕是另外一种 “大而不能倒”。我们很容易在市场中听到这样的声音,不过这显然低估了监管的决心。

金融危机今年再爆发,我们该何去何从

回望历史,危机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过度杠杆和松散的监管、衍生品的泛滥和扭曲的激励机制,这也正是当前中国监管着力所在。当然也可以说,危机未尝不是机会,帮助金融业在反思中健康生长。事实上,正是在1998年危机之后,中国金融在变革中实现了凤凰涅槃。


监管的要义,就是鼓励在合规中变革与创新。我们固然需要将一切金融行为纳入监管,区分假创新和真创新。不过也应该明白,从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来看,金融抑制与金融过度同时存在,在很多领域,金融不是发展过度,而是发展不足。


更何况,中国金融业越是开放,就越是面对一场没有阻隔的全球竞争。这同样是监管必须面对的挑战。一个具有现实紧迫感的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如何能够为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在香港等市场竞相改革以留住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中的优秀公司时,上海和深圳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留住下一个阿里、京东和腾讯?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