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家在热议如今年轻人已经出现了消费降级的现象:按揭利率抬高,房租涨价,各种生活成本上升,以后也别意大利面了,改吃重庆小面吧,或者沙县也行~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年轻人们已经开始消费降级了。
但是另外一边我们也发现,各种网红奶茶店排队爆满,传统的3块钱的碳酸饮料和浓缩果汁不好卖了,价格贵十倍以上,一杯30块的鲜榨和现调饮品越卖越火。同时,从去年开始商业地产商铺租金开始回暖,高端零售和奢侈品零售似乎也都卖的不错,这就似乎有点看不懂,这到底是在升级还是降级呢?
我们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连锁火锅店,把人均至少要花100块吃顿火锅这件事,做到了客单价48元,请问这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
其实都不是,这叫做消费普及。因为客单价做低之后,让大部分普通人,也能够很容易的享受到了不错的产品和服务,因为量在变大,所以公司的业绩可以在产品不涨价甚至降价的情况下,高速增长。
中国和欧美以及日本的经济结构都不一样,因为我们人口众多,而且人口分布极广,不平衡和不充分普遍存在,可能在一二线城市很普通的产品,在三四线就相对稀缺,产品的渗透率从人均来看,还远远没有触及天花板。
比如牛奶,根据奶业协会统计,一二线城市人均饮乳量已经达到50 公斤/年的水平,但是三四线城市的人均饮乳量仅为15 公斤/年,2016 年中国人均饮乳量为36 公斤/年,横向的和国际相比,中国现在人均饮用量是美国的1/5,远低于日本,同时印度的消费量是中国人均的3倍。
从普及的角度,让大多数中国人用上又好又便宜的产品和服务,就足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成就伟大的企业。
那么这种整体性的普及,它的进程如何来观察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均消费量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进行观察。2010之后,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率在8%上下,维持着比GDP略快的水平。
重点在于,这两年,新增货币M2的增速是一直在下降的,如果货币增发能够继续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M2将会是值得期待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年,人均收入的增长,和M2之间的差距,其实是在持续收敛的,这意味着,从整体来看,不考虑城市间的不平衡和差异,作为整体,人们的购买力是在提高的,这一点,是消费普及的重要原动力。
最后总结一下,消费这件事,人们并不是简单一刀切的不求最好只求最贵,更不是降级,日子越过越紧,因为购买力其实在提高。而是说,人们的需求,呈现出更加碎片化的特征,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需求,谁能够让大多数中国人用上又好又便宜的产品和服务,谁能够敏锐的捕捉到不断细分之后的碎片化小众需求,谁就能够成就事业,跻身伟大公司的行列。(来源:树我直言) 以上就是本期今日话题内容,关注财经365获取最优质的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