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蚂蚁金服联合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推出了“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60岁以下支付宝会员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其中,获得10万元至30万元的大病保障。截至11月14日,这一保险产品已吸引了超过1800万人参加。
11月13日,又一互联网巨头杀入了相互保险领域京东金融联手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上线了“京东互保”,开始低调内测。不过,“京东互保”很快于11月15日下架,转入幕后,称将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业内人士分析,相互保险之所以被推上热潮,一方面是由于大病保障需求被唤醒,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阿里与京东庞大的客户流量。
对于相互保险,社会业界人士表示出了极高的关注,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一场创新,还是只是个表面呢?
何为相互保险?来看看京东与阿里之间的较量
相互保险,通俗来说就是参与者既是保险人,又是被保险人,在别人患病时参与费用分摊,而如果自身不幸患病,也可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种互帮互助的保险形式。相互保险在中国的起步较晚,2014年5月,保监会发文对《相互保险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1月,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对相互保险的性质和定义做出了规定。2016年末,保监会还下发了《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此后有高达1/3的互助平台轰然倒塌。在严控的监管下,网络互助模式下的行业进行了一轮洗牌,同时,相互保险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2016年,包括网络互助平台在内,一度有超过30家相互保险组织在排队申请相互保险牌照。但最终,只有三家相互制保险组织在2017年获得了相互保险牌照,当中就有京东互保的运营方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和阿里蚂蚁金服相互保的运营方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两者虽说都是相互保险,但在保额结构、险种设置、保险期间、保费分摊和加入门槛上还是稍有不同的:
“相互保”的保额结构分为30天-39周岁为30万元,40岁-59周岁为10万元两种,较为简单。“相互保”的年龄适用于60岁以下,“京东互保”则将年龄上升至70岁,在保额结构上“京东互保”相对来说分的更细:30天-40周岁为30万元,41岁-50周岁为20万元,51岁-60周岁为10万元,61岁-70周岁为5万元。
在险种设置方面,两者的疾病保障都是保障100种重疾,等待期皆为90天,服务费皆为10%。在此基础上,京东互保”还增加了30种轻症,保额最高可达3万元。保险期间,如果“相互保”在理赔前未发生退保则持续有效,而“京东互保”的期限为1年,到期后可续保。保费分摊方面,“相互保”单个理赔案例的金额不超过0.1元,“京东互保”则按年龄段设定每年分摊保费的上限,最高上限为1924元,超出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