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那些贪婪、暴躁、恨不得宣扬“不买等于中产失格”的品牌,不再像三四年前那样受追捧。年轻人喜欢的,是刷了适当存在感,但又不至于“在我的生活里走来走去”的体面、有分寸的商品。
中国消费的这一变化,在发达国家都能找到轨迹。不必长篇大论,仅从企业形象的面门——logo来看,曾经那些颇具侵略性、闪闪发光的设计,都在让位给低调朴素的“大饼脸”。
比如在90后的中学时代(2004年左右),周杰伦代言的百事可乐,还是那个blingbling的logo,潮味儿十足,然而百事可乐早在十年前就放弃了logo的侵略性,走上扁平化之路。
今日百事logo甚至被戏称为“滑稽的胖子”,而百事就这么乐呵呵地用了十年。
另一家可乐巨头可口可乐早在21世纪元年就放弃了浮雕和渐变色,走上了简化之路,在2009年则将极简更上一层楼:
而没气儿的可乐——咖啡,也同理。我们来看看星巴克,同样的规律:放弃渐变,放弃光影,放弃复杂花纹: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企业也回过味儿来了。我们来出道万不能错的题目考考你:
以下哪个是伊利新logo?
看过上面的百事、可口、星巴克变迁史,你肯定不难猜到:左边是伊利8年前启用的旧logo,右边则是今年刚换的新设计。
但是,当我把上图发给一些其他行业的朋友看,不乏有人做出相反的猜测。有人觉得左边logo要素更多、设计感更强。
咋回事儿呢,设计师都偷懒了吗?
时代呼唤扁平化
不难察觉,伊利新logo取消了渐变色、取消了发光、也取消了字体的浮雕效果。如果你曾经供职互联网公司,大概能隐约察觉到朴素背后的暗潮——扁平化。
扁平化设计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是从苹果的iOS7开始。其实不止苹果一家,Google、YouTube等互联网巨头的logo都经历了扁平化之变,而国内用户相对熟悉的产品比如Google的Chrome以及微软的Windows、Office也走上了同样的路。至于国内企业,美图秀秀logo变脸,以及京东狗从“金属狗”变成“三角狗”,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扁平化设计。
又何止互联网?惠普、IBM等科技企业都在“跟风”,百事、星巴克这类始终贴近新锐消费者的品牌也注意到了潮流,甚至奢侈品Burberry、车企奥迪这些相对缓慢沉重的企业也不落人后。
至于扁平化带来了什么好处,iOS7时代分析就已经烂大街了,不再赘述。我们只强调一点:相对于互联网企业那些相对务实的需求,传统企业跟上扁平化风潮,更能显示品牌对年轻化、国际化的追求。
在分析伊利的新logo之前,我们不妨看看2010年上一代是怎么回事儿:按照伊利官方解释,logo的“蓝色象征天空、绿色象征草原”,你要仔细看的话,“天空”上的那处打光,其实代表着太阳……
呃,这可真是……太淳朴了。
升级logo虽然结构上变化不大,但一来扁平化追随了潮流,二来伊利官方对三种颜色的释义也不再那么“乡土”:蓝色代表“智能化”和“国际化”,红色代表“品质”,绿色代表“多元”,这其实与国际上“蓝色用于科技、红色用于生活、绿色用于生态”的认知基本合拍:
作为国内乳业老大,伊利品牌升级的需求,绝不在于提高品牌知名度,而首要目的是提高与当前消费者的匹配度。在“互联网一代”年轻人已经逐步掌握话语权的当下,伊利这种“老字号”的企业,不能眼睁睁将年轻用户让给原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品牌,便有了如今品牌升级、logo升级的需求。
不要觉得新品牌没有战斗力。
近年来新生乳品何止十家,其中一些你肯定听说过,比如乐纯。这些新生乳品理念先进、营销高调、特别会搏年轻人眼球;相比之下,曾经的伊利、蒙牛等未免显得老成持重了些。康师傅冰红茶作为当年茶饮料市场的统治者,如今已与新生代消费者无缘;有冰红茶前车之鉴,伊利可不愿在年轻人这儿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