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发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跨国企业海外分公司的国际生产活动仍在扩张,但近年来放慢了速度。 跨国公司海外分公司的销售额,增加值和就业率过去五年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7.3%,4.9%,4.9%),均低于2005-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7%,10.7%,7.6%)。跨国企业国际生产活动增长率放缓导致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因为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是由跨国企业全球生产体系即全球价值链产生的。
全球国有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贸发组织关于国有跨国企业的新的数据库显示,国有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全球大约有1,500家国有跨国企业,仅占全球跨国企业的1.5%,但他们拥有86,000多家海外分公司,相当于全球总数的10%。国有跨国企业公布的绿地投资在2016年占全球总数的11%,高于2010年的8%。他们的总部分布广泛,半数以上在发展中经济体,近三分之一在欧盟。中国拥有的国有跨国企业数量最多,占全球的18%。
全球个别投资政策呈现两大趋势
趋势一:国际投资政策制定十分活跃。 近年来,各国新出台的投资政策每年达100项左右。各国新出台的对跨境投资产生影响的其他政策更为广泛。与此同时,各国还在积极商签新的国际投资协定。目前正在谈判的国际投资协定超过50个,共涉及100多个国家。此外,国际社会还不断出台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标准和规则。这些都对外国投资的经营环境带来重要影响。
趋势二:国别投资政策近年来呈二元化趋势。 一方面,国别投资政策总体上继续走向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另一方面,对外资加强监管和进行限制的措施也在增多。2016年,约有58个国家和经济体采取了至少124项投资政策措施,大部分的措施都以投资促进和自由化为目标,但1/5的措施引入了新的投资限制,远高于上世纪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期的水平。这表明全球投资政策总体走向自由化的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外资的监管和限制。
全球投资体制改革将进入第二阶段
近年来,国际投资协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贸发组织推动的全球投资体制的一期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各国新签的投资协定大多数都参照了贸发组织提出的“国际投资协定改革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世界投资报告”主编詹晓宁介绍,该“路线图”提出了改革的五个重点领域:在提供投资者保护的同时加强维护监管权。改革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填补投资促进和便利化的缺失。增加投资者社会责任的条款。增强体制一致性。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体制的改革在议程上处于优先位置。一些新的投资协定增加了以改革为导向的条款,如建立国际投资争端法院等。投资便利化也日益受到关注,贸发组织的“全球投资便利化行动方案”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此外,许多新协定增加了维护东道国监管权或促进负责任投资的条款。
詹晓宁表示,在改革一期基础上,国际投资协定体制改革将进入第二阶段,重点是老一代协定的更新改进。现行的国际投资协定中有95%是2010年以前缔结的。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国家争端都是这些老一代协定引发的,而且这些协定造成条约关系的重叠,碎片化和相互矛盾,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贸发组织提出国际投资协定改革二期的十大选项并分别作了利弊分析,例如通过新的区域协定整合原有的诸个双边协定,签约国对现有协定中的问题条款加以诠释,重新谈判双边协定,终止或放弃旧协定,开展多边协作等。十大选项为各国改革老一代协定提供了一整套方案,供各国根据具体的国情加以选择。
作为联合国系统国际投资政策的主管和协调单位,贸发组织将继续在改革二期中发挥推动,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