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AI原生应用,二人的看法并不一致,两家公司的大模型思路、布局路径也不一样。
发端于2022年底的大模型热潮,在过去的2023年里席卷了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从去年上半年的“百模大战”,到后来卷向场景应用,业界对大模型的认知在不断刷新,围绕大模型的应用探索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李彦宏毫无疑问是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发言权的核心人物之一,过去一年百度成了拥抱大模型最激进、布局最广、尝试最深的AI企业之一。
他对大模型接下来走向的判断是,大模型时代的来临,真正的价值在于原生应用。“大模型时代的来临,真正的价值在于原生应用,而原生应用无论对于大厂来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对于创业者来说,都是很大的机会。”去年12月,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李彦宏这么说道。
不过,对于李彦宏的这一判断,马化腾似乎并不完全同意。
就在昨天,腾讯集团召开的公司年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这样说道:
“AI也是去年一个重点,全行业甚至全世界的重点,我们总算能跟上第一阵列,不能算是领先,但是至少没有太落后,我觉得后面还要结合我们的场景把AI混元大模型应用到各个场景中,短期内一两年内我感觉不会有一个纯原生AI大的应用,应该还是要结合到我们的所有产品里面效率提升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不难发现,比起百度,腾讯对大模型在应用侧上的判断略加保守,而他们在认知上的这种不同,映射到具体的业务侧,也呈现出来了不同的战略姿态。
01 更激进的百度
从大模型的落地探索和实际落地进展来看,百度毫无疑问是大厂中姿态最激进的一家。
文心一言是国内市场最早推出的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应用,2023年8月份正式向外界开放以来,目前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亿,另一款应用文心一格是AI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截至2023年5月,注册用户超过了600万。
这两款大模型应用同时面向C端用户和B端企业提供服务,也率先开始了大模型在C端的商业化探索:
去年11月1日文心一言上线了专业版,定价59.9元/月,连续包月优惠价为49.9元/月,付费会员的一项核心权益是模型能力升级到了最新的文心大模型4.0.用户同时可以选择购买“文心一言+文心一格”的联名会员,联合月卡定价为99元。
百度同时还在加速用大模型重构旗下产品——去年5月份,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李彦宏表态称,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不是整合也不是接入,是重构。
紧接着10月份的百度世界2023上,百度一边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0版本,一边带去了百度旗下多款用大模型重构后的AI原生应用,包括百度App、百度地图、百度网盘、百度文库等等。
其中还包括了用AI原生思维打造的国内第一个生成式商业智能产品百度GBI。
在这背后,对于大模型的潜在价值,百度率先做出了自己的趋势判断——短期的竞争围绕基础大模型展开,长期的竞争则会围绕AI原生应用展开。
“中国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用户又天然愿意拥抱新技术,有了先进的基础大模型,我们就能构建起一个繁荣的AI生态,共同创造新一轮经济增长。”李彦宏如此说道。
这某种程度上显露出了百度的AI野心和战略定力。
去年底在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对话时,李彦宏的核心观点便是,他希望业界不要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聚焦在基础大模型上了,而是要去卷AI原生应用,“我们类比一下,比如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底层的操作系统其实就Android、iOS这两个,但是今天微信、TikTok它们的价值我觉得一点都不比Android或者iOS低。”
李彦宏的言外之意是,中国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基础大模型,这些更底层的事情交给百度这几家大厂来做就可以了,其他的大模型领域从业者、创业者,可以在百度的AI生态中去找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一年里,百度不仅仅是在迭代文心一言、重构百度系App,更重要的是在搭生态。
去年5月份,百度智能云推出了全球首个一站式的企业级大模型平台“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
百度将文心大模型以及一些第三方模型整合到一起,提供给客户调用,同时这一平台搭建起了“数据管理——模型精细调——模型评估&优化——推理服务部署——Prompt工程”这一完整的大模型工具链。
按照百度CTO王海峰的说法,在文心一言这类大模型产业落地的进程中,可以采用“集约化生产,平台化应用”的模式,即具有算法、算力和数据综合优势的企业将模型生产的复杂过程封装起来,通过低门槛、高效率的生产平台,为千行百业提供大模型服务。
换言之,企业无需再耗时、耗力从零搭建自己的大模型了,而是可以直接通过文心千帆来更低成本地获取大模型能力,创建大模型应用。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文心大模型在多个行业(能源、汽车、政务、交通、金融等)率先落地的生态支撑。
再上一层,文心千帆平台搭建了AppBuilder,一个AI原生应用的工作台,面向不同开发能力的用户和开发场景,分别以低代码态、代码态的产品形态,提供应用组件、应用框架这两层服务。
文心千帆平台产品全景图,图/文心千帆官网
另一边,围绕AI原生应用生态,百度在开发者生态、AI应用开发工具链、应用开发机制上,都在加速布局——目前来看,百度的战略构思是,基于飞桨这一深度学习平台,让开发者能够像搭积木一样构建AI应用。
现在飞桨星河社区是中国最大的AI开发者社区,它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异构算力和通用组件、产业级模型库和全流程开发工具链。按照百度官方的说法,在飞桨和文心大模型的共同驱动下,目前星河大模型社区已经具备了“AI原生应用创新全要素”。
最新的数据是,截至去年底,飞桨生态凝聚了1070万开发者,服务了23.5万家企事业单位,基于飞桨诞生了86万个模型。
去年底,百度进一步发布了飞桨开源框架2.6版本和大模型重构的开发工具链,其中包括Comate AutoWork、飞桨低代码开发工具PaddleX v2.2.以及升级了面向生态的文心一言开发机制,分别对应着百度口中的三个AI原生应用开发新范式:
Comate AutoWork代表的是“大模型X智能编程”,百度目前每天有20%的新增代码由Comate智能生成;
PaddleX v2.2代表的是“大模型x飞桨低代码开发工具”,百度称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此前很难解决的产业痛点;
面向生态的文心一言开发机制,则是让所有用户都可以零门槛开发高质量的AI原生应用。文心一言通过星河社区提供一整套开发机制,社区用户可以通过API和SDK使用文心大模型的基础能力,并支持插件、多工具智能编排开发,以低代码和零代码开发界面,实现AI原生应用开发。
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信号是,百度如今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坚定拥抱大模型的AI企业,这不仅仅在于它对内用大模型重构自我,也在于它更早一步从底层开始搭建AI应用生态。
02 更温和的腾讯
如李彦宏所说,就当前围绕大模型的布局来看,腾讯的表现中规中矩,姿态和布局都不算激进。
腾讯目前仍然没有推出基础大模型,也没有推出类似百度的文心一言、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昆仑万维的天工等的大模型应用。
直到去年9月6日,腾讯才在微信上线了“腾讯混元助手”小程序,第二天正式发布了大语言模型“混元大模型”——目前,它仍然只在网页端和微信小程序端开放给用户使用。
腾讯混元大模型首页,图/混元大模型小程序
同一时期里,腾讯也喊出了“全面拥抱大模型”的口号,宣布旗下多款应用如腾讯文档、腾讯会议、腾讯广告等多个产品和业务都将接入混元大模型。
不难发现,对比百度和腾讯,一个最直接的区别是,双方的叙事风格也不一样——比起百度的“重构”,腾讯的“接入”或是“拥抱”,都显得更加温和。
叙事风格的差异背后,实则是双方围绕大模型的思路、布局路径都不一样:
去年的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通用大模型有很强的能力,但并不能解决很多企业的具体问题。
“企业的大模型应用需要综合考虑行业专业性、数据安全、持续迭代和综合成本等因素。基于行业大模型,构建自己的专属模型,也许是企业更优的选项。”汤道生如此说道。
也是基于这一思路,腾讯云围绕大模型的布局是,其发布了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其依托腾讯云TI平台打造了行业大模型精选商店,为B端客户提供MaaS(Model-as-a-Service)一站式服务。
腾讯云TI平台内置了多个高质量行业大模型,涵盖金融、传媒、文旅、政务、教育等多个行业场景,这些行业大模型基于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沉淀下来的经验,结合高性能计算集群HCC、高性能网络、向量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以及混元大模型,共同构成技术底座。
这一底座之上,腾讯云TI平台为客户提供大模型平台和工具链。
腾讯云MaaS 全景图,图/腾讯云公众号
简单来说,依托这一平台,客户可以在大模型精选商店中按需调用适配的行业大模型,再在解决方案基础上加入独有的场景、数据,快速精调生成专属模型,还可以根据业务场景需求,按需定制不同参数、规格的模型。
从行业场景的辐射广度来看,腾讯的思路也不激进,它选择了先聚焦金融、传媒、文旅等几个关键行业,先求精而不盲目求广。
对此,腾讯云副总裁、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表示,腾讯云希望在每个特定场景里面100%解决客户的问题,而不是找100个产品解决70%到80%的问题,因此会聚焦于找一些特定的行业,跟客户深入打磨,解决行业问题。
基于以上几点再来对比百度和腾讯在大模型赛道的布局,不难发现,百度的尝试更前沿化、铺的网更大、to B的同时在更激进地探索to C,野心也更大,腾讯的整体布局则更加聚焦、更加to B、更务实,强调在实际产业中的落地。
03 先抢跑的百度机会更大吗?
2023年,大模型赛道一边火热,一边在加速进化。
目前来看,业界对大模型产业的确定性共识基本已经达成:大模型要落地到产业、应用到场景中去,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
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多垂直行业大模型的出现,以及AIGC相关应用的出圈,都说明了这一点。
但一个尚不清晰的趋势在于,AI原生应用的爆发,到底还要多久?
百度和腾讯提供了较为典型的两种判断:
百度的叙事呈现出来的是更加乐观的态度,对应的是提前抢跑,全面重构旗下应用,构筑应用生态。
去年10月17日百度发布了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以及国内首个大模型全链路生态支持体系。
这一商店发布至今刚过百日,根据百度官方披露的数据,其累计上线了超100款AI原生应用,涵盖文案智能创作、AI作画、代码生成、数字人等应用场景,同时月活跃用户超过了40万,应用周订单量超300%增长,部分优质应用的购买转化率达到15%以上。
举个例子,元经纪是一家从事企业数字化产品研发和销售的TO B企业,过去其更加注重线下的销售能力,通过协会、商会、销售部门拓展客户。
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发布当天,元经纪就申请了入驻,其CEO这么说道,“千帆商店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在线销售窗口,帮助我们触达过去线下没有办法触达的客户。”
其基于文心大模型开发的企业级办公助手OSAIGC,在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上架后,实现了40%的客户二次转化和付费率。在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OSAIGC的定价并不便宜,19800元。
马化腾的判断则要更加谨慎一点,正如他所说,“短期内一两年内我感觉不会有一个纯原生AI大的应用”。
某种程度上,他们对于未来风向的不同判断,是影响各自布局路径的关键因素,当然还有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比起腾讯,百度的业务场景天然更容易被大模型赋能、改造,比如搜索。
不过摆在百度面前的一个现实挑战在于,跑得最早最快,需要解决的难题也就更多。
不同行业之间数字化程度存在差异,对大模型的专业准确度要求、在安全性上的顾虑都不一样,这会进而导致,在不同行业,大模型的渗透程度、AI原生应用的开发难度、AI原生应用的商业化前景,都会有所差异。
A I大模型在 重点行业的推进情况,图/ 沙利文
一个明显现象是,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中,目前热度值top 10的AI原生应用,都集中在互联网办公领域——比起其他行业,办公场景显然要更适配大模型能力。
进一步来看,在大模型技术成熟到可以在更多行业的更多场景落地之前,商店里的AI原生应用,很容易陷入到同质化竞争中,而且早期的生态繁荣很容易走向畸形,比如相当多一部分的应用都在同一条细分赛道内卷。
另一方面则在于,当AI原生应用真正呈现出爆发之势,那些更加务实、更聚焦大模型在垂直行业场景落地的玩家们下场,百度是否能接得住竞争?
虎嗅此前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一家知名的自动化技术供应商表示,虽然百度在国内AI大模型中一直走在前排,但是在垂类大模型方面能力并没有特别突出。
他同时表示,由于百度智能云业务在国内的应用基础不够,很多产业用户并不会优先考虑使用文心千帆或是百度智能云。
站在这一视角,长远来看,无论是已然抢跑的百度,还是稳如泰山的腾讯,在大模型这条赛道上,“淘金子”也好、“卖铲子”也好,他们都将持续处于不断试错与修正的过程中。
某种程度上,率先抢跑的玩家会占得一部分先机,但显然也会最先遇到更多的新问题。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