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批量交付先上市,互联网造车,就是这么疯狂。
彭博社5月28日消息,蔚来汽车已于近日向美国证券交易所(SEC)提交上市文件,计划融资20亿美元。
《第一财经日报》随后对此消息进行确认,蔚来确实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于今年9月在美国上市。
蔚来ES8宣传图
至今没有量产,也未大规模交付
我们先梳理一下蔚来的情况。
蔚来汽车成立于2014年,由易车创始人李斌等人创立。
2017年4月上海车展,蔚来展出11辆电动汽车,包括2辆电动方程式赛车和7辆超跑,并首次公开了量产车蔚来ES8和概念车EVE。
12月,蔚来高调发布ES8车型。这款7座智能电动SUV的基准版,补贴前售价44.8万元,由江淮汽车的合肥生产基地专门开辟一条生产线来代工。创始人李斌在发布会上表示,该款电动车最终的量产交付会在1000台以上,交付时间为2018年上半年。
随后,蔚来ES8宣布“跳票”,李斌称上市售卖的时间被调整到今年底明年初。而中国经济网5月探访江淮ES8生产车间,称生产线并未启动,未见ES8成品,车辆检测道路没有使用痕迹,工厂内外只在停车场找到4辆ES8。
对此,蔚来方面回应,ES8的产能还在爬坡,交付标准是上好牌和保险,所以具体的交付时间依然待定,要看各地车管所和行政部门的工作进度。
这也就是说,虽然蔚来目前已公布十几款车,但只有一款计划上市售卖;而单就这一款,还一拖再拖,不知何时才能大批量交付。
生产不见动静,上市却急吼吼,究竟是谁给了蔚来勇气?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
在找钱的战争中短兵相接
首先可以确定,想上市一定是需要钱,而这一点也得到了印证。
有媒体近日报道称,蔚来今年计划实现整车3万辆的销量,获得114亿营业收入,并预计亏损51亿元。这一消息引发了造车界对蔚来资金量的质疑——1000量ES8都难交付,哪来的底气预计卖出3万整车?就算能卖出3万整车,也能获得114亿收入,这样还能亏51亿,这是有多缺钱!
而造车本来就是重资产行业,花钱快,回钱慢,而蔚来偏偏野心勃勃,盘子铺得大,宣传招式花。
蔚来计划自建直营店,打通全服务,直接与用户接触,并仍在大力招兵买马,5500人的团队还在以每周100人的速度增加。
而相比之下,同样处于“互联网造车第一梯队”的威马和小鹏,财务状况都要比蔚来好一点。目前,威马已经融资近200亿,小鹏也于1月启动了总额为22亿元的B轮融资,并宣称B轮完成后的融资总规模超过50亿。这两家同样也都有上市计划。
蔚来的上一笔融资还要追溯到去年10月份,当时由腾讯领投的D轮计划融资10亿美元。几轮下来,蔚来烧掉的钱也超过了150亿元。而蔚来背后的56个投资者,应该也不愿意看着自己的股份继续被稀释,股东的变现退出压力可能也是推动蔚来上市的一针催化剂。
除了钱,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是蔚来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圈钱”这件事从来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第一财经在报道中披露的一个细节也十分值得玩味,很能反映出互联网造车行业在吸收资金方面的竞争激烈程度。
有爆料者称,对于在美IPO,蔚来已与美林、大摩、高盛、花旗等8家投行签订了独家承销协议。但阿里在美上市时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计划募资240亿美元,几乎是史上最大IPO,也才用了6家承销商。所以,蔚来一口气锁定8家大牌投行,只可能有一个原因——为竞争者设置上市障碍,阻止对手在未来一两年内IPO。
留给互联网造车试错的时间不多了
此外,电动汽车的行业现状,也不容许蔚来再蹉跎时间了。
一方面,国内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越来越少,越来越严苛。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对电池能量的密度要求,下调了补贴金额,一些车型的补贴额度甚至几次遭遇腰斩。
当然了,互联网造车目前还用不着操心补贴的事,因为只有具备了量产规模,才拿得到补贴。
但只要是造车,就得奔着量产去。大的政策趋势在前,整个行业都笼罩着一层阴影,无论是打“互联网”牌还是“智能”牌,唯有早日做大做强,突出重围,才能早日收获政策红利,占据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宣布将整车进口关税自7月起降至15%,消息一出,外国车企纷纷摩拳擦掌。
蔚来对标的特斯拉,在政策出台当天就宣布在华销售车型将全面降价,最高降幅近10万,一时间,市场销售情况十分火爆,上海门店部分车型在1天之内全部售罄。
除了下调关税,车企的合资股比放开也进入倒计时,特斯拉等国际新能源汽车想要打入中国市场,除了建立合资企业之外,还多了在华成立独资企业的选项。5月10日,特斯拉上海全资子公司已正式设立,“独资梦”就此实现。目前,中国市场占据特斯拉全球近20%的销量。
特斯拉第10家体验店落地上海
李书福:互联网造车就是圈钱,心疼老百姓
对于国内的互联网造车的情况,这里还想多谈两点,一点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的看法,一点是全球最夺人眼球电动车厂商特斯拉的情况。
李书福一直都对互联网造车持悲观看法,批评也是越来越严厉,越来越尖锐。
2015年7月,李书福说,互联网造车需要降温,互联网汽车公司就是汽车圈的野蛮人,“有些企业有了一些概念,就以为自己是苹果公司了,马上找富士康,‘给我造车吧’,这样的企业还不少”。
2016年3月,李书福说,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就是想在资本市场上圈钱。
今年4月,李书福说,“互联网电动汽车到处忽悠,我觉得很危险,老百姓的那点钱赚得不容易,我看着都心疼”。
5月29日,李书福说,“新能源技术,没有个三五年,没有几十亿投入,没有大量人力投入,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不是真实地投入到这一场竞争当中,光是炒作的话,是炒不出竞争力,炒不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的”。
李书福(资料图)
“中国特斯拉”与挣扎中的美国特斯拉还差几个身位?
以蔚来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造车,很容易让人想到特斯拉。甚至有评论认为,蔚来现在走的路就是在模仿特斯拉。特斯拉在2010年IPO之前至少是有过整车交付记录的。
特斯拉于2003年成立,马斯克2004年入主董事会,第一辆测试车2005年出炉,第一款纯电动跑车Roadster于2008年2月开始交付,2010年7月,特斯拉IPO,融资2.3亿美元,市值达20亿美元。
此外,与国内的互联网造车的放肆烧钱相比,特斯拉早期的造车花费并不高。有媒体估计,从成立到第一款车交付,五年里特斯拉的耗资仅为3至4亿美元,其中,2006至2008这三年的销售、研发以及行政等运营支出费用就有2.1亿美元。
当然,这中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特斯拉早期未自建工厂,而是由莲花汽车的生产工厂代工,成立三年也只有150名员工。
但同样是找工厂代工,蔚来的创始人李斌则表示,蔚来第一批量产车下线之前至少要花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与江淮汽车的代工合作,就拟投入100亿,而蔚来在多国设立的研发中心,也早已超过2000人。
大花人力物力的结果怎么样呢?36氪曾报道称,蔚来ES8定价40万到55万,要面临BBA等豪华品牌的激烈竞争。最终量产车的工艺、安全性等能否与中高端的定价匹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江淮的制造能力。而江淮则缺乏豪华车生产经验、从未生产过全铝车身。甚至,ES8还未量产,就有行业人士批评其制造粗糙,“车身缝隙都不均匀,传统车企要造出这样一款车,是不会获得任何同情和宽容的”。
而蔚来所面对的量产难题,强如特斯拉也无法妥善解决。就因为Model 3的产量一直上不去,华尔街的分析师一直把“特斯拉破产”挂在嘴边。
同时,因为巨大的资本消耗,除了昙花一现的两个季度之外,上市8年,特斯拉不仅没能扭亏为盈,甚至亏损的幅度还在不断加大。
行业龙头的生存形势都如此严峻,后进追随者的日子肯定更不好过。
特斯拉CEO马斯克
好实力比好故事更重要
虽然,上市能够搞到钱,而且在很多时候,搞不搞得到钱直接决定了一家企业是飞跃还是陨落,但资本终归是逐利的,资本背后的眼睛比普通大众更雪亮,要想获得资本的支持,好实力一定比好故事更重要。
最后,用引一句李书福29日演讲中的话,希望国产造车新势力把握时机,褪去毛躁,早日将空谈转化为干劲:
“我们的43%都是中低端的,人家的56%都是中高端的,人家的是引领性、原创性、可持续性的,我们中国有时候还得学学人家的,还不是自己原创性的,存在着很多的不可持续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面对,不能回避。5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完全放开,没有任何门槛,外国的汽车公司完全可以在中国换一种方法发展。如何用好这短短的五年时间,这既是中国汽车公司的机遇,也是一个无穷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