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着人类的生活,而这场产业变革的最大受益者,科技公司在享受着巨额收益的同时,也不得不时刻做好调整战略的准备,用来应对更大的变革。在调整战略的过程中,裁员无疑成为了这些企业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近日,前两天称要重组服务器芯片部门的高通终于对员工下手了,据彭博社报道,高通的数据中心芯片部门将裁员约280人,以削减开支,并兑现对股东的承诺。这个数字占了服务器芯片部门总员工数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而在此前,该公司曾宣布,将会在整个公司裁员约1500人。
无独有偶,在高通裁员消息流出的同一天,很有可能成为其未来大股东的博通也对外宣布将裁员1100人,用以减收购博科通讯系统所带来的成本。
事实上,这两个“冤家”在同一时间被爆裁员并不奇怪,如果你细心留意,会发现,在过去的一年时间中,几乎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公司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裁员,似乎又迎来了一波新的裁员潮。
在这里云有料整理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全球大型科技企业的裁员情况。也许从他们的裁员频率和规模中,我们能窥见这些公司的处境。
IBM
今年伊始,最大规模的裁员传闻来自于IBM,蓝色巨人虽然仍处于全球科技领域的TOP 5,但奈何庞大的员工数量在无形中拖累着他的前行。2018年初,IBM透露,计划对3.09万名员工的预计人数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国内(美国市场)的1.09万和全球客户创新中心的2万。
而在今年5月,IBM Watson Health部门又被爆出大幅度裁员,规模占总员工比例50%至70%。
惠普
面对每一次的技术变革,IT企业永远是首当其冲,除了IBM,全球PC市场老大惠普也不得不再次做出重组,据报道,惠普计划在2019财年结束前在公司裁减约4500名至5000名公司员工。比两年前公布的重组计划多裁1000多人。此次裁员将占惠普员工总数的大约10%。
爱立信
受中国移动宽带投资降低、且IT和云计算业务持续亏损的影响,爱立信整个2017年都在亏损,在发布完尴尬的第四季度财报后,爱立信决定对管理层进行调整,并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据统计,单是在去年第四季度,爱立信就在全球就裁掉了1万人。
甲骨文
在过去的一年里,甲骨文一边在疯狂收购,一边也和其他IT企业一样,开始了裁员之路,去年九月份,甲骨文大规模裁减硬件和Solaris操作系统部门的员工。人数约为2500人,受影响的包括加州圣塔克拉拉和圣迭戈、得州奥斯汀、科罗拉多州布鲁姆菲尔德、马萨诸塞州伯灵顿以及印度办事处。
思科
2017年9月,思科为了专注于软件和服务的企业转型,继续精简员工阵容,裁掉了位于加州圣何塞总部的310名员工,本次被裁员的人员主要由工程师和软件开发人员构成。另外,据报道,新一轮的裁员将于今年10月份开始。
特斯拉
烧钱不断的特斯拉终于迎来了财务危机,今年6月12日,特斯拉宣布“公司正在经历彻底的重组,管理架构将实现扁平化”计划将裁员9%。目前,特斯拉共有员工4万多人,这次裁员意味着将有4000多名员工被解雇。而裁员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以期能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微软
面对着全球PC市场销量的下滑,微软的转型堪称及时,今年1月,微软对3D、AR和其它Windows 10应用与概念团队进行了重新洗牌。裁掉了数百个员工,但没有波及到公司组织重构层面。
不过,去年7月份,微软曾经行过一次3000人的大裁员,裁员比例约占微软整个销售团队的10%左右。微软希望通过裁员实现转型,重点调整全球销售人员,从而将销售云服务产品Azure作为公司的新重点。
亚马逊
亚马逊近来风头正劲,云计算和电商两项业务表现抢眼,也让其离万亿市值俱乐部越来越近,不过亚马逊也对人员作出了调整,今年2月份,CNBC报道,亚马逊正在西雅图总部裁员数百人,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数百人,而在云计算、Alexa平台等新业务上却在积极"招兵买马"。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过去一年科技巨头们都加入到了裁员的行列,但纵观历史,这样的裁员潮并不新鲜,规模也称不上巨大:惠普在过去的六年,累计裁员10万人,而IBM单在2015年就裁掉了11.5万员工。不过我们仍能从其裁员规模中看出,相比惠普,IBM、思科这样的传统IT硬件巨头,微软,亚马逊这些以软件著称的IT企业转型的灵活度更高,不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未来,以人工智能为首的技术还将继续优化这些巨头的人力资源结构。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有着几十万员工的IBM,惠普们的“大规模”裁员行动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