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下一步军民融合领域多项改革举措将出台。国防科工局已经制定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设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等。同时,将尽快启动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在研究制定。
此外,军工“两证合一”管理改革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实施。未来将探索军工资质“四证”的联合受理、联合审查机制。
将实施“两证合一”
近年来,军民融合在创新制度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培育竞争环境等方面推出了多项改革举措,军民融合发展成果显著。
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处长曾开祥介绍,从2010年开始,工信部先后分7个批次,在陕西、四川、湖南等22个省(区、市)创建了32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目前,哈尔滨经济开发区和四川绵阳科技城两家军民结合基地,工业生产总值已突破2000亿元。
7年来,工信部共发布军转民信息956条,民参军目录信息1000余条,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转化率分别为25%、42%,经济效益良好。
民参军领域不断深化,准入政策进一步优化。国防科工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任宏军表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15年新修订版本较前版许可项目减少了62%,社会资源参与武器装备生产空间进一步扩大。印发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定管理办法,允许民营企业申请一级保密资质。目前民口单位占许可证持证总数68%,民营企业参军层级由一般的配套向总装和分系统提升。
任宏军表示,国防科工局积极推动军工单位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2016年底军工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2.3%。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游光荣表示,在放宽装备市场准入方面,具有标志性的进展是将“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与“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两证合一”管理改革,将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施“两证合一”,减少了对承制单位的重复审查,将审查周期由原来的9-12个月缩短至3-6个月。
将设立军民融合基金
任宏军表示,下一步国防科工局将重点推进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国防科工局制定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建议,待批准后组织实施。特别是要结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开展一些政策的先行先试。
二是将积极推动新一轮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对全社会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进行管理,不分军工、民口和所有制,只要是同类的就享有同等政策。”任宏军说,将研究建立军品科研生产单位信用评价制度。通过开展军工集团公司军品外部配套率、民口配套率的统计,引导军工单位将军品配套任务进一步向社会资源扩散,进一步深化民参军。优化军品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压缩科研生产许可证范围。
此外,国防科工局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对成立不满三年的军工保密资格申请单位的处理原则,编制企业投资的国防科技工业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核准和备案项目目录,为扩大社会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提供政策依据。
任宏军表示,国防科工局将进一步推进军转民发展,推动成果解密转化和收益等分配政策落地,设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重点支持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强化科技协同创新,今年要完成制定关于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意见。
培育一批军民融合重点企业
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军委装备部等部门一揽子促进军民融合的政策正在制定中。
国家发改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副司长徐建平介绍,下一步发改委将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发展改革的全过程。将尽快启动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龙头工程。引导社会投资投向军民融合领域,做大做强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培育一批军民融合重点企业。
游光荣表示,军委装备机关正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探索军工资质“四证”的联合受理、联合审查机制,加快调整完善装备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降低装备市场准入“门槛”。
曾开祥表示,工信部和国防科工局正在研究制定指导意见,旨在推进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加大军民资源共享力度,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培育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新的技术增长点,加快形成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副司长吴学梯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形成“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专项规划的部门分工方案,按照时间表推进规划落实;加强科技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快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快启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设立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
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工作办公室主任、经济部部长谭林表示,《工商联服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底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