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 中国式合并,英雄并不悲情

中国式合并,英雄并不悲情

2018-01-30 14:21  来源:中外管理 作者:和斌斌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外管理

中国式合并,英雄并不悲情

2017年底,摩拜单车与ofo是否合并备受关注,投资人朱啸虎频繁被问什么时候合并,饿了么和美团外卖是否可能合并,也成为创投界的热点猜想。旅游行业中,携程促成同程旅游与艺龙合并,曾经否认的传闻变成事实。

曾记得2015年,伴随着股市大跌、经济寒冬,互联网领域频发“大合并”事件。外界猜测大众点评可能和饿了么合并,最终却与美团联姻,成为百度糯米劲敌。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在告别会上痛哭的照片被媒体千般解读,渲染得充满悲壮色彩。赶集求婚58同城之后不久,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卸任联席CEO,专注于瓜子二手车的发展。携程先是合并了艺龙,几个月后又与去哪儿合并。滴滴和快的合并后发力全线租车领域,并携手阿里投资饿了么。就连婚恋网站世纪佳缘也牵手百合网。一时间,公司背后的操盘手如华兴资本、金沙江资本、BAT等等,也都成为热议话题。2016年,宝钢与武钢合并,是传统行业的大事件。

这种市场第一名和第二名牵手的方式,被称之为“中国式合并”。

合并,让价值最大化的资本游戏

有人说,论起投资,在种子、天使、VC、PE等不同形式中,并购是最令人玩味的,颇有上帝之手的气势。并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蝙蝠资本创始合伙人肖军,创立了高德地图并亲手将其送上市,期间经历过与BAT等多家巨头谈“被收购”。而拉他入伙的蝙蝠资本创始人屈田,当年把美团引入阿里,作为美团的早期投资人,与创始人有极好的关系。他们毫不讳言,小公司奔着“被并购”的目的努力成长,本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并购不是以大吃小,而是让公司价值最大化。”肖军称,资本投给每个项目都在融资协议中规定了退出方式与年限。第一,有的公司恰好到了退出阶段,也有适合的机会。投资人一方面为了兑换股权降低风险,一方面为了被投公司的下一轮融资做准备,而选择并购或被并购。第二,有的并购是为了缓解运营压力降低成本,或终结恶性竞争,如滴滴快的的合并。再如前几年优酷土豆的合并,与土豆面临增长缓慢、版权竞争激烈、亏损严重、急需改变现状有关。第三,有的是为了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提升自身在所处领域的能力而主动求合并。如高德上市前,由于创始人之间理念、策略出现分歧,以及考虑到有巨头资源的帮助,公司发展会更专业化和稳健,因此曾经寻求过腾讯、阿里、百度的收购。合并后再拆分,各自再合并新的公司或单独上市,这种例子很多。

肖军强调,合并,最终都会一家独大,本质是并购。几乎都是资本变现增值的需求使然,但被并购的一方并非大众和媒体渲染的那般悲壮与戏剧化,更多的是基于友好协商后的最优化策略。“当然,被迫的也有,强扭的瓜不甜,这类并购通常来得快,分手也会很快。”

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BAT中尤其以腾讯、阿里的收购动作最大,有人感慨,创业到最后都成了为BAT打工。究竟是谁在推动合并?

合并从未停止,媒体放大“表现力”

肖军分析,有的项目是并购双方早期投资人的推动,同时参与了他们的成长历程,或至少对并购双方两边都熟悉,认同双方共同的目标,相信他们的优势会在合并后放大而从中撮合。

很多早期项目的投资协议中有有细节规定,表明早期投资人有优先退出权,或股份少但投票权大,等等。比如京东的多次动作,都有投资人徐新的帮助和建议。比起VC、PE阶段看数据的逻辑,早期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信任更深,有更多“为你好”的情感因素。因而会更多从创业者的选择出发,以最尊重、最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规划与并购或被并购相关的细节。有的合并是资本推动,如红杉、IDG等,更单纯的从资本增值与协调运作的角度考虑。如鼎辉推动分众传媒上市,就先后帮其收购了很多公关广告传媒公司。BAT,本身有投资部,背后又有更大的资本,更有其整体布局策略,很多并购案的大BOSS是他们是很自然。

面对“为什么扎堆合并”的问题,肖军认为,移动互联网无限放大媒体效应。自媒体、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科技、创投类垂直媒体的增多,都使消息传播更快更广。并不是突然有了这么多合并,而是大众得到信息的速度和信息量空前的快和大了。另一方面,媒体与大众都喜欢追根究底,喜欢预测和打探小道消息,喜欢戏剧性冲突,捕捉噱头,“辟谣”成为信息二次放大的原因之一。企业上市前泄密数字等重要信息要负法律责任,因此辟谣是合并案尘埃落定前各相关各方的常规行为,只是措辞表达上有区别,并非纯属营销动作。盛传饿了么将与美团合并的那段时间,饿了么张旭豪表示“目前谈合并为时尚早,准备在2018年上市”。肖军分析,“因为他在寻求更大的资本和更高的价格”。

有垄断就有合并

人是会死的,企业也是会死的。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做并购、收购是公司快速扩张的有效方式,一直在进行。及时补充新力量或者换血,企业能活得更好。

人们喜欢凡事对比。无论中外,并购本质上都是资本的经济行为。在肖军看来,之所以国外没有如此规模的大合并,反垄断法的成熟功不可没。然而从科技进步的角度而言,垄断在任何领域都是必然趋势,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和互联网领域。2015年底,医疗保健领域发生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世界最大制药商辉瑞以约16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生产抗皱剂保妥适(Botox)的制造商艾尔健公司(Allergan)。之后生物医药领域的并购节奏放缓,2017年较大的事件是强生以300亿美元收购爱可泰隆(Actelion)。在中国,过去几年年钢铁、房地产等行业发生了很多并购,而今在国企改革和互联网+环境下,传统行业又将掀起新的合并潮。

国外并购发生后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很多被并购方的高管变成并购主导方公司的高管。原因是,国外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体系比较完善,高管中有很多本身就是职业经理人,有很好的管理能力。而在中国,高管往往是公司创始人,通常是谁主导合并谁强势谁做一把手,会多一些利益与权利的博弈。因此,国内的联席CEO,多少有些被动和过渡意味。

有垄断的领域就有合并。对消费者来说,垄断会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消费体验——更标准化、更快捷、更便宜。与此同时,企业变大后动作会迟缓,顾及不到细分领域的创新,这对小创业者是一种鼓励:并购能让公司市值迅速提升,“100万市值变成300万,再并购一个变成600万市值,滚雪球一样变大”。肖军说,“细分领域永远有很好的机会。”

小的长大,大的吞并小的,永远在博弈,生长、繁荣、衰落,生生不息。

投资人观点

泽厚资本创始人刘国炜:

国内互联网公司大合并的核心原因,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客红利的结束。过去的商业是先有产品再找客户,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先获取用户,再推出产品,因为获客成本低到可以忽略。随着APP暴增与竞争加剧, 扫码送礼品、发红包、送免费体验,越来越多从线下导入线上的方式,使获客成本甚至高于变现成本。资本寒冬也逼着公司提高变现盈利的能力。合并能降低成本,让公司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做业务和赚钱上面。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

以美国为例,国外大公司喜欢不断收购小公司来积累技术经验,进行生态式产业布局,频率高但动作不那么大。如Google迄今为止已收购近200家大小公司或团队,其中包括摩托罗拉。至今Facebook也收了近20家小公司。国外巨头互联网公司合并少见,与所处的创新环境有关。美国推崇创新,大家各有特点,很少发生同质化竞争。同时,巨头发展很快,小公司没时间和机会与之抗衡。我的思考是,美国有创新,中国有市场,中美之间有天然互补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公司策略,去美国做投资,把美国的新科技项目引入中国,产生新的高价值“合并”。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