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让大家说出三个国内最牛掰的城市群,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毫无异议得说出长三角、京津翼、珠三角。
这么说没一点毛病,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谈其影响力,这三个城市群在国内都是名列前茅。但是一个城市群长远发展潜力又是什么决定?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城市群内“城市龙头”所引领着的未来发展方向,另一个则是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综合实力。
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所对应的“城市龙头”论其综合实力,毋庸置疑分别对应着北上深。而这些城市群内其他城市,我们都习惯性地叫做环北上深城市。这些城市未来谁最有前途,其实我们可以从城市群发展方向、房价变化、过去五年资金总量、小学生人数变化等不同维度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
1、环北京城市
通过对环北京城市的近五年的小学生人数跟资金总量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北京之于周边其他城市,更多还是集聚效应而非扩散效应。
我们先看下城市群内其他城市近五年的小学生人数跟资金总量情况:
一、近五年小学生人口变化
二、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
2011年-2016年这个时间段,全国小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是:-0.135%;资金总量的变化情况是:88.029%。
我们再结合上面的两张数据图,不难发现,北京周边的城市发展特点都是典型的“旺丁不旺财”,五年内小学生增速没有一个城市是负增长,其中廊坊、石家庄、天津、承德在人口变化上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
但是资金总量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其中大幅跑赢全国平均水准的城市只有廊坊。坊间就一直存在着一个传说:北京穷了周边,上海富了周边。这种说法对吗?在笔者看来有其道理,但是其实也只是描述了一种现象摆了。
首先,北京作为政治的中心,对周边省市存在着一定的资源占用,比如河北省的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业经济的发展,会给人一种要先服务于首都的感觉,但作为全国政治中心这些都无可厚非,美国的华盛顿、加拿大的温哥华、澳洲的堪培拉等等没有一个政治中心不是如此。
但是,拿北京周边城市的相对穷去对比上海周边的相对富,显然也是不太合理。就拿上海周边的苏杭来说,上海还欠发达的时候,苏杭就早已是富庶之地,而北京周边的城市,更多时候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确实底子过薄,在笔者看来,这一点其实才是致命的,有句话说得好:“底子有时候就是要比努力要重要”,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现在东北,虽然这些年很多人调侃东北经济下滑、人口流失,但是工业水平、医疗机构等还是能够“吊打”全国诸多内陆城市。
继续说回环北京城市,在过去五年环北京城市中,发展最好的城市一个是“灯下黑”廊坊,一个百年工业城市唐山。若论未来发展潜力,若是抛开河北省会石家庄、直辖市天津不谈,在这些城市中,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应该还是廊坊,其次是保定。保定受益于“雄安新区”(互为表里),而雄安新区的本质就是将北京归集了上百年的“元素”,一点点地“奉还”出去。从指标来看保定过去几年虽然数字不行,但雄安新区趋势起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
2、环上海城市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就城市群,是三个城市群中参与城市最多得一个,典型的“人多势众”。
这些城市整体“底子”虽然要比环北京城市要好,但是上海对这些城市的经济辐射很明显也是“顾此失彼”。
同样地,我们也来看下环上海各城市的指标情况:
一、小学生人口变化情况
备注:其中常州未找到相关小学生人数辩护数据,图中数据为制图便利所添加。
二、资金总量变化情况
通过这两张数据图的对比,就可以十分明了的发现长三角与京津翼发展的差异。在这些城市中,人口增长跟资金同步增长的就只有苏州,而在资金总量上增长迅猛的有南通,但是南通的人口增长情况并不明显,也就是说上海确实带动了南通发展,但是并没有更多的外来人口会像选择留在苏州一样去留在南通。
南通跟苏州都有一个“要素”,那就是跟上海离得近,这两个城市近几年发展都不错,为什么上海可以带动周边发展?而北京的影响则没那么显著?在笔者看来这其实还是由于上海的城市属性所决定,上海毕竟只是一个直辖市,江苏和浙江是省份,理论上是平级的,上海很难无限制征用附近两省的资源。而北京则不同,它是首都,背后是中央政府。所以,长三角是“兄弟圈”,京津冀是“父子圈”。
上海周边的这些城市,其实若论发展潜力,嘉兴往往被大家所忽略。从指标来看,上海附近的苏州、南通在经济上均有不同程度起色,但嘉兴在指标上则没那么漂亮,但这该城市潜力其实要远远大于旁边的南通。从地理位置来看,嘉兴位于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交界处,东北方向距上海市90公里,西南方向距杭州市90公里,北距苏州70公里,可以说是处在最具有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城市中心位置。而且现在浙江省现在也批复了“嘉兴将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意见。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海领导换届之后,浙江人主导上海。而嘉兴则是当做浙江对接上海的“桥头堡”般存在,所以未来潜力也不可小觑!3
3、环深圳城市
在珠三角这个区域内,全国五个一线城市,这儿就占了深圳、广州、香港三个。就算不讨论香港,如果说珠三角的功劳全部让深圳独占,很显然广州不会服气。
这些年深圳靠着科技创新优势发展迅猛,早在几年前资金总量上就已超越广州,若论上市公司数量、发明专利数量等于广州更是呈现出量级差距。在生产总值上也是先超了广州,后超了香港,所以把珠三角称之为“环深圳城市”也不是毫无原由。
我们再来看下,这些城市的发展情况:
一、小学生人口变化
二、资金总量变化情况
在过去五年里,除了深圳在“人”和“钱”均保持了较高增速以外,其他城市里的东莞、珠海、惠州也是冲劲十足,这几个城市小学生人口增速均在20%以上,资金总量增速均在70%以上,珠海、惠州近五年资金总量还翻番了。
而且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推进,基建项目也会越来越多,这一点无疑对于深圳(广州)接囊的城市(东莞、惠州)无疑是又一大利好。如果结合人口跟资金的话,未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城市,很大可能是由东莞、佛山引领,其中珠海、惠州、中山还有很大潜力进行赶超。
4、房价变化情况
京津翼、珠三角、长三角这三个城市群,是国内发展最好的几个区域,但是在房价涨幅上却各不相同:
从整体情况来看,京津翼整体房价的涨幅要远远长三角跟珠三角,这个事例或许告诉我们,离权利越近,自己的权益就更容易得到“保护”。
而且,从房价涨幅情况来看,房价与人口、资金总量还是呈现出极大正相关,三个区域房价涨幅最为明显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廊坊、苏州(昆山)-嘉兴、珠海。
结论:
在三个城市群里,围绕着北上深的卫星城的发展潜力基本已经十分明确,最有希望的城市是:廊坊、保定、苏州、嘉兴、南通、东莞、惠州。此外,佛山、无锡、中山、珠海也有不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