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东会通过美团收购方案,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摩拜,包括65%现金和35%美团股票,此外美团承担摩拜债务,管理团队仍然留任。从美团发出收购到交接结束,全程在两周内完成。
2017年11月之前,多数人认为摩拜与ofo大概率会合并,这起并购的背景是美团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场景拓展,是美团和滴滴两个小巨头在出行、外卖上的正面碰撞,是腾讯和阿里两大超级巨头的全面对抗。共享单车处于生活服务和出行的交汇口,作为一个高频、多领域融合性的产物,天然成为大小巨头争抢的对象。
一些摩拜的股东表示,他们曾经希望摩拜走滴滴的道路,即在巨头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摩拜的最终归宿证明,单车作为一个独立生态,存在的可能性未被验证,其只能依附于大的生态,成为大平台的一个重要场景。
外界看这场收购来得突然,但谈判从去年9月就已开始。这次收购涉及到九个利益相关方:腾讯、阿里、美团、滴滴、李斌、摩拜管理层、ofo管理层、摩拜投资人,而30多名摩拜股东又分成两个阵营:以愉悦资本、祥峰投资、熊猫资本、创新工厂为代表的早期投资人,和以腾讯、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华平投资等为代表的中后期投资人,他们各怀心事,共同将摩拜和ofo从合并的边缘,推向了今天各寻靠山的命运。
谈判进入尾声时,因滴滴要求在合并后的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力,这引起了ofo创始人戴威的反感,为了在与滴滴的博弈中有更多谈判的筹码和底气,ofo极力拉拢阿里,这打破了共享单车行业的利益均势。今年2月,ofo通过股权与债权并行的方式,获得了阿里领投的8.66亿美元,阿里进入ofo董事会。
阿里的强势介入让合并变的更加渺茫,因为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可能都不会接受共存于同一个董事会里,摩拜和ofo的合并之路到此终止.
美团对摩拜的收购谈判同样开始于2017年9月,为了不让美团和摩拜身上重演滴滴和ofo的故事,美团提出全资收购摩拜。
2018年3月,在得知美团即将收购摩拜之后,滴滴也迅速加入,但当时美团打车已上线,滴滴正一面忙着在上海正面迎战美团打车,一面准备在外卖市场与美团开战,其与ofo的关系仍然处于僵持状态。
4月1日晚,摩拜召开了收购前的最后一次董事会,把美团方案交给股东会表决,董事会达成一致意见,全票通过。随即美团也召开董事会,全票通过。"为什么不讨论滴滴?因为根本不存在一个滴滴的方案。即使滴滴方案在董事会以多票通过,但在股东会上也通过不了,一定会被否决的。"一位董事称,核心在于裁判员是腾讯。
作为摩拜外部的第一大股东,腾讯持股比例超过20%,而创始人李斌持有超过8%的股份,再加上A轮和B轮投资者资本的6%,三者占有的摩拜股权比例超过35%,所以腾讯在董事会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足以说服其他股东出售摩拜。
腾讯的表态,在摩拜是否向美团出售中起到关键作用。根据报道,在当晚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腾讯的董事代表李朝晖表态不会同意滴滴和软银联手注资摩拜10亿美元的方案,即使二者向摩拜开出了45亿美元的估值也不为所动。
共享单车有创新、有价值,但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其作为独立生态存在的可能性是存疑的。滴滴能走一条更独立的道路,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对标Uber,走出了一个被很多人认可的商业模式,而摩拜还没能证明自己。
"所以对于股东们来说,滴滴投10亿美元只能够补窟窿,还是没钱发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团出一个收购Offer,同时负责兜底债务,综合来看这是让公司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一位与摩拜和美团都有过深入接触的人士这样说道。
从去年9月到今年,整个行业发生了太多的变化。阿里投资Hellobile和ofo,滴滴收购小蓝单车,推出自己的青桔单车。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称,"阿里拿了两张牌,滴滴拿了一张牌,我们手里有一张牌,即使不同意美团收购摩拜,美团自己也会做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就会变成竞争炮台,而我们手里的这张牌很可能就是炮灰。"
由此可见,腾讯支持美团收购摩拜,既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