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京东一季度财报出炉,技术研发上的投入高达24亿元,同比增幅惊人,达到了87.2%。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刘强东在2018年京东开年大会上所提到的“下一个12年京东的关键词是技术”所言不虚,让外界看到了京东未来转型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决心。
去年,包括原微软亚太科技董事长申元庆,人工智能领域资深科学家周伯文、薄列峰等一大批国际顶尖级技术人才的相继加盟京东,担任京东云和人工智能业务的研究带头人。从高昂的投入研发费用也能看出,为了吸引国际顶尖技术人才,京东一点都不吝啬。
当然,京东舍得在技术研发上花钱不是刚刚才开始。
2017年,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为67亿元人民币,已经比2016年增加了23亿元人民币。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京东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仅在2017年四季度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达到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了74.5%;进入到2018年一季度,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持续提升到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了87.2%,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去年同期的1.7%提高到了2.4%。
别看京东这么能烧,但这钱的确都花在了刀刃上。
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了夯实壁垒,京东持续加快物流建设与升级布局。
2016年5月,京东成立X事业部,聚焦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等技术的研发,同年京东将全球首个全流程智慧化的无人机场在江苏宿迁投入使用,无人机场可实现无人机自动在起飞及降落平台之间流转,并在流转过程中自动完成充电、货物装载、位置校正等全流程操作工序。
2017年,京东率先在江苏宿迁和陕西等地开启无人机配送的常态化运营,同年10月,京东快递小哥们有了“最强大脑”——智能路径优化系统。京东配送员可以对所需配送货物的路径进行智能排序,确保包裹能够按照最优路径进行配送,结合无人机的操作,原本需要来回也需要至少四个小时的小时路程可以缩短至10分钟左右,大大节约了物流配送的成本。
这些进步离不开京东在研发技术上的大手笔投入,但“烧”过的钱也为京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用技术改善用户体验,不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京东通过加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利用技术赋能,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成为了全球用户体验最佳的公司之一。基于京东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京东将传统零售的综合成本降低了70%,商品流通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
更酷的是,京东大力探索的这些技术将来都要向全社会开放。这个曾被外界诟病,被称为压垮京东模式最后一根稻草的物流,不仅变成京东用户体验的核心竞争力,还将在未来变成利润中心。
这就是技术为企业发展带来的能量,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并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强壁垒。
2017年年会上,刘强东表示要依靠技术驱动改造商业模式,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商业体”。如今看来,刘强东选择全面拥抱技术的决策是对的,唯有技术能为京东建立坚固的护城河,技术将是今后京东发展的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