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取消免押金,还是被曝裁员、推出APP广告等,本质上都是ofo在持续烧钱两年多后,欲实现自我造血的举措。
近日,有媒体报道,ofo由于资金链紧张,总部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高管层变动剧烈,曾任COO的张严琪离职,由他带领的海外事业部业已解散。
虎嗅网报道称,从ofo、滴滴在职员工等多个独立信源处得知:ofo总部大规模裁员属实,比例达到50%,且存在继续扩大范围的可能性,并且涉及到全部事业线。
同时整个海外部门解散,包括负责市场公关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南楠与主管杨迅。对此,ofo回复北京时间称无稽之谈,背后有人在推动。
同时,ofo联合创始人于信也在微信朋友圈澄清:把高管说成主管不合适,海外业务仅新加坡的营收就比友商全量营收都高,直接被裁不合适。
同时ofo一位负责海外市场的员工也对时间财经表示:解散确实是谣言。
消息一经曝出,众多用户表示要“退押金保平安”。时间财经体验小黄车退押金过程,发现退款后资金秒到帐。
此前曾有媒体曝出ofo取消了全国20个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目前依然可以使用这一服务的仅有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等7城市。除上述城市外,如果用户不购买95元的“福利包”,就需要缴纳199元押金才可使用ofo。
对此,ofo回应时间财经表示:ofo在尝试建立自己的智能信用体系,并探索多样化的免押金方式。
据时间财经了解,互联网企业建立信用体系必须要有全面准确的用户信用数据,而用户信用数据依赖于海量多维度的用户精准画像。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经济师徐晓磊认为,信用体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数据的获取数量、获取维度和获取频率,对于用户规模大、用户行为多样和用户使用频率高的互联网企业,其建立信用体系的时间就会相对短一些。
因此,目前来说,ofo想要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可能比较困难。
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魏武挥甚至认为,想象不出ofo和信用体系有什么关系。在他看来,ofo用户行为比较单一,使用频次也不是很高,更不像滴滴一样有用户分层,两者的相关性太弱。“比如蚂蚁金服的用户借钱场景和信用的相关性就很大,不能说骑单车就能和一个用户的信用相关联。”
不过,这不是ofo第一次表示要自建职能信用体系,每一次都是在取消免押金时说的。
去年6月,凤凰科技曾报道,ofo又悄然上调了押金金额,将原本99元的押金上调至199元,幅度高达一倍。彼时,ofo回复称,押金的上调是因为ofo正在建设一套全新的智能信用体系,在这套体系中,用户日常的用车习惯和信用评级都会成为押金的参考系数。
时间财经就目前信用体系搭建的具体情况采访ofo,对方并未回复。
也因此,在取消免押金政策之后,有媒体再次将矛头指向ofo缺钱,认为建立信用体系可能是借口,背后原因也许是由于成本增加、融资问题等带来的资金问题。
时间财经浏览ofo客户端发现,在“我”的子栏目当中确实有信用分提现,但采访多位用户,均表示并不知道次信用分有何用处,也并不知道信用分如何得出。
进入2018年以来,ofo波折不断。先是与滴滴关系交恶,之后的2月份,ofo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换取了阿里巴巴17.7亿元的借款;3月中旬,ofo又宣称以股权+债权的方式,获得阿里领投、蚂蚁金服等跟投的E2-1 轮8.66 亿美元(约55亿元人民币)融资,其中包含了之前的借款。随后又被海外媒体曝出,ofo再次拒绝滴滴收购邀约,并陷入经营困境,最新一轮融资支撑不了多久。
因此,如何获得持续输血成为ofo最大的挑战,它开始了自救的措施。据时间财经了解,目前of o已经推出了车身商业化广告,ofo的App上也推出了广告。
此外,ofo也在压缩开支,减少单车的采购和投放量。相对于ofo的体量,这些开源节流的措施目前并不能根本解决其资金困境。
“ofo能不能成就看这关键一年了。”此前曾有接近ofo高层员工对时间财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