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个朋友问我如何看待未来的豪华车市场的走势。
我说了一个观点,他觉得很有意思。
这个观点很简单就是支撑豪华车市的是富人,富人的体量和增幅决定了豪华车市的未来和走向。
如果我们没有新的产业出现,就没有新富阶层的诞生,没有新富阶层,豪华车市市场就不会迎来重大利好,只能温水煮青蛙。
当然,这个观点是宏观的,是排除但不否认一些豪华品牌的战术性的扩容,比如说奥迪的下沉,二十万不到就能买到一台A3,它是在跟传统B级车抢食。
事实上,豪华品牌产品下探所取得的市场意义的扩容,在豪华品牌整体份额中占比并不大,同时,豪华品牌在产品上也不可能无限下探,它是存在下探的边界的。
之所以说这些,就是为了铺垫,突出“需求”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供给”,都是服务“需求”的,这个逻辑也衍生出一句伟大的名言:
——顾客就是上帝!
因而从商品交还的角度来说,任何供给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消费者有充足的消费能力。
这是个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
但问题是,现在中国人正在变得没有钱,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个公开数据,按照中国2017年82.71万亿元的GDP和13.83亿人口计算,人均负债率为223.06%。不含外债,人均负债为13.34万元;包含外债,人均负债为14.14万元。
第二个则是拼多多的上市,这几乎成为“消费降级”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为什么消费者没钱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困存”。
拿胶东为例,部分县城的房价涨幅在三年内达到了300%,从四千一路绝尘涨到一万二三,全款变首付正在县域经济中普遍上演。
这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则,因为“去困存”导致的房价暴涨,消费者要优选选择房子,而不是车子,这就导致汽车的消费被抑制了。
这时就出现了“消费降级”,原本买凯美瑞的,可以鼓一鼓买迈腾,买完房后只能买奇瑞,消费升级就升不动了。
二则,县域经济体是车企区域化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原先这是一片“蓝海”,是销售增量的所在,如今这里的消费者选择房产,甚至还背负了沉重的贷款,消费就成了一片“死海”,车子就卖不动了。
这对于汽车制造商是严重的挑战,因为生产计划在年初就已订好,纠偏的难度也很大,而一旦遇上县域消费不振,就会导致了经销商库存高企。
数据显示,2018年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3.9%,环比下降5.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而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七个月超过警戒线了。
很多汽车制造商,甚至包括某些豪华品牌,还遭遇了来自经销商的“维权”或者“退网”压力。
这就是现实。
原本以为退出限政策下的一线城市,转战二线及以下的区域市场会迎来新的增量,但在一波去库存之后,汽车制造商们的区域下沉战略迎来一地鸡毛。
而区域消费者也原本以为高房价离自己异常遥远,一波去困存之后,他们也成为炒房团的一员,也开始按揭,开始节衣缩食。
居民的财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没有个三五年的“休养生息”是无法恢复之前的消费能力的。
这是个悲观的现实,这也预示着汽车产业要迎来一个不长不短的“阵痛期”,过去的高增速、个增,很有可能在未来变成“负增”。
好在,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来了,对于供给端这无异于久旱甘霖,汽车制造商可以更多的获得来自银行的资金支持,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产品实力。
一切就像钓鱼比赛,参赛选手已经准备好,饵已经准备好,钓具已经准备好,就看池塘里头有多少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