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裁员的消息一直很猖獗。
8月23日上午,媒体报道称,上海最大的房地产绿地集团将面临裁员风暴。绿色空间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近日指示京津冀、上海、广深商务部总经理尽快完成减肥工作,裁员比例高达10-30%。
格陵兰方面出来否认传言,称消息不真实,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一直是该公司战略投资的重点,公司没有裁员计划。对于恶意谣言、夸大和散布虚假信息,公司将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无风不起浪。尽管官方否认绿带裁员,但当局的调查与官方回应并不一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记者向一些相关人士进行了核实,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基本上是真的,裁员正在进行中。
另一位接近绿地的人士表示,这基本上是真的,但现在“裁员”这个词太敏感了,所以可以认为是人员重组。消息来源说:
人才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深圳。上述土地处于征地困难阶段,土地资源不足。格陵兰总部设在上海,事业1、2个部门都是最大的两个部门,成员大多是上海人,很多员工不愿意出国,加上工作表现的压力,所以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有人说两个部门的合并。在一年内,但没有看到文件。今年,绿地本身的人员相对动荡,这种情况将持续一段时间。
从相关人士的反应来看,关于绿色空间的谣言并不完全令人难以置信。
早在今年七月,就有传闻说格陵兰上海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合并。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两个部门的业绩一直下滑,因此许荣普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受到批评。而住房集团另一关键部门——事业部,在2017年实现预售359亿元,在建筑面积近800万平方米,在2017年绿色控股集团表彰会上,荣获38项大奖。
在过去2016和2017年间,由于滑铁卢的表现和战略需求,绿地进行了几次人员调整。
在当今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整个房地产行业都面临着流动性、资金压力,整个行业都在调整,领先的房地产巨头也不例外。
Hengda在新年伊始提出了减速和质量改进的发展要求。今年上半年,饱受事故和危机之苦的刺月桂园宣布放慢步伐,并在业绩报告发布之时开始选择性战略收缩。
一线城市要抓困难,少项目
在房地产企业中,绿地实现合同销售1627亿元,同比增长22%,合同销售1亿34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回笼1476亿元,同比增长36%。
从销售规模和增长速度来看,还算不错。在由凯丽排名的半年报中,绿地流量排名第六,而股权量排名第四。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两点。
1。格陵兰的销售额在2014年超过了万科,坐在房地产兄弟的椅子上,三年后,绿色已成为第六。更重要的是,三巨头、荣创、保利公司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存在绿地进一步扩大、差距拉大的风险。
2。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绿地房地产销售额达1627亿元,虽然排名仍居前列,但从今年年初绿地掌门人张玉良说,房地产销售规模不低于4000亿元的50%,还有1亿元人民币。IG间隙。在前面,Biguiyuan、恒大大学和万科半年报卡都非常漂亮。它们超额完成了。
面对行业规制和自身规模增长的双重压力,通过人员变动提高绩效确实是一种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尤其需要调整人口数量,因为从过去一年的绿地建设项目来看,一线城市的比例已经很小了。
根据格陵兰发布的公告,这个数字对2017年和2018年前七个月的新绿地项目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
1, 71个新的房地产项目在2017,只有5的一线城市在上海。
2, 1~7年度新增房地产项目72个,其中一线城市0个。
公开披露的数据与一位知情人士披露的内容几乎相同,绿地开放裁员模式的核心原因在于一线城市没有土地,它必须调整上海等地的人才结构。相比之下,其他绿色地区,如西北、西南、上海环城等市场友好地区仍在增加人员。
一线城市没有新项目。那么多人的需求是什么?为了实现性能和规模,人员调整是必要的。
但人员调整并不表明需要裁员,也可以是人员动员,多余的一线城市可以转移到更多的新项目第三或四线城市,当然,如果员工不同意,只能另寻高峰。
从对绿地人员调整的猜测和公共报告中可忽略的项目比例来看,目前的房地产已经达到了极其尴尬的阶段。
尴尬的进展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二线城市无疑是住宅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几年前,恒大、碧桂园就高调宣布,重心转移到第一和第二线,近年来,住房企业纷纷争相进入第一和第二线城市征地。
但矛盾的是,一二线,尤其是深圳和上海,土地供应已经非常稀缺,尤其是深圳。更多的僧侣,加上当前房地产遭遇流动性、资金总量控制、银行对房地产现金流收紧、土地收购难度加大,一些房地产企业为了实现绩效和规模,需要回归第三或第三阶段。第四线城市采取土地项目。
关键是三个或四个一线城市没有更好。从长远来看,三线或四线城市人口向二线城市流动是一个大趋势,其潜力肯定不如后者。在短期内,今年国家发展银行已经对三四级城市住房改革做出了调整,碧桂园已经听到了风声,所以从年初开始就开始强调快速周转,以换取时间为空间。
也就是说,目前二线城市的土地很难,没有土地可以拿走,受新价格限制的影响,很多住房企业都不愿意拿,三、四线城市的潜力不够,住房企业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吃好水果,这是很正常的。令人尴尬的。
但企业必须生存和生活。因此,许多企业开始裁员,减轻负担。
裁员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许多企业只能秘密地做它,否认它。根据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报告,今年的整体市场形势严峻,由于监管的影响。目前,一些住宅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
此前,有传言称“泰和集团开始裁员,占员工总数的30%。”对此,财经美联社记者从可靠消息来源获悉,泰和集团确实在进行人员调整,优化现有员工结构,但大规模裁员30%的消息并不属实。
裁员很轻,有些人已经跑掉了,比如Zhonghong上市的一家上市公司。舵手王永红自去年年底以来一直前往香港,与香港大桥进行投资重组谈判,但目前尚未恢复。
格陵兰已经公开否认裁员,我们不能知道真相,我们只知道过去两年房地产的监管已经进入了一个尴尬的时期,掠夺性的游戏,适者生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