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杠杆率不应忽视城镇化
近年来,中国的债务问题一直是关注焦点。中国整体宏观杠杆率较高、上升速度较快是不争的事实,但无论从国际比较还是中国国情看,判断一国债务问题还要看发展阶段和制度体系、经济结构等。对中国来说,近年来债务和杠杆率上升的大背景是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城镇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和建制镇数量都有明显增多,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城市群,城镇化率也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6年的57.35%。过去5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现有研究表明,无论从工业革命以来欧美经验还是发展中国家近年经历观察,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如影随形。有研究测算,一国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5。以地理空间上的人口和产业集聚为表现的城镇化过程,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极大释放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但与城镇化相对应的是债务比率(债务总量/GDP)迅速上升。BIS(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总体债务率自2008年以来迅速上升,从142%上升至2016年末的257%,但略低于发达国家平均值,与欧元区、英国、美国大体相当。
从国际经验看,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国家或地区,其债务水平通常呈扩张态势。首先,城镇化水平提高,对交通、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会对财政形成较大压力,并且这些财政支出具有刚性。其次,处于扩张阶段的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巨大,尤其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选择。最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超前消费理念普及及科技进步等因素,会推动居民消费信贷规模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