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表示,对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讨论已比较充分,应协调推进各项金融改革,按照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原则,各项改革交替实施,互相创造条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目标不可逆转,目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
据21世纪经济报导周二刊登对他的专访称,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关系。此外,还应注重市场方面的开放,如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以及金融市场准入进一步对外开放。
“协调推进各项金融改革有利于减少金融体系震荡,平稳、有序地完成金融市场化改革任务。”盛松成说。
他并指出,不仅是金融领域内的各项改革要协调推进,还应注重金融领域改革和实体经济改革的协调推进。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他认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成为长期战略目标,时机成熟就应逐步推进。
另外,人民币汇率已稳中有升,外汇储备也已连续八个月增加,足以满足中国的预防性需求。随着未来汇率弹性进一步提高,中国所需要的外汇储备还将进一步下降。同时,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回流的渠道。中国企业走出去和 “一带一路”倡议亦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认为,应该全面总结最近两年来我国汇率管理的成功经验,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同时,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他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社融、M2增速不一致反映金融回归服务实体
盛松成并指出,中国M2增速趋于下降反映了金融部门去杠杆取得成效,是前几年高增长后向合理水平的回归;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平稳,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并未减弱,实体经济流动性并未过多受金融去杠杆的影响。
“M2增速趋于下降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高的增长,可以在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保证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他说。
中国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9.2%,增速年内首次反弹;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多1,084亿元。
他认为,当前造成社会融资规模与M2增速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去杠杆。首先是金融去杠杆导致银行体系投给非银金融机构的资金减少。银行购买非银机构发行的资管等金融产品,将派生M2,但是否增加社会融资规模则要看非银机构有没有将这笔钱投入实体经济。
同时,金融去杠杆导致表外融资渠道减少,货币创造的途径压缩。今年前九个月,M2各来源结构中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与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导致M2增速同比回落。
而从各项目对社会融资规模变化的贡献率和拉动率看,相比2016年同期,今年1-9月人民币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拉动率上升,而委托贷款和企业债券的拉动率下降。但拉动作用上升的因素影响程度大于拉动作用下降的因素,因而社会融资规模能够稳中有升。
“未来随着金融去杠杆逐步到位,金融继续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M2增速将趋于合理水平,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不一致将逐步缩小。”盛松成称。
关注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选财经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