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 谁谋杀了宝洁?

谁谋杀了宝洁?

2018-05-09 08:50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谢伟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文章转自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作者 谢伟。

越来越多的巨头品牌正在败退中国,这也正是中国市场十几年间巨变的缩影。宝洁不是第一个衰退的企业,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提到宝洁,中国消费者一定不会陌生,即使宝洁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你有点儿懵,但你一定看过宝洁旗下产品的广告,用过海飞丝、飘柔、沙宣、舒肤佳、佳洁士、碧浪、汰渍等宝洁旗下的日化产品。

曾经的宝洁,是绝对的王者,多到数不清的各种日用品品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但是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这家拥有181年历史的快消巨头正在走下神坛。

净利狂跌

宝洁集团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当季实现净销售额1023.39亿元,同比增长4%,有机销售额(剔除了并购、资产剥离、汇率影响后)增长1%;净利润为159.66亿元,同比下降1%。

宝洁集团毛利率因成本和定价能力不足下降100个基点至48.8%;营业利润率下降130个基点至20.2%。另外,在截至3月31日的9个月时间,宝洁集团净销售额为3162.02亿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500.79亿元,同比下降40%。

分不同的营业部门来看,美容部门的净销售额达到184.43亿元,同比增长10%,有机销售额增长5%,美容部门也是所有部门中销售额涨幅最高的;个人护理部门净销售额为121.57亿元,同比增长5%,有机销售额增长1%;织物和家庭护理部门第三季度销售额为330.76亿元,同比增长6%,有机销售额增长3%;婴儿护理部门销售额为280.2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有机销售额下降3%。

还有一方面值得注意,宝洁在此次发布财报的同时,宣布已经签署了一项并购协议,将以263.68亿元的价格向默克集团购买其旗下消费者健康业务,交易预计将在2019财年完成。

节节败退 回到10年前

宝洁从1837年的一个制作蜡烛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的全球消费品超级巨头,已经有181年的历史了。而中国消费者认识宝洁公司的产品,要从1988年说起。在那个物资还不算太丰富的年代,宝洁产品初次来到中国的人的面前,是一瓶300毫升的海飞丝洗发水,价格高达19元,要知道,那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100元。

虽然价高,但是宝洁的产品成功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注意。随后,宝洁旗下的飘柔、玉兰油、潘婷、舒肤佳、碧浪、汰渍等品牌也采取了同样的价格策略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这也也让国人打开了眼界,洋品牌居然能把日常的生活用品做出如此的花样,甚至给人一种“贵有贵的道理”的心理暗示。从1998年到2013年这15年间,宝洁在中国的营收提高了将近6倍,但此后便走上了下坡路,增长乏力,市场额份也逐渐被蚕食。

今年已经是宝洁入华的第30个年头,有着市场营销人才“黄埔军校”美誉的宝洁,在中国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家喻户晓的日用品巨头。巅峰时期,旗下的飘柔、海飞丝、潘婷曾占据中国的洗发水市场超过六成的份额,舒肤佳、碧浪、汰渍也几乎都是家家都在用的产品。

回顾宝洁最近10年的财报,在2011年到2014年期间,销售额都超过了800亿美元,尤其是在2013年达到峰值842亿美元,但是从2015年开始,情况变得没有那么乐观,2015年到2017年的销售额每况愈下,分别为763、653、651亿美元。

目前宝洁2018财年只公布了前三季度的数据,按照平均销售额来估算,2018财年整体的销售额或将在665亿美元左右。

其实从2016开始,宝洁的年销售额基本上保持在650亿美元左右,对比2006年682亿美元的销售额来看,宝洁似乎“一夜回到10年前”。

“瘦身”效果不佳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消费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宝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国人的购买力还是不足的,所以也会推出一些廉价的商品吸引客户。

但现在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上去了,低价产品不再受欢迎,比如说,每年在中国卖的最好的洗发水是沙宣,要知道,沙宣是宝洁在中国的洗发水品牌中价格最高的,说明国人已经不差钱了,更多追求的是品质。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海飞丝、飘柔、潘婷这些品牌,都已经失去了兴趣,从市场份额上也能看出,曾经这些占据半壁江山的品牌,如今份额已经缩减到35.8%,而高端洗发护发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4年的4.7%提升至2016年的7.5%。

另一方面,宝洁销售额的下滑,跟其大规模剥离旗下产品也是分不开的。宝洁旗下曾经最多有300多个品牌,2008年宝洁的业绩达到顶峰,成为世界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利润第14大公司。

但是从2014年开始,宝洁陆续出售、终止或淘汰一些品牌,目的就是为了缩减成本,但宝洁砍掉的都比较边缘的品牌,掌握着90%核心利润的产品自然是不会放弃的。

科蒂成为了宝洁的“接盘侠”,以125亿美元收购宝洁旗下43个品牌,成为业内轰动的大事。在2017年的下半年,宝洁对外宣布旗下品牌已缩减至65个。积极“瘦身”的宝洁,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依然是一路走低,在2017财年第三季度时,甚至创造了净销售额连续13个季度下滑的记录。

一大半品牌都没有了,宝洁虽然是“瘦身”了,但难免有些用力过猛,自身也伤了元气。另一方面,“接盘侠”科蒂也没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业绩也并不好看,着实有些“消化不良”了。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宝洁来说,是“成也中国市场,败也中国市场”,中国之大,大到占据全球1/5的消费市场,宝洁搭上了外资涌入中国的“超级巨轮”,又通过传统的广告模式迅速席卷整个中国,那时的宝洁,是无敌的。但是这个日用品消费巨头怎么也没想到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而使自己的王者地位受到动摇。

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接改变了中国的消费渠道,美国依然是线下渠道占据主流,而中国截然相反,走线上才是王道,这也让宝洁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就连沃尔玛这种国际连锁商超都遭受到重大的冲击,电视广告的大量投放,收获的效果也比此前要大打折扣,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彻底适应互联网购物,看有线电视、逛超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宝洁的销售额在2013年达到峰值,但为什么此后开始下滑呢?答案很简单,2013年被称为各大互联网的“元年”,正是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宝洁的反应不够快,其虽然抓住了传统媒体,却错过了互联网的战场。

 宝洁过度依赖广告流量,却发现流量已经难以给其带来足够的用户。改革开放之后的头20年,中国的流量可以说是“完全中心化”的,那时候想要垄断流量,很简单,买下央视黄金时段的流量就足够了。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条路就行不通了,越来越多的流量变成了去中心化的流量,微信、公号、各大自媒体平台,都成为了流量的入口,所以,任何一家企业再想靠砸钱垄断流量已经变得几乎不再可能。

曾经的宝洁,手握大量资本,在中国把钱砸向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甚至海飞丝、飘柔、潘婷的广告在央视的黄金时段轮番上阵,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每个中国人都认识了宝洁。

但今时不同往日,2017年宝洁已经将全球范围内的代理商砍掉了一半,并且接下来还会再次缩减,预计两年削减80%的广告代理商。互联网的崛起破坏了宝洁多年来的流量布局,让其流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漏斗,最终让宝洁积重难返。

结语

宝洁发展的停滞,如果只归咎于渠道的巨变,显然是不全面的,中国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也给予了宝洁很大的打击,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山寨横行”,很多涉及到国产品牌的领域,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智能手机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扭转了苹果三星独霸国内市场的行情。

越来越多的巨头品牌正在败退中国,这也正是中国市场十几年间巨变的缩影。以前,是个洋品牌都能来中国捞钱,而现在,中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宝洁不是第一个衰退的企业,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面对席卷而来的国产企业,巨头们要小心了,别光想着渠道的事,更该想想如何留住中国消费者的心。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