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凯迪生态发布公告,逾15亿元募集资金,无法按期归还。
而就在5天前,凯迪债券也违约了。“11凯迪MTN1”6.98亿元的应付本息,到2018年5月5日的约定偿还日日终,凯迪仍未偿付。
违约潮来袭
事实上,凯迪已经是进入5月以来,第六家炸雷债务危机的上市公司了。
在才过去三分之一的2018年,国内已经有20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城建、神雾环保、富贵鸟、春和集团、中安消、凯迪生态等10余家,涉及金额合计超过130亿元。
今年前四个月的债务违约金额,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总额。
债务危机在整个实体经济中扩散蔓延。
5月伊始,500强企业盾安集团惊爆450亿元债务,旗下上市公司遭受牵连,江南化工被抽贷2.1亿元,盾安环境信用评级被下调。
A股上市公司,也是哀鸿遍野。据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统计,受债务危机影响,近期因各种不同名目逾期的上司公司,有*ST华泽、华信国际等;涉及股东股份被冻结的,有荣华实业、红阳能源、大连控股、天业股份、恒康医疗、顺威股份、天泽信息等;涉及股东持有的上市股份已经或正在被司法拍卖的,有华东数控、全新好、凯瑞德、珠海中富、盈方微、中科云网等。
还有企业家、创业者,因为债务危机不堪重负,被逼上绝路。
1月25日,因万家电竞常年亏损,一直拿不到融资,资不抵债,80后创业天才茅侃侃不堪2000万债务的重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月30日,金盾股份董事长周建灿坠楼身亡,留下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和近100亿元的巨额债务。
然而,这一切都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非上市公司、不被熟知的中小企业,在债务危机的巨浪中翻腾、窒息,直至濒死,也未被察觉。
违约潮缘何而来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过去高杠杆的激进扩张发展模式。
盾安集团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例子。盾安的业务横跨人工环境设备、精密制造业、民用阀门、特种化工、房地产开发、视频加工等多个版块,还计划要完成十个业务板块上市。有分析称,盾安450亿的天量债务,都是过度扩张惹的祸。
再比如中消安。*ST中安的前身是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公司在美国上市期间,疯狂买买买,到处并购,用的还都是现金。
但是这类借助高杠杆扩张模式发迹的企业,遇上了监管趋严、银根收紧的大环境,就开始轰然崩塌。
2018年以来,企业融资难度陡然剧增。
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企业融资的大致金额为3.8万亿。这个数字,比2017年同期锐减了0.96万亿,比2016年同期锐减了1.63万亿元。
1.63万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广州、深圳、武汉、成都、南京等15座副省级城市,去年的公共预算收入一分钱不花,全部拿出来给企业融资,才能使今年第一季度的融资规模维持在前两年的水平。
而这1万多亿的融资差别,很大一部分是债股两市融资条件全面收紧造成的。
债市方面,今年以来,大量债券发行失败,且融资成本不断提高,企业过去带新债还旧债的玩法已经行不通了。截至5月8日,今年取消、推迟发行的各类债券累计已经达到304只,包括了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等各个类型,涉及金额多达1839亿元。盾安这次巨额债务危机的产生,有业内人士分析,两只新债发行被取消就是重要的导火索。
股市方面,IPO门槛大幅提高,审核通过率下降。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IPO通过率为50%,尽管较一季度的46.4%有所提升,但业内人士表示,从严审核的状态不会变。
而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为1283亿元,比起2017年的2596亿元直接拦腰砍去一半,只相当于 2016年的45%。
A股市场债务压力严重 违约潮还将继续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般来说,上市企业比一般企业融资渠道更广,最近连续出现上市公司违约,显示金融去杠杆、融资渠道收缩对企业资金链条的冲击已开始出现,叠加今年信用债到期压力较大,未来信用事件有增多的迹象。
当前的A股市场,整体的负债率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末,多达630家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超过60%,其中有18家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超过100%,在这之中有15家是ST公司。
负债率最高的上市公司为曾创下连续29个跌停纪录的*ST保千,负债率高达272%,遥遥领先两市;其次是*ST东电和*ST皇台,负债率分别为165.7%和164.5%。
从行业看,311家负债率超70%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公用事业、汽车、化工、机械设备、建筑装饰、商业贸易等行业。
其中,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仍然居高不下,很多负债率在80%以上,比如鲁商置业、中南建设等负债率超过了90%;大型房企里绿地控股、泰禾集团负债率均超88%。
虽然地产类公司的负债率普遍偏高,但这些公司的大股东们还大量质押股权来融资,像比较有名的泰禾集团,几乎都质押满了,股价一旦破位引发平仓,连锁反应很大。
普通投资者怎么办?
有业内人士对易简财经表示,今年市场的钱实在是太紧了,大多都是有资产但没钱,去年股权质押才6-8个点,而今年,十多个点能借到钱,老板们就已经很开心了,十个点那是算非常便宜了,基本拿不到了。
受调控政策影响,不少中小房企现金流紧张。因此,投资中小房企开发的房子一定要慎之又慎。
而对于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差,又是高杠杆高负债的民营企业,它们的债券谨慎炸雷。
谁的高周转口号喊得越响,谁的资金链就可能越紧张。对于这类企业的股票,更是要打醒十二万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