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 李书福的阳谋

李书福的阳谋

2018-08-27 09:03  来源:虎嗅网 作者:Eastland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虎嗅网

2018年8月22日,吉利汽车(00175.HK)发布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营收53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6%;净利润66.7亿,同比增长54%。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同比增幅仅为3.4%,而吉利上半年售车76.6万部,同比增长44%。

自主品牌龙头,净利润连年翻番

1996年,李书福退出摩托车生产,在浙江台州乡下的临海基地买下800亩荒地,建造汽车厂房。1998年,吉利第一辆汽车在临海下线。2000年,吉利豪情获得中国第一张民营企业拥有的轿车生产许可证。

2008年7月起,吉利汽车制造业务全数并入吉利汽车(00175.HK,原名国润控股)。历时5年,李书福的这盘“大棋”终于收官。

2009年、2010年吉利汽车营收分别达到141亿和201亿,同比增幅分别为228%和43%。

2011年起,吉利汽车业绩连年萎靡不振,2014年营收217亿,仅比2011年增长3.7%。

2015年起,吉利汽车营收连续跨越300亿、500亿、900亿三个关口。2017年营收928亿,同比增长73%。

2017年,吉利汽车销量达124.7万辆,同比增长63%,超额完成110万辆的销量目标。年初吉利公布了2018年158万辆的销量目标,较2017年增长27%。

截至2018年6月30日,吉利汽车销量达到76.7万辆,同比增长44%,完成全年计划的48.5%(2017年上半年完成全年销量的42.7%)。按计划,2018年下半年吉利将推出多款新车,全年销量有望接近甚至突破180万辆,较2017年增长44%,坐稳自主品牌龙头宝座。

吉利汽车营收增速明显高于销量。以2016年为例,销售增长50%,营收增长78%,说明单车销售价格提高了,折射出吉利汽车质量、品牌的进步,这比销量增加更值得重视。

2014年之前,吉利汽车均价不过5万元出头,是典型的低端产品。

2017年,单车均价上升到7.44万元。其中起价7.78万元的帝豪GS和起价7.88万元的帝豪GL在总销量中的占比仍然高达41%,两款车合计卖了51.2万辆,仍然是当家品种。

但相对高端车型的畅销趋势已经显现:单价9.88万至15.88万的博越全年销售逾27辆;单价15.88万到22.08万元的领克01(与沃尔沃合资生产),上市当月销量就超过6000辆。

2014年吉利汽车毛利润率较2013年降了2个百分点,每卖一辆车只赚9500元。2017年及2018年H1,毛利润率显著回升,每卖一辆能赚1.4万元。

尽管单车售价逐年走高,但吉利仍然是主打性价比的低端品牌。以2018年卖了6.2万辆的新远景SUV为例,“1.4T+CVT”版配备9英寸高清触控屏、语音控制、高清行车记录仪、360度3D合景影像系统、胎压监测、电子驻车、内置高德导航、海量音乐免费在线畅听……100多万的豪华SUV不见得有的“黑科技”,吉利10万以内全给你!

形象地说,吉利就是汽车中的小米,但毛利润率高于20%。

过往12个月(2017年H2及2018年H1),吉利销售汽车148万辆,净利润131亿,最新市值折合人民币1273亿,市盈率9.7倍。

2016年、2017年,吉利汽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6%和108%,净利润连年翻倍的企业,市盈率不到10倍。

香港的确是“购物天堂”!

“蓝色行动”坐等渔翁之利

2015年11月,吉利宣布开始实施“蓝色吉利行动”。这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2020年之前新能车销量占比达到90%。2016年,吉利汽车将蓝色行动细化为:纯电动汽车(EV)占三分之一、混合动力车(主要是插电PHEV)占三分之二。

但“蓝色行动”实施以来,相对更加耗能的SUV销量暴涨,2018年H1吉利SUV销量达31.9万辆,占比41.6%。

吉利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不到SUV的零头。2018年H1,吉利销售新能源车1.44万辆(比亚迪达7.1万辆),占比仅为1.9%。5年计划只剩下1年半,吉利新能源车占比距90%的既定目标却越来越远。

情怀是情怀,实利是实利,既然SUV有市场就拼命卖。

按目前的趋势,吉利汽车年销量将在2020年前超过200万部。如果90%为新能源车,吉利一年就要卖180万部。乐观的估计,2020年全国新能源车总销量才200万部。“蓝色动力”的目标根本不现实。

吉利蓝色行动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在坐等动力电池供给出现过剩。吉利没有在第一时间涉足投资巨大、周期长、技术不确定性高的动力电池生产,而是“鸡贼”地坐等电池产能增长、成本下降和技术路线“落听”。

2017年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出货量约为10Gwh,按计划2020年将达到50Gwh。2018年末,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将达26Gwh,现正着手将这块业务拆分,为其它新能源车企业供货。宁德时代占据龙头地位,比亚迪可以自产自销,“钱途”一片光明。

国轩高科、天津力神分别提出2020年产能达60Gwh和20亿Gwh的宏伟规划。加上其它玩家在各路资本催动下报出的数字,动力电池出现产能过剩的概率不小。

看起来盲目投资的老毛病又要发作。早早下手,投几十上百亿,建立“雄霸天下”的产能,“到时候你们都得来求我”,大佬们就爱这么想,不幸的是他们经常“想到一块儿了”。钢材、水泥、玻璃……不说这些远的,光伏、晶硅、风电这三个与新能源相关的领域都是盲目投资的重灾区。

李书福的冷静值得钦佩。直到2017年4月,吉利与LG化学签约,才算正式投入电池生产基地建设。自己掌握一部分产能,伺机从杀红眼的电池厂“薅一把”。

待动电池总体产能过剩之时,把销量好的燃油车型逐一“混合动力化”,迅速提高新能源车占比,这是吉利的如意算盘,也是阳谋。

但李书福也有误判的风险。《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系统比能量达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300Kwh/kg是很高的指标,宁德时代、比亚迪们都得“垫脚尖儿”。不达标的动力电池一不许配备电动车、二不发补贴,盲目上马的项目将胎死腹中,动电池供给紧张。

混合动力更适合国情

吉利在“蓝色行动”规划中将三分之二新能源车设定为混动,大有深意。

首先是“混动”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少。纯电动车续航至少300公里以上,电池容量最少60Kwh(即60度电,每百公里耗电20度)。插电混动车纯电续航50公里~100公里即可,电池容量减少67%~83%,大幅降低吉利对动力电池供给的依赖。

其次是新创造车不敢玩混动,不会来搅局。纯电动车零部件大约比燃油车少30%,混动车却是燃油车+电动车,零件比燃油车更多、技术更复杂。连特斯拉都只敢造纯电动车,何况中国的数百家“新创造车”企业。吉利主推混动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燃油车、电动车设计、制造领域积累的经验。

最后是插电混动更适合国情——“有电用电,没电烧油,远离里程焦虑”、“上班通勤用电省油钱、节假日自驾跑长途用油不愁找不到充电桩”……最早购买电动车的主力是大城市摇不上号的群体,而且当时政府补贴力度也很大,他们的主流选择是纯电动车。现在北京等城市纯电动车上牌也要等六七年(北京现在申请要等到2025年以后),补贴也退了坡。与同档次燃油车相比,混动车虽贵了一点,但动力性能更强(5秒破百不是梦),有补贴可拿,还能省油钱……总之燃油车主换车时有充分理由考虑混动,他们将成为新能源车的主力消费群体。

仅以北京为例,燃油车保有量约为580万辆,假设每年更新10%,其中一半选择混动,市场规模达26万辆/年,十倍于每年的新能源车牌照指标。按单价20万~25万计算,年销售额520亿~650亿。

2018年H1,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35.5万辆,同比增长70%。纯电动车份额为63%,插电混合销量翻了两番,占比达到23%。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企过于苛刻

靓丽财报发布后,吉利股价连续三天呈“十字星”,愣是纹丝没动。2017年吉利汽车超越长安成为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不仅如此,吉利还超越丰田、日产、别克等合资品牌,夺得全年总销量第三名(前两名是大众和本田)。

当时资本市场给过一拨“热烈的掌声”,吉利汽车市值一度超过2500亿港元。但没过多长时间股价就大幅回落,半年间市值蒸发1000亿港元。吉利在新能源车领域进展过于缓慢是重要原因。

自主品牌只有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这是行业内外的共识。再说全面禁售燃油车是早晚的事,自主品牌不值得“死磕”。燃油车不过是“药引子”,用以在汽车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各环节积攒经验教训罢了。

所有这些“历练”非常非常重要。没有燃油车生产、销售经验的“新创造车”玩家(如蔚来)很难拿出可靠的产品并批量交付。最新消息,特斯拉千辛万苦交付的5000辆Model 3,其中4300辆要返工,召回率高达83%。边试制边生产,由江淮汽车代工的蔚来,据说2018年内要交付上万辆,祝好运。

比亚迪的路径很清楚,拿燃油车练手之后,逐步All in新能源车。吉利却“流连忘返”于燃油车,2018年前7个月累计销售1.8万辆,排名第7,与第一名比亚迪的7.1万辆相比天差地远。

早在2015年,吉利汽车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宣称2020年新能源车占总销量的90%。结合吉利汽车总销量目标,2020年新能车销售将达180万辆!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大概率会落空。

吉利在动力电池方面也后知后觉,在售几款电动车均由宁德时代供货。2017年吉利新能车销量仅为2.5万辆,如果两三年后要达到50万辆、100万辆、150万辆,动力电池哪里来?

吉利“乐不思蜀”大造燃油车,电动车进展缓慢,被资本市场冷落;比亚迪新能源车一骑绝尘,燃油车销量下滑,被资本市场冷落;特斯拉被逼得要退市,找不到接盘侠又只好说先不退。

资本对新能源车企格外苛刻,有一个因素值得思考:

投资机构一贯重视专家意见,资深人士做顾问、当外脑者大有人在。当年数码照相技术刚刚兴起时,请教摄影器材领域的专家会得到什么?

如果电动车大行其道,汽车制造行业在发动机、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燃油供给等方面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数以万计的专利将成古董。传统汽车制造领域的专家对特斯拉们会有什么好话?

偏偏与高度成熟的燃油车相比,电动车槽点吐不胜吐,连交付都成问题……

吉利汽车的打算是不“扛大旗”、先尽可能生产燃油车赚钱,安生立命,以待天时。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