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京东的无人配送车于今年6·18期间在北京海淀区京东上地配送站上路之后,美团点评也紧追其后,发布了自己的美团无人配送车。这也是京东配送机器人全球首次全场景化规模化运营。
“无人配送的落地,会带来技术挑战,但在这其中最难的挑战是将技术与商业、用户体验有效结合,这也是我们推出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的原因。”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对《商学院》记者说道。
据外媒Venturebeat报道,2018年4月,腾讯参与了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机器人公司 Marble 的A轮1000万美元融资。去年4月,Marble 与美国商户点评网站Yelp合作推出了一款自动送餐机器人,随后又宣布与美国食品外卖初创公司DoorDash合作。
京东、美团、腾讯纷纷把目光转向无人配送,看中的究竟是什么?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
抢跑无人配送
资料显示,无人配送领域走得最早的是亚马逊。2013年它便提出无人机送货计划,三年后其开发出的Prime Air送出了第一单。目前,天上飞的“无人机送货”,有亚马逊的快递无人机Prime Air、美国初创公司Workhorsey研发的HorseFly等。“地上行走的无人配送机器人”,有英国Starship Technologies推出的送货机器人Starship、美国Robby Technologies公司的Robby机器人。
在国内,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盯上无人配送这一领域。
上述腾讯参与A轮投资的Marble机器人公司,在与旧金山当地餐馆合作进行的测试中,餐馆工作人员将顾客点的食物放在机器人的货舱中,然后送到顾客家中,顾客可用提取码打开货舱门锁,取出食物。目前,这家公司的产品开发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落地量产?腾讯答复称,关于投并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根据港股《上市规则》,只有非常重大的收购事项才有披露义务,记者查询腾讯公司上半年公告,并未有相关信息。
根据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团点评所发布的无人配送车不同于京东,美团点评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美团希望通过这一无人配送平台,构建一个完整产业生态圈,通过开放自身多重场景与能力,联合各界合作伙伴共同打通无人配送在“产学研用”全生命周期链上的关键环节。美团所指的开放平台,主要是指与无人配送企业的合作。据了解,在美团的开放合作平台中,优地、Segway配送机器人、智行者-蜗Ω、Roadstar、AutoX、深兰科技-小蚂哥等均已加入该开放平台,这些无人车的服务范围覆盖了酒店、餐馆、医院等众多日常生活服务场景。
之所以建立这种开放平台,美团回应称,目前无人配送落地还在早期,这个时期面对的不同问题解决都很复杂,美团的自研能力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无法依靠单一一家去解决,效率比较低。
图谋是什么?
抢跑无人配送,不是秀秀技术肌肉那么简单。对更多企业而言,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落地实现弯道超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我们正处在一个流通变革的时代,中国的物流科技正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在这样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科技来做弯道超车,把我们在全球来说这么高的物流成本,降低到5%以下。”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物流综合规划负责人傅兵对《商学院》记者说。
上述Marble 公司虽然没有什么新的进展消息,但腾讯对人工智能领域非常重视。在去年,腾讯投资了四家机器人领域的公司,包括5000万元参投类人机器人乐聚机器人公司A轮,4000万美元投资深圳优必选科技(Ubtech)。除了投资初创公司,腾讯自己也在加紧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和落地。在今年3月宣布投资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X”,与 AI Lab 一起成为腾讯 AI 产业的双基础支撑部门。配送机器人就是其中为技术寻找落地的场景,帮助它将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今年6月有消息称,腾讯近期正在测试配送机器人,还做了派送小程序wepost(微派),服务类目指向“快递、物流”。微派是一款楼宇送货机器人,目前进化到WePost 2.0 ,融合了 AI 技术与传统物联,由成立于 2016 年 8 月的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机器人团队开发。记者通过操作微派小程序发现,页面显示“只有腾讯员工才能来”字样。可以看到,这款配送机器人依然在内测阶段。
另外,通过数据记者看到,2018年,美团点评的单日外卖交易笔数超过2100万,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每日平均活跃配送骑手数量53.1万人。骑手与订单比例严重失衡。骑手的短缺,成为制约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美团的骑手成本由2016年的5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83亿元,人工骑手的配送成本不断增加。无论是美团点评的外卖订单还是京东的商品配送订单,订单的增加也意味着配送员的增加。急剧飙升的人工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大支出。
然而,无人配送并不能真正代替人工。
“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是人车混送的方式。” 美团无人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对《商学院》记者表示,无人配送车是对骑手的有效补充,它可以持续工作,比如承担更多夜间配送的工作;而骑手更为灵活,可以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场景,骑手与无人配送车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效率与优化用户体验。
外卖行业经过洗牌之后,目前格局已定,各大平台的用户流量趋于稳定。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生活服务电商市场报告》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交易规模约2096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美团外卖、饿了么二者占据在线外卖市场90%市场份额。
在流量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如何维持现有市场,提升用户体验成为各大平台所面临的新的问题。提升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也就成为这其中重要一环。
根据美团介绍,随着无人配送车的逐渐成熟,平台将逐渐需要大量维护、充电的人员,此时各地的部分外卖骑手可以很快转化为无人配送车运营团队,与无人配送落地无缝衔接。在美团的生态中,占比高达62%的外卖业务是美团流量的重要来源。服务好这部分客户,也就意味着留住了流量。
配送的效率如何提升?
单纯依靠人工配送,已经无法继续提升最后一公里的效率。但是一个挑战是,目前无人配送驾驶车所采用的L4技术,实际上就是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尚未有政策允许无人配送车的上路许可证。美团对于无人配送的投入也并未有明确的数字,大规模商用仍然是未知数。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在2018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表示,“无界触达、智能变革、绿色可持续”是快递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路径。其中无界触达,核心就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极速、精准服务。
傅兵说,消费者通常有这样的体验,往往越到四五线城市走,商品价格越高,品质还难以保障,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商品流通成本太高了。
“我们有最勤劳的卡车司机和最勤劳的快递小哥,但我们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最主要原因就是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不合理分配。”傅兵说。据介绍,京东物流设计的核心在于减少商品搬运次数,以更短链、智能的供应链,成功地将物流成本(对比社会化物流)降低了50%以上,流通效率(对比社会化流通)提升了70%以上,对推动实体产业发展、偏远地区脱贫及整个经济效益提升方面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