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建立之初的1980年,它还是一个GDP仅有2.7亿、常住人口只有33万的小渔村,而同年广州已经是坐拥GDP57亿、人口超500万的大城市,就算过了10年,1990年深圳GDP也仅有171亿、常住人口为167万,而广州那时GDP已达319亿、人口590万,似乎差距依然很大。
而且广州还是有很多优势——千年商都、广东省府、高校众多、地缘辽阔等,一直到2000年,深圳与广州之间,也还有一定的差距,人们心里的排名依然是北上广,深圳还没进入到超大城市的行列。
而之后持续了15年的时间,广州依然领先于深圳——尽管接近,却从没超越。
所以,当2016年深圳突然超越广州时,广州人包括非广州人多少有些意外的,似乎感到突然就超越了,心里一时还不好接受。
如今,深圳可以说已经驷马难追了,广州跟它的差距越拉越大,下面是2022年深圳与广州主要数据对比盘点图,无论GDP总额、人均GDP、财政收入、税收、上市公司数量等都全面碾压广州,只有城市面积、高校数量、三甲医院数量等几个指标不如广州。
广州应该现实地承认差距
也许在大多数人眼里,深圳超越广州是迟早的事,毕竟,深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应该”超越啊!
是的,看起来是理所当然,可究竟为什么广州就比不过深圳了呢?到底哪里比深圳差了?这可是个大课题啊,还有点敏感,且答案似乎早在人心中——深圳就是政策好啊!
我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政策好是一个方面,我认为还不是主要原因,在此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虽然本人只是一个广州普通市民,但在广州居住了整37年,是一个软件公司的董事长,扎根广州经营超过35年,走遍全国各地,因此有一些直接的“体感”,有些思考,当然并非专业搞研究的,资料会欠缺,也许有失偏颇,也算是一家之言,供大家茶余饭后做谈资。
我认为深圳的最大优势并非政策优越——这只能算其一,要知道当年批准的特区有四个,都享受差不多的政策,但出类拔萃的却只有深圳一个;
在全国享受副省级待遇的计划单列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和深圳中,也只有深圳一个GDP能超越省城;
而在近些年设立的自由贸易区中,也鲜有脱颖而出的,包括海南,作为自由贸易岛,其政策比当年深圳还要好,也难有大的起色。可见,仅靠政策,也不是“必然”就能做好的。
广州、深圳、香港的GDP与人口变化对比表
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在前期,香港回归以前,最重要的是与富邻居香港为邻,获得了巨大红利,香港的产业转移,最先承接的就是深圳,然后是东莞,加上进出口国际贸易的得天独厚条件,使得深圳有了极好的起步优势,远非其他地区所能比的。
像厦门,跟我国台湾有大海相隔,加上政治上的隔阂,难以产生特别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跟深圳没法相比,尽管起步条件远比深圳好,但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落后于深圳了;
而珠海虽然跟澳门相邻,但体量太小,因此更是相距甚远,汕头更不利,没有可比性。可见在开始阶段,有个富邻居是极其重要的,决定了今后的发展格局。
就算到了今天,我们也看到凡是跟富裕地区靠得近的,发展就会更好些,远离经济中心的地方,哪怕政策倾斜,都远没地缘那么重要,比如西北跟华东就没法比,而且可以预见,今后几十年的格局也不会改变;而安徽毗邻长三角,成为近些年来崛起的新星,苏州紧靠上海,成为排名第一的地级市。
除了毗邻香港,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外来人口占比大,也是深圳发展快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外来人口中的年龄结构、素质能力都有很大优势,这是国内其他任何城市不能比的。
我们看到,1980年深圳常住人口33万,到2000年增长到701万,净增近670万,而广州1980年是450万左右,2000年为994万,才增长了550万左右;再到2010年,深圳增加到1037万,30年净增1004万,广州则为1271万,净增仅821万。
而且要知道,深圳增加的是全国各地的外来人,而广州增加的是本省人为主。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深圳年轻人明显居多(60岁以上占5.36%,广州为11.41%),城镇人口占绝大多数(99.54%,广州为13.81%),教育程度则相当,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均为500万人左右。可见,尽管人口数量相当,但有创造力的人口却有差别,深圳15~60岁的城镇人口有1390万,而广州才1200万。
不仅如此,俗话说,“不是猛龙不过江”,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汇聚深圳,大家心目中的城市定位也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机会多,是“宜业”的地方,目的性也比较明确,就是来创业或者“搞钱”的;
广州是老牌大都市,给人印象是“宜居”,所谓“吃在广州”,本地人不那么爱折腾,往往随遇而安,外来的又以本省人为主(具体数字没有,凭体感),所以城市氛围也不一样,节奏感明显不同,深圳讲的是“时间就是生命”,广州则更愿意享受“吃喝玩乐”,活在当下;
另外,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是大家的深圳,人人都不觉得是“外地人”,讲的都是普通话,更加愿意以深圳为家,而广州则不一样,尤其是早期的时候,本地人和外地人区别还是明显的。尽管广州已经算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但对外地人而言毕竟还是有些陌生感,加上讲粤语为主,外地人融入度肯定没有深圳那么好,这对创业、发展还是有较大影响的。
从全国来看,凡是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往往发展都不差——人往高处走,机会在哪里,人就流到哪里,比如苏州、上海、东莞等城市都是外来人口占比位居前列的城市,经济发展都不错。
而从世界范围看,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移民人口较多,美国就是最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硅谷、新加坡等地都是移民城市。
相信大家都会认同,移民群体更有进取心,更不安于现状,更愿意折腾,更愿意冒风险,思想也更加开放,对人也更有包容心,当然也更能吃苦,抗压性更强,加上移民过来牵挂较少,可以更加专注于事业,所有这些特质,都是对创业、开拓更有帮助,因此当外来人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让这个地区充满活力,从而实现高速发展。
当然,当地政府的决策也会有差异,尤其是产业的选择上,也是造成广州、深圳的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广州以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政府引导为特点,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制造三大优势工业产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广州汽车集团(广汽集团)与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成为其支柱产业,而著名民企难寻踪影,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会较重,市场化力量不如深圳;
而深圳则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氛围为显著特征,政府引导、市场内生驱动为主,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的第一经济增长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尤为突出,而且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优秀人才。
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全国乃至世界赫赫有名的科技巨头均诞生于此(创始人均为外地人,除马化腾外,都是外省人),推动了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就营商环境而言,人们肯定会觉得深圳优于广州,而我从自己的感受而言,似乎觉察不到有多大差别,在广州经营企业三十多年,坦白说,感觉政府并没有影响和阻碍我们的发展,有关政策也是落实到位的,比如高新企业、重软企业,税收优惠已经很好地体现了,就我们这个小产业而言,广州远比深圳发展要好,因此我不认为两地在这方面有多大差距。
深圳有深交所,这倒是对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帮助,广州没法比,造成上市企业数量、金融发展的巨大差距;还有就是财政上缴机制上,广州也处在劣势,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直接上交给中央政府,剩余部分则用于自身的发展和建设,这给予了深圳更大的财政自主权。
相比之下,广州的财政收入需要分配给多个层级,包括上交给中央政府和广东省政府的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州在自身经济建设和创新发展上的投入,不过在财政收入上,深圳是明显高于广州的,即便都不上交,广州也比不过深圳。
综上所述,我还是认为深圳的地缘优势和外来人口占比对其发展起到最重要作用,也是经济发展能超越广州的最主要因素。
为此,对于广州而言,一方面要接受现实,另一方面也要补短板,强优势,力争在后续发展中差距不被扩大,形成自己的特色,保住国内一线城市的地位。
具体来说,广州可以进一步制定吸引外来人口的政策,最大限度吸引他们过来,在经济下行时期,创业机会减少,人们也被卷怕了,当下可能更愿意到幸福感强的城市来生活,而广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广州地域比深圳大得多(注:广州7434平方公里;深圳1997.47平方公里),房价比深圳便宜得多,可谓“宜居宜业”,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相信还有潜力。
只要外来人口多了,人才也会多,自然创造力也会更强,城市更有活力。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