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进入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在此前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脱贫攻坚还面临巨大的挑战:剩下的贫困地区大都条件差、基础弱、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更复杂,要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越往后难度越大。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宣传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脱贫攻坚既是一项政治工作,也是一项群众工作,要坚定必胜信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专攻脱贫薄弱环节
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万人,其中80%居住在高山、高寒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贫困发生率高达33%。像郧西县这样深度贫困的地区,全国还有不少。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2017年,脱贫攻坚将瞄准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区域、群体和环节,补上短板,消除死角。其中,老、少、边等深度贫困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等特殊贫困地区,是“贫中之贫”。今年将加大对这些特殊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强化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凉山、怒江等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兴边富民工程和片区发展规划。
“靶向治疗”瞄准了因病致贫的2000万人群。“疾病已成为贫困增量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说,因病致贫、贫病交加是我国面临的现实情况,解决疾病特别是大病困扰成为我国脱贫攻坚需要啃的“硬骨头”。2016年,我国“对症下药”,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42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和75%左右,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防大病、兜底线作用也进一步增强。2017年,我国将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举措,已经核准的553万因病致贫返贫户、734万贫困人口,将按照大病、慢性病等分类施策。
“很多贫困村面临基层组织弱化、人才流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刘永富说,贫困村经济要发展,必须补齐这些短板,强化人才支撑。在中央单位的示范带动下,28个有扶贫任务的省(区、市)层层组织开展了定点扶贫工作。截至去年底,共有17.6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帮扶覆盖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今年,中央出台定点扶贫指导意见,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政府积极构建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协作的对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到西部地区开展爱心助学、义务支医支教、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让去西部当志愿者、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成为潮流。
落地更多帮扶政策
贵州省安龙县近两年大力发展扶贫产业,贫困户钟根在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承包了两个食用菌大棚。据他测算,如果管理得好,一年卖鲜菇能挣近7万元。“今年我就可以脱贫喽。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种植技术,以后自己盖个大棚种食用菌。”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说,过去我国不少地方的产业扶贫,热衷于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享受分红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贫困户虽然可以增收,却也始终置身事外,自身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不可持续。未来的产业扶贫重点应该在于建立和完善贫困户参与机制和收益机制,让贫困户干得了、长技能、得实惠、能长富。
易地扶贫搬迁更注重后续的配套政策支持。2017年将完成约34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多数易地扶贫搬迁者在搬迁后,明显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相当多的扶贫对象摆脱了贫困。吴国宝认为,今后的易地扶贫搬迁,还需要更加综合地考虑搬迁户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更好地解决搬迁户的生计、就业、教育等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要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教育扶贫不可或缺。今年,我国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给予补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教育扶贫不单纯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既要保证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扶贫各项政策的一致性,也要保证各项政策是否能够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实行最严格考评制度
据财政部初步统计,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超过14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0.95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有扶贫任务的28个省份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达到约540亿元。
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刘永富表示,扶贫资金监管要根据新的变化调整方向,重点向基层延伸,要加强教育,普及知识,让老百姓了解相关制度。“我们要求每个县建立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库,公示、公告项目、资金,要自觉接受社会基层和群众的监督。并且严格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带电的高压线不是一种宣示,是一种要求,是一种做法。”
脱贫重数量更要重实效。刘永富说,今年将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形式主义、数字脱贫和达到标准不愿‘摘帽’都是不正确的,需要纠正。达到了标准就应该脱贫,没有达到标准不能硬脱贫。”
长远稳定脱贫的根本在于贫困户本身,如何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单靠输血式扶贫远远不够,还需要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认为,选好扶贫干部很关键,帮扶干部需改进帮扶方式,鼓励、支持和带动贫困群众真干实干,把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样才能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减少返贫。
(原标题:2017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超1400亿元 专攻脱贫薄弱环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