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过去了,中央企业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呢?有哪些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又有哪些企业本来就是法治建设的佼佼者、在这一年多里又精益求精?有哪些企业在捍卫知识产权方面步步为营?哪些企业推出了独创性的合规经营制度章程?又有哪些企业将法治与具体项目相结合、以法律的力量为企业挣得了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中国网财经中心试图寻找并展现央企法治建设中的善战者、捍卫者、独创者、护航者……集中展现“法治央企”的群星群像。
中国网财经7月5日讯(记者 李春晖) “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背后包含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发展速度、创新、拼搏和敢于担当精神等多种成分,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它是中国自己的创造,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中车科技管理部知识产权处副处长王乾表示。
上个月,中国铁路行业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通车,这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极大增强了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复兴号”的成功,离不开一群幕后英雄的辛勤付出,他们就是中国中车的知识产权团队。在“复兴号”研发过程中,知识产权部门要在全球范围内做大量的专利检索,进行侵权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可能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技术进行规避设计,以确保“复兴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使“走出去”具备先决条件。
知识产权擦亮“中国高铁”国家名片
中国高铁是两张国家名片之一,肩负着“走出去”的重任,其中知识产权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让国家名片更加闪亮夺目。
“知识产权人员充当了清道夫和守门员的作用,发现并清除产品中涉嫌侵权的技术方案,守住自主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纯洁性的大门。”王乾表示。
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为例,中车知识产权团队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格要求研发人员不得利用外方享有知识产权的引进技术,并对技术方案与引进技术比对,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进行修改;二是在全球范围内检索国际同行的专利,进行侵权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发现的可能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技术,必须进行规避设计,以确保未来能够顺利“走出去”。
这两项工作的内容非常庞杂,也非常艰苦。“要分析的专利达数万件之多,整个复兴号的专利分析的文档,如果打印出来的话,有一人多高。”王乾介绍,“侵权判断的确定也需要非常专业的水准,因为很多涉及到国外的技术文档。知识产权人员要能识别和判断,并能指导技术人员去修改和规避。”
“正是由于中国中车知识产权人员的这种严格的清道夫精神和守门员精神,我们才有底气说,复兴号高铁是纯正中国人的高铁。”王乾称。
中车知识产权团队以自己专业水准和辛勤付出,擦亮了“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他们正是“复兴号”的幕后英雄。
海外专利布局助力高铁“走出去”
中国中车认为,知识产权是投资、创新和智力成果的法律体现,中车坚持知识产权为市场服务的原则,利用知识产权巩固市场优势,防控并适当处理市场开拓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保障市愁动的正常开展。
而对于海外市场,中车则强调“市场未开,专利先行”。“中国中车的国外专利申请,会考虑目标市尝国际同行等多种因素进行布局,在布局时不会拘泥于现有市惩格局,而是着眼于长远,适当先于市常”王乾称。
王乾介绍,2017年5月,中国中车获得美国费城不锈钢双层车的订单。实际上,早在2015年底,中国中车已经开始针对费城项目转向架特殊的技术特点,分析美国相关专利,评估现有专利的影响,设计不受美国专利影响的转向架产品。同时积极开展专利布局,2016年在中国和美国申请了13件专利。正是这种重视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做法,赢得了美国客户的认可。
在海外市场,专利权是获取客户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专利确保我们的技术方案在形成的过程中不侵权,具备‘走出去’的先决条件。此外知识产权可以增加客户对我们的信赖。因为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客户购买后的产品可能会被法院要求暂停使用。”王乾称。
目前,中车的专利申请工作正从注重国内转变到注重全球布局,加大了国外专利申请的力度,要求国外专利申请要占到专利申请总量的10%。2016年,中国中车共申请国外专利303件,比2015年申请量翻了一番。截止目前,中国中车已申请国外专利1213件,专利覆盖美国、欧洲主要国家、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俄罗斯等国家。
“现阶段我们要求海外专利申请占整个专利申请的10%,希望以后能逐渐把比例提高到50%。”王乾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