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即将上市,估值是600亿美元还是1000亿美元,对于持有股份的员工来说,很重要,可能相差很多钱,关系到可以买几套大房子,但也不是特别重要,反正只要公司经营的好,市值迟早再上台阶。
有媒体说,小米工号前1000位的员工都能实现财务自由。这都得感谢雷军,他带着兄弟们实现了财务自由,对于北漂的打工仔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至于雷军自己,他持有31.4124%的股份,就算市值“只有”600亿美元,他都是妥妥的“千亿富翁”。
猫哥曾经见过几次雷军。其中一次,是在他与某集团发起成立互联网银行的交流会上,那天雷军抱着杯咖啡,有点没睡醒的感觉。轮到他发言时,他说:“抱歉昨晚凌晨刚出差回来,只睡了3个小时。”
交流会结束后,他就匆匆离去,赶到往下一个目的地,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也没有排场,多年如一日的IT男形象。而当时,他已经是数百亿身价。
少年学霸、青年霸道总裁、中关村劳模、价格杀手,这样的雷军如果不成功,那就真没天理了。雷军成功,理所应当,大家都服气。
他最大的成功秘诀就是:让无数和他一样出身小城镇的年轻人,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科技产品。
走群众路线,走最广大人民的路线。
01 继续做“价格屠夫”?
猫哥一个年轻朋友是“果粉”,一直用苹果手机,对国产手机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他站在新装修的房子里看着清单,突然发现他家被小米“攻占”了:小米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电视机、体脂秤、吸顶灯等等。很多年轻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他可能不用小米手机,但一定用过小米或者其生态链的产品,至少也用过小米的充电宝。
“米家军”逐步壮大,品类越来越多,甚至切入了空调领域,试探进入被老牌家电厂商垄断的市场,线下体验店也开进了时尚商场,赶上“新零售”的东风,小米系已经“无孔不入”,雷军的野心很多。
可以从营收上就可以看出:2017年,小米公司营收1146.25亿元,其中,智能手机营收约805.6亿元,占比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234.4亿元,占比20.5%,互联网服务营收约98.9亿元,占比8.6%。并且营收规模不断增长,2015年营收668.11亿元,2016年营收684.34.亿元,2017年营收1146.25亿元。
但在利润上,雷军反而克制了,他在在招股书的公开信中向所有现有和潜在的用户承诺:“从2018年开始,每年小米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润率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我们都将回馈给用户。”
是真是假,这个得从往后的财报上看他是否实现了承诺。但跟同行比,他定的利润率相当低,可以比较的是,拥有品牌溢价的苹果2017年整体业务净利率为21.1%,华为整体业务净利率为7.9%。就算是公认净利率较低的家电行业,海尔也拥有净利润率6.6%,美的的净利润率是7.7%。也就是说小米的友商都高于5%。
小米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按经营方式,应该是逐步提高利润率,增加股东回报,可为什么要将综合利润率限定在5%以内?雷军为什么还要继续做“价格屠夫”?以低价杀入一个又一个细分市场?
因为,他懂得中国最大的用户群在哪,用户和潜在用户们想要得到什么。
02 “消费升级”与“消费品降价”背后的“进城潮”
最大的用户群和潜在用户群,就是和他一样出身的小城镇“进城”年轻人。
雷军出生于湖北仙桃某公务员家庭,少年聪慧,考上武汉大学,然后进京“北漂”,是“进城年轻人”中的成功人士。和他一样,在过去20年里,中国出现了一波“城市化”,大量年轻人口涌入城市。
国家卫计委曾发布过一份《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中国有2.5亿左右流动人口,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继续保持大规模存在,这其中的趋势是:来自农村进城的年轻人和小城镇小城市流向大城市的人口。
过去多年的动态监测和调查证明,每年还有许多农村的年轻人离开学校,进入大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这部分人口在流动人口中的占比已从原来不足10%增长到30%,也就是7500万人左右。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工作后,基本想留在所在的城市,安家、买房、结婚、生育,成为“城里人”。
城市里房价高,“6个钱包”攒起来付完首付,所剩余钱无几,价格低廉、性能不错的小米系产品就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于是,很多“城一代”的新家、长租房,装上了小米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电视机等等。
他们需要归属感,而雷军的个人号召力和小米的广告强化了他们的归宿感——年轻、时尚,低价不掉价。
雷军不愧为“小城镇青年们的领袖”,深深懂得他们想要实惠也想要面子。这是很多败于他的企业家没想明白的。
其实,不但雷军和小米,很多企业和城市,都是这波“小城镇年轻人进城”的获益者。
中国有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化”。198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20%,那一年,雷军只有11岁。从1980年起,中国的城市化开始爬坡,到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1.3%,根据经合组织数据,到2030年,中国会在现在基础上,再增加3亿城市人口,相当于美国人口总数。
平均每年增加的1500-2000万城市人口,曾经无数被人诟病的新城、新区,已经陆陆续续挤满了人。根据海通证券的一份《中国人口红利拐点效应被夸大》的研究报告,城市化过程中“新移民”的到来,会带动房地产、教育、医疗卫生等多个产业的发展,每增加一个城市的新移民,大约可以带动该城市增加10万元左右的投资。
年轻人进城后,无论多难,都会想买房落户,这块市场有多大、增速有多高?
我们从另一个行业可以直观看到,那就是木门,在过去多年,随着城市化,买房的人多了,装修火爆,木门的销量也是高速增长:
这也可以从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可以看出,连续3年爆发式增长:2016年的营收规模比2015年增加42%;2017年更几乎是2016年规模的两倍。
小米系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里的电视机、净水器等品种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年轻人“流动”的特性,方便拆装,又考虑到了安家的需求,有设计感。
市场给予的回报是:根据证监会公示小米CDR招股说明书, 小米的“IoT和生活消费产品”在2016年和2017年明显提升并稳定在10%左右。根据解释:“毛利率上升主要原因为公司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推出新型号、产品类别扩充及销量迅速增长,从而产生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2018年1-3月,公司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毛利率上升4.9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毛利率上升所致,主要原因是该等产品逐渐成熟并被市场认可,产品销量显著增加,规模效应导致产品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从而使得产品毛利率提升。1-3月公司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毛利率为14.77%。”
可以说,这将是在手机业务因为整体“换机潮”放缓后,小米公司依旧能因为“年轻人进城潮”而带来的在耐用消费品“需求潮”中获得高速增长。
很多人在知识星球里问猫哥,“中国还有什么发财机会?”
固然,现在存在着各种套利、赚快钱的机会,但更应该看到,“消费升级”与“消费品降价”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年轻人口的“进城潮”,他们需要有设计感、归属感、价格实惠的产品,但是他们的钱已经被房价、子女教育压榨到所剩无几,国外名牌固然更好,但是,苦于没更多钱买,“便宜实惠”才是王道。
所以,就在“进城潮”的同时,很多国外厂商固守高价,反而节节败退。围绕着“低价、好用、有面”的逻辑,用心做产品、降价格,就有着巨大的市场。
正如雷军在公开信中说的:“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永远不忘初心,不要辜负那些曾经和现在支持你的“进城的小城镇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