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共享经济被指全军覆没。近日,媒体披露以天津为龙头的自行车生产企业纷纷倒闭。
综合媒体报导,天津市王庆坨镇被称“中国共享单车生产第一镇”,在短暂繁荣后,其自行车生产企业陷入了倒闭潮。王庆坨镇曾有500家商铺,如今已经不到300家,其中倒闭的不少是共享单车生产企业。
王庆坨镇的企业现在不敢轻易接共享单车的订单,因为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后,供应商们很难通过合法渠道拿回货款。天津捷易达自行车厂总经理杨清亮说,很多企业都是被迟迟不能到账的尾款拖垮了。
自2017年6月起,共享单车市场已出现倒闭潮,相继倒闭的有町町单车、小蓝单车、酷骑单车等。
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目前有77家共享单车企业,其中有20余家倒闭或者停止运营,曾经产生过退押金难的问题。
摩拜发布的《2018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累计投放单车约200万辆,覆盖城市33个;到2017年上述两个指标大幅增长至2,300万辆、200个城市,市场已趋于饱和。
受共享单车市场饱和倒闭潮的影响,目前大陆街头出现大量废弃闲置的共享单车。而明州自行车总经理李树恒披露,共享单车的零部件与普通自行车的零部件不通用,如果废弃,只能当废铁。
共享单车在各地泛滥,单车被随意破坏,丢弃的单车在中国随处可见。不少城市的街道、绿地堆满了废弃了的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
据统计,停在广州街面上的废弃共享单车有30多万辆,而画线规范内可停放的大概8.5万辆。广州交委去年起已发布声明,禁止任何形式的新车投放行为。
目前上海市场共享单车总量在170万辆左右,可正常使用的单车不足60%。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称要停止投放,以及按比例配备运维人员。
网民纷纷表示,中国共享单车是“圈钱的工具,自行车的坟场,资源的浪费!”“畸形的一个产业。”“就是一个笑话!”“野蛮生长,最后必然是一地鸡毛。”
《纽约时报》一篇评论说,中国还没有一家共享单车公司实现盈利。“共享经济”这个词在中国只是徒有虚名。
共享模式在中国始终没有找到可持续的获利模式。在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占前两位的摩拜单车,每辆成本2千元人民币,每天需要被使用5次,才能在1年拿回本金,而用户平均4天借一次车,每小时费用只有1元,投资效益不高。德国经济周刊评论表示,中国共享单车公司,挟资本扩张之余,却无法盈利,认为其前景堪忧,甚至称为“白痴经济”。
中国的共享经济已远远偏离了这个概念的最初定义,即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对等交易。在中国,不只单车,为了吸引资金,中国还推出共享行动电源、共享雨伞、共享睡眠胶囊,只要能挂上“共享”,投资人、金主就买单,但外界质疑到底是共享,还是吸金的庞氏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