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异常低迷,之前还有科技股为了“中国梦”苦苦支撑,而在上周也因外围原因开启下跌模式,指数继续创出新低,国内的投资者都苦不堪言,但最近关于“回购潮”的讨论开始占领了大家的视野。
(数据来源:万得)
截至9月17日,今年以来,有超过880家公司发布了股份回购计划公告,拟回购总金额上限为765.18亿元,较去年全年的459家(实际382家回购)拟回购金额101.56亿元增长6.5倍,创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已有505家公司实施回购,实际回购金额达到247.31亿元,较2017年91.99亿高出168.84%,也创A股历史新高。那么“史上最大”的回购潮背后,投资机会几何?
一、什么是回购?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
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存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存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目的之一是向市场传递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如果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的股价被低估,通过股票回购,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息。股票回购的市场反应通常是提升了股价,有利于稳定公司股票价格。如果回购以后股票仍被低估,剩余股东也可以从低价回购中获利。
股票回购分为主动回购和被动回购:主动回购是指为了实现某些目标主动进行的回购,主要包括增强投资者信心、自由现金流管理、EPS最大化、优化财务杠杆、实施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等;被动回购是指因为重组、并购方业绩承诺补偿兑现、员工离职等原因不得不进行的股票回购。
我们本文讨论的回购投资机会主要以主动回购为主,被动式回购尤其是以限制性股票的回购注销数量较多,此类回购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我们不做关注。
二、A股市场回购历史回顾
从A股历史上股票回购家数和股票回购规模来看,目前共有五次股票回购潮,其中有四次发生在股市低迷期,分别是2014年3月到2014年10月、2015年3月到2015年10月、2016年3月到2016年8月小股灾后期、2018年至今震荡下行期。
虽然股票回购规模与股市走势并无直接关系,股票回购潮短期也并不能改变市场大势,但本次回购规模远超前4次回购,对稳定投资市场情绪有着明显的帮助。
美国作为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股票回购的国家,曾通过这一机制在股灾中稳定了股价。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出现股灾,道琼斯指数累计跌幅32.81%。美国政府向多家大公司提供资金以便回购股票,当时在两周之内就有650家公司发布了回购股份的计划,尤其是花旗集团宣布回购公司2.5亿美元的股票,对于稳定股价和增强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监管进一步鼓励回购,开启回购序幕
截至本次修改法案前,我国股份回购共有5次重要的政策变革阶段:
(1)1992年,我国第一次以协议的方式回购股份;
(2)2005年6月16日,证监会颁布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股份回购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方式进行;
(3)2006年初,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规定可以通过回购获得股权激励所需要的股票,增加了股份回购的情形;
(4)2008年10月,证监会颁布了《补充规定》,取消了对股票回购议案的行政审核许可,只需进行备案即可,进一步放宽对股票回购的限制;
(5)2015年年中,中国股市再度经历过山车式的涨跌起伏,这种情形下,监管机构要求上市公司推出增持、回购、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5选1”救市方案,A股市场迎来了最大的增持回潮。
而最近的这次是9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将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修法建议,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将有针对性地解决上市公司在现行股份回购制度下的困难和障碍。
本次修正案草案对《公司法》股份回购作出了以下修改。一是增加股份回购的情形;二是完善实施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三是建立全新的库存股制度。
总的来说,这次的征求意见稿,一是简化了流程,二是扩大了股份回购的适用情形,三是从库存股制度着手,打消了上市公司对融资成本提升的疑虑。
这个草案一出,截止到11日,已有多达71家上市公司刊发公告回购。其中33家实施回购,规模合计17亿元,充分说明了该草案有利于鼓励上市公司积极进行股份回购的作用。换句话说,这轮回购潮才刚刚展开序幕。
四、回购中的风险和机会
我们从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数据上来看,全A股中报ROE是11.00%,比一季度有所提升,说明整体公司的盈利还在上行通道。既然整体经济下行没有拖累企业的盈利增长,那么为何股价却依旧连续下跌?
主要是风险偏好影响了整体个股表现,错杀之中必有黄金,企业本身盈利处于上升通道且整体处于底部的公司,在本次修正法案出台之后,必然会有企业去回购自己的股票,对股价产生正面的刺激。
2018年之前,A股的回购大多以回购离职股权激励对象持有的激励股票为主,次数多但金额小。今年随着上证综指的下跌,每个月的预计回购股数和确实回购金额都大幅上涨,真金白银砸进去对股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
多数分析认为,上市公司们回购动机是股价下跌未能合理反映公司价值、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有信心、提振投资者信心等。然而,股市从来不是一个发善心的地方,没有无缘无故的回馈,我们必须分析哪些回购是真心回购,哪些回购只是“狼来了”的故事。如果想寻找回购背后的投资价值,务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关注回购企业的股权质押
A股目前的总质押比例平均为16%,第一大股东质押为33%,而目前主动回购的企业平均总质押比例为27%,第一大股东质押集中度为56%,说明在指数持续下跌的过程中,质押比例较高的股东发觉爆仓的风险持在持续加大,为了防止爆仓风险,这些企业很可能借股票回购来减小压力。
所以,对于高质押、大股东高质押、发布股东质押平仓风险公告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后续发布了回购计划,一定要好好斟酌。
2.关注回购企业的典型“组合牌”
回购利好+大小非减持组合牌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之前可能大家没有做多关注,但当下准备关注回购背后机会的,一定要仔细关注起来。
以雷科防务为例,该公司6月5日提出了回购1-3亿元股票的方案,公司分别于7月27日、8月2日、8月10日、8月22日总计回购1566万股,合计1亿元;但与此同时,宏达伟业(大小非)于7月17日公告了拟减持3466万股,按现价算,市值超过2个亿;并于8月7日完成了第一笔26万股的减持。
3.关注回购企业的估值相对情况
估值这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综合近几年的回购个股估值情况来看,PE和PB均是逐渐降低的,这也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企业如果是真心想回购,那么自己公司的股票估值一定是低到足以让他动心的,并且相对较低的估值也能为回购提供足够的安全缓冲。
同理可言,如果说一只高估值、未来盈利增长并不明确且估值相对较高的个股发布回购,口头回购和实际回购的概率哪个更大呢?
4.关注回购企业的未来盈利增长点
做投资必须看的长远,从今年的回购案例样本来看,回购股的整体ROE相对较为优越,但持续的盈利能力才更为重要,所以未来的盈利增长点一定要看好。
从目前样本中来看,主动回购最多的行业则对应为化工、医药生物、传媒、机械设备和轻工制造。随着消费升级的发展,未来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会不会减弱,或者是否会被淘汰是中期持有中需要考虑的地方。
以均胜电子为例,公司于5月23日公告拟回购股份后,先后6次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56,359,68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94%,成交的最高价为27.26元/股,成交的最低价为23.51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金额为14.45亿元。
而在业绩方面,均胜电子半年ROE达到了5.99%,对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1.5%,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了40-25%以上的增长。
5.关注回购企业的现金流
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是实施回购的能力保障,从今年的全部回购样本来看,被动回购(由于股权激励条件不达标或业绩承诺的未达成引发)公司的现金流明显差于整体市场,更远逊于主动回购公司。
所以说,如果上市公司中报体现的现金流低于去年同期,而货币资金也低于去年同期的话,可能真实回购的概率就会减小了。
6.关注回购企业的回购股份用途
A股市场上,在财报上做文章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回购股份是可以用来操作的,所以我们需要警惕是否会有这样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预案,希望通过回购股票并注销来美化自己的每股净资产(回购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股票回购注销后,才有可能提升每股净资产,所以破净股的回购需要好好研究)
7.关注回购企业的历史回购情况
虽说历史不代表未来,但是也可作为一个小幅参考,如果企业实际回购数量和金额比较小,那么这家企业回购对于股价提升的意义也就不是太别重要了。
以鹏辉能源为例,公司于2018年2月1日提出回购,截止到目前,总共回购183.44万股,回购金额4995万元,只占总股本的0.65%。
附:20家未来有望进行回购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