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 盛极而衰的无人货架,有哪些教训值得反思?

盛极而衰的无人货架,有哪些教训值得反思?

2018-09-19 17:03  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盛极而衰的无人货架,有哪些教训值得反思?

在新零售浪潮下,最为人熟知的零售新业态,莫过于生鲜超市与无人货架了。不同的是,相比前者的如火如荼之势,后者的境况已大不如昨。

曾几何时,无人货架也是各方竞相追逐的风口。然而,从红得发紫到多家企业被曝出融资失败、裁员甚至倒闭的消息,前后加起来也不到一年的光景。

此时此刻,相信不少人同笔者一样,都亲眼见证了便利蜂、猩便利、果小美们的货架来了又走,架去楼空。

当“风口”变成“疯口”,这必然值得反思。

无人货架的盛极而衰

2016年底,亚马逊革命性地提出了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将“无人零售”这一概念推上了风口。

在我国,经历了无人便利店与自动售货机的不温不火后,2017年下半年,无人货架忽然踩着新零售的风口火了起来。

凭借着货柜直接进入办公室、消费者触手可及、省时便捷等特点,异军突起的无人货架行业引来了各方玩家的纷纷入局,以及资本热钱的疯狂涌入。

根据《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数十家无人货架创业企业的累计融资额超过30亿元,其中,每日优鲜便利购以超过10亿元的巨额融资领跑行业,果小美、猩便利、小e微店等也均获得了数亿元融资。除了新兴的创业者之外,苏宁、顺丰、饿了么、猎豹、便利蜂等巨头也纷纷入场。一时间,整个行业风光无限,各种零食饮料涌进了各大商场与写字楼。类比当年外卖业的“百团大战”与共享单车的“彩虹大战”,称这场围绕投放点展开的争夺为“百架大战”也不为过。

为什么无人货架会突然爆火?在笔者看来,有三点原因:

第一,无人货架填补了办公室消费场景的空白。人们对于零食与饮料有着天然的需求。对于那些职场上的白领来说,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在办公室度过,这便创造了绝对的消费场景,但传统零售并未大面积介入这一场景。同时,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对于小宗购物便利性的需求超越了对于商品价格的敏感度。因此,无人货架完美地迎合了这个空白市场。

第二,无人货架的线下流量想象空间巨大。由于办公场景的特殊性,无人货柜一旦入驻就成为了唯一的对外点位,进而牢牢把握住这一线下流量入口。基于此,除了餐饮、零食与饮料外,广告与促销等方面同样能够给商家带来颇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第三,无人货架成本低廉。同样是“无人”,但无人货架要比无人便利店与自动售货机的成本低得多。据公开资料显示,每个无人便利店的前期投入超过10万元,每台自动售货机也需要几万元的投资,而铺设一个无人货架的初始成本只要1000元左右,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于线下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说,无人货架的快速发展似乎更像是资本驱动的结果。在以IDG、真格、经纬、峰瑞等为代表的资本力量的影响下,各路玩家疯狂地跑马圈地,迫不及待地争夺点位。然而,不少企业只顾着追求占领市场,忽视了自身的经营状况与盈利能力,如此一来反倒加速了行业的衰落。短短数月后,玩家们亏损、战略收缩、裁员撤站等负面消息纷至沓来。

虚火之后,便是一地鸡毛。

无人货架模式本身的弊端

有人说,无人货架是被资本耽误了的行业,即“资本的热潮导致了大家不太注重商业上的运作,让这个行业烂掉了”。此言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无人货架“凉掉”的全部原因。

倘若抛开资本因素,无人货架模式本身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弊端。在笔者看来,至少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是无人货架不可控的高货损率。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基于无人货架的消费可以说全凭自觉。不少玩家在进入行业伊始,都想当然地认为,无人货架的主要目标客户群是写字楼与办公室的白领,而他们的素质与自觉性必然是靠得住的。然而,在各路商家疯狂布局货架占领市场的另一面,却是已经司空见惯的高货损。

据公开信息显示,无人货架的货损率普遍在1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60%;参与恶意逃单和“窃取”的不仅有消费者,还包括配送员。过低的犯错与违法成本,让无人货架无时无刻不在同人性对抗;而难以预估的高货损率,更是让行业盈利捉襟见肘。

第二,是无人货架并不理想的消费体验。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无人货架受特定空间容量的限制,可拓展的SKU有限,商品质量也难有保障,再加上商品更新不够及时,无法在同一时间点上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商品选择,仅仅局限在吃喝等小件商品上。而在“无人”的状态下,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太多的优质体验。同时,虽然无人货架距离消费者更近,可单点也只能吸引这个办公室的人,难以获得足够的规模效应。

第三,是无人货架薄弱的供应链基础设施。

看似很容易复制的无人货架行业,其实门槛并不低。抢占点位、陈列货架与摆上货品虽易,但要将货架运营起来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却是难题。而无人货架的衰落,最重要的问题便出在这里。

一来,仓储网络跟不上飞速的扩张。一个城市尚且还好,如果范围拓展到几十个城市,那么能否拿下符合条件的城市仓或区域仓便成了整个行业的生命线。然而,这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各路玩家多会选择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但考虑到行业前景与业务侧重点等问题,物流企业的谨慎投入会让无人货架供应链基础设施的质量难以保障。此外,除了城市仓或区域仓,前置仓的落实也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这些都跟不上商家在前端的飞速扩张。

二来,仓库之外仍要面对其他高成本。单次补货SKU品类较多、运输效率过低、配送人员不稳定……这些都会给行业带来较高的成本。尤其是在供应链的管理方面,堪称是无人货架的老大难。由于缺乏闭环管理体系,相关人员难以严格按照要求予以操作,而前文所说的配送员私下拿走零食或饮料而造成的亏损,都会被当做货架的盗损来看待。这对于原本薄弱的供应链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一言以蔽之,在资本热潮推动下,玩家只注重规模扩张,却无视精细化运营管理,而大量的烧钱与盲目的恶性竞争,终究不是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眼下,苏宁、饿了么等头部企业旗下的无人货架仍在市场挺立且发展得不错,不过若想在新零售的热潮中实现可持续性的良好发展,仍需要对新零售的精髓与实质加以审视。

新零售的内涵远胜于形式

坦率地说,无人货架可以说是新零售浪潮下的排头兵。凭借通过“无人”降低成本的初衷、形式上的耳目一新以及商品供给渠道的下沉,无人货架引发了人们对新零售的无限期待。然而,技术不过关、商品维护不善、难以防止盗窃、供应链低效高成本等问题频发,让无人货架的风口几近褪去,很多平台甚至还没被听说就已没落。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只有形式上的新颖,还不足以成为新零售。

那么,新零售究竟是什么?

无人货架的衰落,为我们重新审视新零售提供了视角,它是一个内涵深刻的概念,绝非形式上的新颖那么简单。

纵观零售行业的发展历程,无论如何发展,都逃不开成本、效率与体验这三个关键词。按照这一逻辑,新零售应该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赋能的前提下,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对B端供应链效率与C端消费者体验的双重提升——达成了这些,零售业态的改变自然是水到渠成。倘若反过来,光追求零售业态形式上的新颖,靠创业者造梦与资本的吹风,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未来新零售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也好,互联网创新也罢,都必须尊重规律,回归理性。倘若失去了对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现状的科学分析以及对结果的审慎评价,而是沉迷于资本造富神话难以自拔,那么无人货架的盛极而衰,或许就是最好的教训。

正所谓:创新本致远,莫迷浮云中。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

新闻报道 鹿晗 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