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笔者走访了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出口型企业主,通过他们口中得知,对他们有一些影响,但是不大。要是放在10年前,贸易战可能会造成中国经济的崩溃,当时出口、投资和消费三架拉动经济的马车中,出口的比重对中国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在在不断扩大内需刺激经济,采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一带一路”的稳健推进,让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向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所以说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实质影响可控。影响可控,但是情绪反应非常激烈,特别是股市,非常明显。只要美国一说加关税,A股、H股和中概股就会下跌。就拿中国互联网界的三大龙头BAT来说,腾讯市值从年初的5800亿美金跌到现在的4000亿美金,跌去了三分之一。阿里巴巴的市值从年中的5800亿美金跌到现在的4400亿美金,跌去了四分之一。百度的市值从年中的1000亿美金跌到现在的800亿美金,跌去了五分之一。腾讯是H股,阿里巴巴和百度是中概股。难道BAT股市大跌都是贸易战引起的吗?不尽然。各种原因错综复杂,市值最小的百度竟然最能抗跌,呼声最高的腾讯竟然跌的最多。很多人,包括互谅网界人士都一片哗然。个中滋味,只有细细分析,方能品得。
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BAT三家企业的抗跌能力各有不同,通过笔者的全盘分析,发现一个因素至关重要--对待大数据以及算力算法优化的重视程度。对待这个因素越重视,抗跌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我们知道,腾讯的使命是“连接一切”,这非常有见地,一个公司连接的数量越多、强度越强,维度越多,进化力就越强,公司就越有价值。在数据时代,一个公司所拥有的数据是其最宝贵的资产,也是持续进化的源泉,而算力算法则是有效地分析挖掘数据的方法。数据与算力算法是如何促进公司进化的呢?
举个例子,“盒马鲜生”的横空出世,现在谈论商业模式是否能够还为时过早,但不失为阿里巴巴一次非常大胆有益的尝试。它既是一家生鲜超市,也是便利店,也是餐饮店,也能直接从线上选购送货到家,而且送货最快只需半小时,用创始人侯毅的说法是“四不像”。但是它的坪效是所有线下超市当中最高的,达到5万/坪,而我们传统超市中的佼佼者--沃尔玛,它的坪效才1.5万/坪,差距非常明显。如此惊艳的盒马鲜生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这种进化与阿里积累多年的数据以及相应的算法密切相关。首先是选址,淘宝天猫积累了大量的购买及快递地址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能给正确选址提供很大的帮助。其次,一个店里该上架什么样的商品,对提高坪效意义巨大,例如在深圳华侨城开的一家盒马与在深圳喜荟城开的一家盒马,所上架的商品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异,怎么决定呢?分析这一区顾客在淘宝和天猫的购物数据,会很有帮助。第三,盒马店里有不少餐饮店,如何选择呢?分析饿了么的送餐数据,会很有帮助。第四,超市业态竞争中,仓库和物流效率是至关重要的,阿里的菜鸟积累多年的相关设施、数据,以及各种调度算法,能给盒马提供很大帮助。第五,半小时送货上门,对最后三公里配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饿了么所积累的能力、数据和调度算法,能给盒马提供很大帮助。第六,打开盒马app,每个人看到的推送内容是不相同的,也就是所谓的“千人千面”,分析你在淘宝天猫的消费记录以及在盒马的消费记录,并调用之前已经完善的算法,就能达到这个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会知道,盒马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在阿里系淘宝、天猫、饿了么、菜鸟等所积累了多年的大数据以及相应算法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也就是说,不但需要拥有足够多的数据,同时所拥有的数据的维度还要足够多,同时各种算法还要足够好,盒马才有机会进化而来。现在也有一些公司如家乐福、永辉在做相似的尝试,看店里的布局还挺像的,腾讯也给予很多支持,但我看了一下,腾讯所支持的只是一些技术上的,如人脸识别、云服务、小程序等,而这些公司进行商业决策时所非常需要的很多大数据以及相应算法,公司本身积累得还很不够,同时腾讯也无法提供,因此与盒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所有的公司本质都是数据公司,公司的业务就是在生产数据,所生产的数据数量越多,维度越丰富,公司就越有价值,同时进化的潜力也越大。
马云近几年来反复强调说阿里是数据公司,而不是电商公司,2017年底他接受一个采访时说:“九年前,当阿里巴巴从电商公司转型为数据公司时,我们内部有过巨大的争议,最终才决定转型。数据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太重要了,就像上世纪的石油一样珍贵,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数据。”阿里这几年的企业运作看起来眼花缭乱,但其实是有非常清晰的脉络,那就是疯狂获取商业各个维度的数据。近期一则新闻,星巴克把它在中国最重要的资产--客户数据,全部开放给了支付宝,这是何等的眼光与信任啊。同时光拥有数据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不断完善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的算法。其中的佼佼者--百度的战略就是All in AI。
AI in All or All in AI ?
腾讯是前者,百度是后者。这二者有什么不同呢?谈不同之前,先谈谈AI。AI就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简称。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AI在各行各业的运用中,表现形式千千万,但其核心却很明了:“数据是前提,算力+算法是粮草”。得数据者得天下,得数据者拥有在AI领域里的先导权。对于AI能力的实现,首先需要有大量的可用数据供机器进行分析及运算,从而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数据通过采集、并购获得,数据分析通过算力+算法优化实现。AI算法与算力需要底层芯片的支持。而未来要实现无人汽车等高难度技术,AI芯片的研发重中之重。云计算领域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种互联网AI功能都将依靠云AI芯片得以实现,在线翻译、图片搜索、数据分析各种各样的云计算能力都将依靠云AI芯片从而实现。所以阿里巴巴大力发展云计算,同时研发云AI芯片。阿里在刚刚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独立芯片企业“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中天微与达摩院芯片团队整合而成。
腾讯采取AI in All的战略,是把AI融合到其他业务当中,给其他业务线条做补充,虽然也组建了自己的AI团队:AI Lab、优图等,但是重要性顶多和其他业务线条并行。但是百度就不一样,李彦宏说百度就是一家AI公司,他采取的战略是“All in AI”,重要性完全不一样,AI战略是百度从顶层进行梳理制定,剥离其他非核心业务,像百度外卖、去哪儿旅游、百度音乐、百度文学等。直接来讲,百度的AI战略就是的“主航道和护城河”战略,主航道指内容的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包括搜索、地图、百科等产品。
我们知道了阿里巴巴是一家数据公司,百度是一家AI公司。腾讯呢,经过多年前的3Q大战后,变得开放,定位“连接一切”,现在定位变为“数字化助手”,主要业务聚焦“两个半”:一个是社交平台,一个是数字内容,还有半个是正在发展中的金融业务。核心业务以外的领域,都交出去给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聚焦业务好理解,也很必要,但是定位真的不甚清晰,不知道它是一家什么公司。很多同行,以前说腾讯是山寨大王,后面开放了,变成了投资公司,投资的生态圈也能闭环。但是它和阿里、百度的投资角色有所不同,腾讯更多的是做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占小股,赋能所投资企业流量与技术,完善生态圈和获得投资回报,不以拿到企业数据为目的。阿里和百度一般做投资之后就想办法收购过来,最主要的目的是拿到企业数据,哪怕是占小股合作,也想把对方的数据拿过来深度挖掘,就像星巴克把中国区数据公开给支付宝一样。而阿里做电商出身,具有非常强的数据挖掘能力,所以能够从上而下数据打通,业务协同,收购之前就已经考虑了业务整合。百度做搜索出身,算力算法特别强,短于战略能力,产品线布局不甚合理,大数据难以打通协同,所以造成自身市值远远落后于腾讯和阿里。好在近年来调整了自己的定位:AI公司,市值得以稳健。而我们所知的腾讯拥有QQ和微信这两大王牌,根本不缺数据,也不缺人才,奈何就不能把之前的电商、短视频和微博做起来呢?原因可能出在数据打通与挖掘上。“公司的使命是连接一切,但是内部连接之差,对比起来反差强烈。”一位腾讯内部员工指出。目前,腾讯共设有7大事业群,分别是CDG(企业发展事业群)、IEG(互动娱乐事业群)、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OMG(网络媒体事业群)、SNG(社交网络事业群)、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以及WXG(微信事业群)。这一组织方式是应腾讯赖以成功的产品文化而诞生的。它的设计者之一张志东称,这种生产方式具有边界简明的优点,以部门/产品组为单位,一个产品部门就能自主立项,快速试验,当遇到大的技术难题时,再从公司层面抽调有经验的同事增援。在一定的产品领域和试错时间内,允许不同的产品团队有不同取向的探索。作为腾讯To B业务的重要出口,腾讯云隶属于“以打造娱乐化社交、场景化通讯和云化企业服务”的SNG。其它的AI、互联网+民生、办公、小程序、公众号等To B业务则散落在不同的BG和业务部门。在ABC(AI、Bigdata、Cloud)时代,这带来很重的“数据墙”和“组织墙”的问题,突出表现是多头销售、各自为阵。据悉,腾讯部门内部竞争更加激励,腾讯内部有两个“吃鸡”的团队,让两个工作室做两款不一样的手游,一边加班到12点,另一边就加班到凌晨2点,做游戏变成了打仗。“公司在产品层面可以‘赛马’,但是AI、数据等基础研究层面,过于分散并不是理想状态。”一位员工说道。过去To C市场的竞争更像是丛林游击战,大家可以尽量分散,最重要的是“神枪手”产品经理,但To B、To G市场的竞争更像是大规模的阵地战,是个系统工程,哪个部位都需要集团作战,考验的是斗志、纪律和领导者调兵遣将的战略眼光。也有员工直言,现在游击战打完了,该打阵地战了,To B业务的壁垒和护城河远高于To C业务,只有To B、To G业务才能让腾讯守住胜利果实,经久不衰。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数据及算力算法,来重新定义一家公司,一个公司从小到大,发展进化,其实要做的事情无非两个:提升算力算法处理数据;获取更多的数据。
在这里我想说一个算法特别牛的公司--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抖音、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的母公司),旗下的所有应用累计用户数超8亿,MAU(月度活跃用户数)达3亿,月用户时长超20小时。在算法的加持下,今日头条广告效果就特别好,点击率达到了3—4%,而其他新闻类只有1%左右,这意味着在同样流量的情况下,今日头条的广告收入是竞争对手的数倍,一旦流量数倍于对手,那么其广告收入将一骑绝尘,而随着广告收入的增长,它会反哺内容提供商,鼓励其提供更多优质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种竞争优势所形成的护城河,与电商是很像的,一旦海量买家和卖家都习惯在一个市场交易,相似策略的对手基本就没有机会了。腾讯从几个产品层面都没办法竞争过字节跳动,腾讯新闻竞争不过今日头条,微视竞争不过抖音。为什么呢?字节跳动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多大800名,比腾讯还多。字节跳动公司产品奇迹般的快速崛起有分水岭一般的重大意义,那就是互联网已从传统的从流量1.0时代进化到了由算法驱动的流量 2.0新时代!所谓流量1.0,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用户的浏览量,其实也是一种数据,这种数据的一个特点是,它是被动地被用户触达的,而不是主动地精准地送达给用户,原因是算法不精准,导致用户与内容不能精准匹配,这种1.0的流量的转化效率是很低的,这种流量的最强表现形式就是腾讯的入口流量,腾讯的QQ和微信作为互联网最重要的社交入口,用户量非常高,使用率也非常高,因此通过点击它们设定的按钮(例如微信里的九宫格)进入腾讯所推荐的应用或者内容,就会带来很强的传统意义的流量,虽然这种流量仍然是1.0的流量,仍然不太精准,但是相比很多其他引流方式已经有巨大的优势了。
再举个阿里的例子,阿里早几年就提出了“中台战略”,中台将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进行通盘调度,非常注重算法,从2013年起就投放大量资源进行千人千面算法的研究,大家打开淘宝,每个人看到的展示商品都是不一样的,搜索同一种商品,每个人看到的搜索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我的体验是越来越精准了。淘宝和天猫在16年九月更新了广告算法,效果如何?有一个指标:营销收入/GMV可以比较好地衡量所推送给客户的广告(包括搜索广告和展示广告)的精准程度,我们可以以这个数据的前后对比来进行客观的比较,2016年第四季度这个指标是2.38% ,而上一年同期是1.97%,效果明显增长了20.8%,2017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16.35%,第二季度同比增长了27.89%,第三季度同比增长了24.35%,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算法的提升每年可以给阿里贡献百亿量级的利润,同时让客户的忠诚度大幅提升。
所以说在ABC(AI、Bigdata、Cloud)时代,百度AI遥遥领先,阿里云和大数据运用独占鳌头,腾讯还有什么,微信?QQ?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