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盒马,边界难以触摸
马云流传最广的名言之一是:“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阿里新作盒马鲜生诞生后,业界依然各种“看不懂”。但围观者又在担心“来不及”的焦虑中跟风模仿,并根据自己的经营数据对盒马鲜生的运营进行多种揣度:
盒马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不平常的数字
自2016年1月开出首家店至今,盒马已在全国14个城市发展出64家门店,服务约1000万消费者。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盒马CEO侯毅在昨天的阿里投资人大会上披露:截止2018年7月,运营1.5年以上的7家盒马成熟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80万元;以平均营业面积4000平米计算,单店坪效超过5万元,相当于同类大卖场3倍以上;线上销售占比超过60%;纯线上会员消费额,略高于纯线下会员;线上线下都有消费的会员,月消费额为575元。
这串数字在全行业遥遥领先。
运营1.5年以上的7家店,属于首批门店,经历了为时不等的磨合期和试错期。随着模式的日益成熟,盒马新店实现盈利的周期也大幅缩短,广州开的门店当月就实现了盈利。按照年底前增加到100家店的计划,盒马将进入全面规模化盈利期。
如此亮眼的数字,盒马是如何跑出来的?
表面上看,盒马所代表的新零售,似乎只是线上、线下的结合。实际上,它是一套复杂的台前、幕后融合系统,上至供应链,下至消费者,都与大数据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肩负传统零售变革者的重任,盒马诞生之初的顶层设计是深思熟虑的,“餐饮生意很好,这个商业模式,门店能不能做?我们卖生鲜能不能卖得过超市、大卖场?甚至能不能卖得过菜市场?都是盒马在第一天要考虑能不能做第一名而设计的”。
想做第一名,需要拿出优于传统零售的用户体验。
传统零售是普遍、泛泛式服务,用户被动接受商品;而由大数据技术驱动的按需精准服务,被认为更能营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基于此,盒马的新零售,建立在数据基因之上:通过数据掌握消费者需求,反向驱动商品采购、中央厨房、加工中心、配送等环节的精准供应和流通效率,最终实现3公里范围内30分钟免费送达的智能物流体验。
这是一套颠覆传统零售的运营体系,侯毅透露,这套体系运作效率在设计之初就对标全球零售业最高标准。
这让盒马有足够的底气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更前沿的商品。
一位业内人士长期观察发现,盒马的商品结构一直处于动态优化中,新商品的上架速度总是快于同行。
这也是与线下同步的盒马APP更具有用户粘性的原因所在。
有消费者说,每天几乎都要看一眼盒马APP,因为总会有惊喜:“这么好的东西,盒马怎么会有?!”
而进到店里的线下消费者,也往往因生鲜SKU比大卖场更丰富,不自觉地临时产生冲动消费,令盒马店线下客单价高于线上。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盒马的数字化还带来了损耗的降低。
生鲜超市始终面临着高损耗的魔咒,动辄高达30%的损耗极大拉低了利润率。
当采用大数据分析后,盒马店按需供应,有效减少生鲜品积压。即便偶有超量,只要根据后台大数据筛选出有消费意向的顾客,向其推送一条优惠信息,往往几分钟即可搞定。
细节决定成败。两年多时间,在合理的顶层设计之下,盒马的每一个细节都区别于传统零售,最终有效征服消费者,成为新零售成功范本。
赋能者
“一件对商业有利的事,如果没有人做,那么我来”,一直是阿里的行事风格。数次经验证明,阿里在商业领域每一次革命性的探索成功后,大都成为商业基础设施,服务、滋养整个商业体系,支付宝如此,菜鸟网络如此,阿里云如此,盒马鲜生亦如此。
阿里巴巴CEO张勇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新零售没人做过,阿里巴巴要先尝试。试错的事情自己来,成功的经验和产品赋能给合作伙伴。”
跑成功的盒马已经在尝试模式输出。
去年11月阿里收购大润发时,其创始人黄明端成了业界眼中的落寞者:“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如今,黄明端却在感慨要感谢这个时代——阿里为大润发带来了无限可能,“我们正在和阿里巴巴一起,塑造一个新零售时代”。
行动是从今年3月开始的。黄明端原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对大润发的数字化改造,“但是门店等不及了,每个门店都想快点加入,结果用了3个月就改造了100家门店”。以此“阿里速度”计算,到11月份,大润发全国近400家门店将全部改造完成。
在消费者看来,大润发的改变几乎就在一夜之间。
最直观的是,生鲜区接入了盒马的悬挂链系统。这意味着盒马的物流接单能力嫁接给了大润发,并通过手机淘宝为其提供引流入口。大润发附近3公里内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淘宝APP,可以享受一小时内送达服务。
前不久,与黄明端谈合作的投资者,对大润发的一小时配送半信半疑,黄明端建议其当场测试,“手机一点,我们这边还在讲,一下子东西就到了,还是烫的”。
高效配送以外,大润发另一个明显变化是,天猫超市网红商品也大面积落地,还增加了智能购物区。这有效弥补了大润发原本缺少年轻顾客的短板,而年轻顾客正是新零售的拥趸。
阿里的神助攻令大润发的效果超出黄明端预期,“我们原来预计是500单(日均线上订单)就可以了,现在不少门店已经达到2000单了。”
事实上,最早完成改造的上海闸北店,日订单量在峰值已达到5000单,单店坪效整体提升30%。
从业多年的一位大润发高管也感叹:传统模式下,无论是效率的提升,还是产品的差异化、供应链的优化,都很难迅速改变, “阿里的新零售让传统商超直接换上了快车道”。
双方的合作远不止于此。比如:大润发还将肩负起在东北三省、海南等地区大规模复制盒马鲜生的重任。海口的第一家盒马门店,即将正式开业。
二者联姻、服务于四五线城市及生活小区的新物种——盒小马,也在不久前落地苏州。
未来,双方还会基于盒马鲜生,打造出适合大卖场的运营模式,使其成为大润发新零售的样板。在黄明端眼里,“这个有无限可能”。
“无限可能”也包括未来盒马的边界。
目前,盒马正在围绕用户体验构筑一个流量轴心,围绕这个轴心,盒马可以无限拓展,大卖场、便利店、专卖店以及医药超市、社区服务等,都可能成为其新业态。
当侯毅1000家店目标成真时,盒马服务能力将覆盖约3.6亿人口。那时的盒马,将成为离消费者最近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超级平台,其规模在全球也屈指可数。
盒马模式的横空出世,也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应诸多全球大企业的诉求,盒马推出了一套包含软硬件在内的零售系统输出方案。几天后的阿里2018年云栖大会,这套方案将正式对外发布。
至此,盒马已是名副其实的新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
不变无以成未来
零售业诞生至今140余年,经历了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卖场三次传统性变革后,得以繁荣发展。
直到电商出现,加之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全球传统零售业陷入困境。但电商经过几年高速增长后,也看到了天花板。
“变”成了零售业唯一的出路。
之前的变革中,零售业的三要素——人(消费者)、货(商品)、场(场景),始终在延续着场-货-人的路径,即商场卖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只能被动接受。其结果是,全社会商品流转效率低、消费者体验差。
电商的发展升级了商业基础设施,并用大数据技术为新一场零售革命提供了可能——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消费者需求,也就抓住了消费体验。
盒马引领的新零售革命,正是通过数字化,逆向牵引三要素形成更加科学的人-货-场路径,即由消费者所需,决定商品,进而决定线上或线下消费场景,最终完成对供应链的深度改造,实现按需生产,消费体验得以升华。
这被认为是对传统零售最彻底的改造和本质回归,也是盒马爆红的秘密所在。
相对全系统数字化,盒马对供货商的改造力度堪称中国商业史之最。
由于种种条件所限,中国零售业在供应链、物流体系、渗透率上,比发达国家要滞后10余年。
供货商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让商品在终端门店接近消费者,不仅周期长,且进场费、上价费、促销费等各项费用奇高,推高了售价,厂家还要自担库存积压风险。
盒马实行的买手制,与供货商一起探讨:由你生产最受欢迎的产品,我来定价买下,然后以高性价比精准地卖给消费者。可谓一招打破了所有牵绊,实现有效供给。
这一模式下,厂家、零售店、消费者三赢。
“实际零售的终局,是围绕谁能达到最大的销售能力,谁建设完了最大的供应链效率,谁拿到最好的商品,围绕着这个来打造完整的体系。”
一系列的高举高打,无疑需要巨额投入及数据资源、信息技术作支撑。盒马背靠阿里,具有不可复制的先天优势,追随者只能望尘莫及。
此次盒马披露的数据,不仅被业界看作其模式成功的标志,也被认为是零售行业的划时代丰碑——经过百余年发展,零售业终于迎来最彻底的改变。
这让盒马的探索更具里程碑式的广泛价值和意义。
当初马云曾表示:“无论是打造的无人零售店也好,盒马鲜生也好,并不意味着阿里巴巴准备去抢占多少零售、生鲜市场,而是要给业界传输一个信号或者说是一些思考,让零售行业反思如何做得更好。”
短短两年间的变化,令马云的期待再次成真。
在盒马的示范下,传统零售掀起了思变潮,催生出的新型服务商构筑起零售新生态。已经具备创新思维的传统零售业,在新生态中定将各显神通,与盒马一起,走出更加高效、通达的新零售之路,成为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助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