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 去杠杆2季度战绩:金融杠杆率降 居民杠杆率升

去杠杆2季度战绩:金融杠杆率降 居民杠杆率升

2018-09-20 09:18  来源:易简财经 作者:张晓晶 常欣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易简财经

中国去杠杆进程如何?中国社科院在9月18日发布的《中国去杠杆报告(2018年二季度)》中给出最新判断: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略有上升,金融杠杆率持续回落,目前已回落至2014年水平。

以下为小编编整后的报告简约版:

今年二季度特别是7月份以来,去杠杆引发的市场紧张情绪,叠加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宏观政策因此进行微调,微调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辅之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人认为,这是去杠杆政策的转向。事实上,立足于防范化解风险,去杠杆政策方向不能变。但要做到这一点,在政策微调中还应注意:避免回归旧有的保增长与加杠杆模式;以效率改进获得去杠杆的持久动力;稳增长需向促改革和防风险“妥协”。

实体经济杠杆率微升

金融杠杆率持续回落

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略有上升。2018年2季度末,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242.1%增加到242.7%,上升了0.6个百分点,基本保持稳定。

其中:

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上升,半年累计上升了2.0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由157.0%下降到156.4%,

政府部门由36.2%下降到35.3%,二者共下降了1.4个百分点。

金融杠杆率已回落至2014年水平。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分别统计金融部门的杠杆率皆有所下降,资产方衡量的金融部门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69.7%下降为64.3%,负债方则是由62.9%下降为61.6%。金融监管加强促进金融部门仍在加速去杠杆。

分部门杠杆率分析

(一)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上升,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有所趋缓

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快速上升,从2017年末的49.0%上升到2018年2季度的51.0%。居民债务余额上升到44.1万亿,同比增长18.8%。

当前居民杠杆率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增速较快。2016和2017年全年分别上涨了5.7和4.1个百分点,2018上半年也上涨了2.0个百分点,增速一直保持在高位。

(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降趋势持续5个季度,国有与民营出现“分化”

企业杠杆率自2017年1季度达到160.9%的峰值后持续下降,当前水平相比峰值时期已下降4.5个百分点,除今年1季度稍有反弹外,下降趋势已保持了5个季度。

非金融企业银行贷款余额86.2万亿,占GDP的99.6%,同比增长9.3%。企业贷款同比增速自2017年1季度见底到7.3%后开始回升。

国企和民企去杠杆出现分化是上半年较为突出的现象。上半年,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从2017年末的55.5%升至56.6%。

其中:

私营工业企业加杠杆趋势明显,资产负债率从去年年末的51.6%上升至55.8%;

国企资产负债率出现下降,从去年年末的65.7%回落至65.0%。

民企资产负债率上升,主因在于资产缩水;国企资产负债率下降,虽然负债减少也有所贡献,但更主要的是资产以更快速度上升。

(三)政府部门杠杆率持续回落,应推进隐性债务显性化

政府部门总杠杆率从36.2%下降到35.3%,总共下降了0.8个百分点。

其中:

中央政府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16.2%下降到15.9%,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19.9%下降到19.4%,下降了0.5个百分点。

2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增长了1.0万亿,当前余额已达16.0万亿,上半年共增长了1.2万亿。而过去两年的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分别上涨了3.4万亿和1.8万亿。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地方政府隐性杠杆水平下降。首先,以融资平台和PPP为代表的政府隐性债务余额增速出现了显著下滑。其次,主要以政府资金为支撑的基建增速大幅下滑。第三,作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资金重要来源的影子银行绝对规模出现大幅下降。

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是政府部门去杠杆的重心所在。但在“堵后门”的同时,也要适当多放开些“前门”,即在降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同时,适当增加显性债务,如适当提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与专项债务限额,保持地方政府支出的稳健性。

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显性化以及适度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我国政府部门拥有大量资产,可以作为政府债务的抵押,适度提高政府杠杆率风险可控。二是在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指望持续推进企业部门去杠杆,就需要其它部门有所支撑。鉴于居民杠杆率的攀升已经到了一个限度,“独木难支”,适度提高政府杠杆率是有必要的。

(四)金融部门杠杆率继续下降,去杠杆仍有空间

资产方统计口径的金融部门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69.7%下降到2018年2季度的64.3%,下降了5.4个百分点。负债方统计口径的金融部门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62.9%下降到2018年1季度的61.6%,下降了1.4个百分点。金融部门去杠杆的幅度依旧较大,且资产方口径的杠杆率与负债方口径的杠杆率继续收窄,体现出表外业务仍在向表内回归。

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已经跌至6.9%,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银行同业资产下降是总资产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银行持有其他银行的债权及其他金融机构债权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从23.1%下降到21.6%,已回落至2013年水平。预计这一比例仍将下降。

金融去杠杆的目标是让金融业回归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打消监管套利,让所谓的“资金空转”只保留维持金融机构间短期资金融通的本质属性。只要还存在由于监管套利所形成的资金空转,金融去杠杆就仍需继续。

去杠杆政策“转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回归旧有的保增长与加杠杆模式

过去十年间,我们有过三次全面“放水”的经历,每次只要经济一减速,就重回举债投资刺激增长的老路,从而使杠杆上一个台阶。当前,尤其要防止流动性漂移带来变相加杠杆,重拾依靠房地产和基建两大部门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有模式。

首先是房地产部门。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可能进一步加剧房价的上涨预期,驱使社会资本流向房地产部门。因此,严防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目标十分具有挑战性。

其次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伴随着融资平台融资约束的松动,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的加快,近期多地公布了下半年补短板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规模可观,个别地方基建投资似又有大干快上的苗头。大规模基建可能使得地方政府重新开始加杠杆,尤其是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的隐性债务问题进一步严峻,对此要保持警惕。

二、以效率改进获得去杠杆的持久动力

未来随着工业品价格回落,企业盈利空间或将收窄,进而对国有企业去杠杆的前景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在国有企业轻微去杠杆的同时,年初以来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抬升。这种杠杆转移并不具有良性特征,是在旧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情况下滋生的新问题。

总之,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去杠杆的根基并不扎实,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被误伤后形成去杠杆主体错位。要破解这种困境,迫切需要从效率改进入手,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债务资金配置,果断打破刚性兑付,加快“僵尸企业”出清,把其占用的信贷资源释放出来,促使债务性资金更多配置到新兴产业部门、高效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修复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降低企业部门的负债率。

三、稳增长需向促改革和防风险“妥协”

首先,稳增长需向促改革和防风险“妥协”。

其次,监管政策要常态化。近期政策调整对之前的一些严监管做了一些柔性化处理。但要注意,微观监管政策不同于宏观调控政策,不具有逆周期调节的功能,不应针对短期波动频繁调整。否则,不仅监管政策的可信度打折扣,而且直接影响到市场预期并扭曲市场主体的行为。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 人妻系列 美丽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