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哈罗单车(Hellobike)在上海召开“出行新势力”两周年暨品牌升级媒体沟通会,宣布企业正式更名为“哈啰出行”,并启用全新的品牌标示系统。
对于哈罗单车而言,虽然没有抢到第一波短途出行的红利,但策略与机遇的碰撞,让哈罗单车硬生生的从2个轮子变成了4个轮子,这种后来居上的逆袭能给我们新时代的创业者带来哪些启发呢?
机会主义者,哈罗铸就了单车屌丝的梦想
摩拜和ofo受资本的宠爱可以说红眼了很多企业对单车布局的构想,一批又一批的资本狂想家疯狂入局,但最后能被后人传送的似乎没有几个,哈罗作为这一群后入局者可以超凡脱俗的敲响升级战鼓,其背后有着别样的不可替代性。
2016年10月份前后摩拜和ofo先后拿到了接近九亿人民币的融资,两个粮草充足的玩家进行闪电战,大面积铺车,在一线城市开始激战,对于短途出行的布局,从一个很理想的投资角度去看,在人流聚集点以地跌为中心展开的弧度扩张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用户获取场景,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共享单车企业都想的很明白,但哈罗之所以没有把第一站落地放在北京其背后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
2016年11月,哈罗单车第一辆单车登陆宁波被业界称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也就此展开”。很多都以为这是哈罗的逆向战略,但其实对于杨磊来说“所谓的农村包围城市,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没钱,没办法和摩拜,ofo两个玩家直接在一线城竞争。”
为了入局共享单车行业,哈罗只能下行,但对于一线城市的热闹,哈罗一直都有觊觎之心,毕竟从用户体量上看,一线城市是出行用户膨胀的一个很好翘班,但一些早期入局一线城市的共享单车企业过度的单车膨胀,冲撞了原有的出行生态,
2017年9月7号,共享单车行业迎来了转折点。当天下午,北京市交通委宣布暂停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车。至此,全国范围内发布共享单车"禁投令"的城市已达12座,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福州(市区)、郑州、南京、南宁、扬州等。
这对于进击中的哈罗单车而言,“禁投令”的发布无疑让其梦碎了一地,但截止目前,哈罗单车的一共进去入了262个城市,“其中在一百个城市已经实现了盈利。”李开逐表示,不过,目前,哈罗单车的几乎没有进入一线城市。
技术+战略入局,冲垮ofo和摩拜的围堵
当然,不管是基于何种原因,哈罗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是走对了,但单车行业的沉重显然是杨磊没有预想到的,为了继续让哈罗存活下去,杨磊只好走向融资之路。
但在行业内都被摩拜和ofo洗脑的的格局中,哈罗想要获得融资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获得融资,杨磊必须有策略的去拼抢投资人。
2017年6月初,哈罗单车的资方成为资本合伙人沙烨组了一个饭局,包括哈罗单车高层、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等七人在上海一个酒店探讨业务合作。
“饭局结束,也没觉得蚂蚁金服会进来,饭局主要是谈业务合作。“不过在此之前,杨磊心里有自己的算盘,如不能拿到腾讯或者阿里的投资,结局一定是死掉或被并购,腾讯很早之前就已投资了摩拜,而阿里虽也投资了ofo,但因进入的相对较晚,没什么话语权。“拿阿里投资还是有机会的”。
事实证明,杨磊的判断是准确的,饭局结束的第二天,在井贤栋家中, 双方开始接洽投资适宜。“效率非常快,”负责牵线的沙烨说,蚂蚁决定投资后,就立即执行了。
不过,光有融资显然只是解决了困难的第一步,想要在摩拜和ofo的夹缝中生存,哈罗必须要好好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投资,为后期的续命获得一个好的口碑。
我们都知道,哈罗“农村战略”虽然免受摩拜和ofo的挤压,但三四线城市对于单车热度显然是个冷门,尤其还要用户付押金,这种思维意识形态的落后,对于哈罗单车的铺开无疑是个难题。
为了第一时间抢占用户流量,哈罗首先启动了信用免押策略,这对于哈罗的品牌拓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在人们问到为什么哈罗的量上得这么快,有很多人分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哈罗首先启动了信用免押。成为资本(Chengwei Capital)合伙人沙烨曾经在3月份哈罗单车宣布信用免押不久就提到,哈罗的日订单已经比肩ofo和摩拜。根据哈罗单车公布的数据,3月宣布全国免押以来,用户增长70%,而日订单更是翻倍,说明免押的效果非常明显。
哈罗单车CEO杨磊曾经说过,通过哈罗的后台数据反馈,整个共享单车用户的使用是一个漏斗,从注册、提交身份证、验证、交押金,是漏斗情况,到交押金阶段用户大量减少,减少了40%,很多用户对交押金有很大的担忧。对于哈罗而言,如此大量的用户流失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提出免押金,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反而能够留住用户。
当然,免押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哈罗单车对于用户的骑行体验,因为哈罗是一个后入局者,首先最直观的用户感受就是新的哈罗肯定比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的摩拜和ofo要好骑,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
举例而言,在极速开锁、传动比率、真空发泡坐垫和轮胎上面,哈罗单车都对现有产品做了升级改进,使之更适合城市骑行体验,这些细微之处都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价值导向的互联网产品思维。
除了舒服度外,哈罗很早就摒弃了对手依靠资本驱动的路线,转而全面发力技术研发。举个简单例子,哈啰给员工研发的BOS(单车运营系统)端APP,它能够对单车实时监控,包括单车数量、状态、位置状态。发现车辆故障后,运维找到车辆之后,会在24小时内及时处理,按照故障程度,现场维修或者标记回库。
一个是好骑,一个是免押,这两个加起来实际上把用户体验提升了一个档次。归根到底共享单车的竞争还是拼的是内功,而不是砸钱。共享单车这个行业,用户迁移的成本非常低,所以此前大家认为通过砸钱能形成护城河,后来发现根本不行。反而是好骑免押这些很普通的招数,却能考验一个企业的真正水平。
释放升级端口,构建出行生态闭环
杨磊在会上强调,今年9月正值公司成立两周年,哈啰从单一的共享单车企业成长为囊括哈啰单车、哈啰助力车和汽车等综合业务的移动出行平台,呈现多元化业务特征。因而整体品牌升级正逢其时,公司也从“哈罗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啰”字多了一个“口”,其寓意着哈啰后期将采取更多措施与公众沟通交流,成为每天陪伴大家轻松出行的富有亲和力的邻家品牌。新Logo取自公司名称首字母H,线条图形代表智慧科技、出行道路、人车路的连接,同时线条感、镂空设计、饱和度略微调高的清爽蓝色体现哈啰倡导的“轻松的出行生活”理念。新logo采用的设计前沿、恰到好处的倾斜6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哈啰出行进取、创新的精神。
当然口子只是给外界一个新的品牌口碑占位,更多的其实是升级后哈罗对技术和生态布局的升档。
更新后的哈啰运用了自适应蓝牙电子围栏,在芯片里面移植了神经网络的算法,对信号强度和距离判断的关系可以做自动的识别和自动适应,远程监测车辆停放误差小于10厘米,测试准确率达到95%以上。这项技术既方便了管理运营,也方便了用户更精准的停放车辆。
同时另一焦点是哈啰出行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正式开启合作。双方共同探索“地铁+单车一体化智慧接驳“的合作新模式,携手致力于推动地铁站周边单车版的P+R 模式(Park+Ride,即停车换乘)落地执行,实现快慢交通的协同互驳,进一步提升用户出行的便捷度。
而且哈啰出行宣布和首汽约车、嘀嗒打车、高德地图等网约车平台合作,10月份开始,在哈啰出行APP上,陆陆续续上能直接打“网约车”,而在此之前,哈罗单车就已经布局助力车业务,目前,已经进入超100个城市,骑行总里程5.8亿公里,同时,还和巴歌出行、威马汽车等合作。
不难看出,不断拓宽边界,讲新故事的哈罗单车正在走一条与ofo、摩拜似曾相识的路。更新的哈啰将走向何方,能走多远?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