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最新消息,“解决最后一公里”到“无处安放”,从“回归城市”到“死在城市”,共享单车的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个冬天特别冷
11月28日,ofo创始人戴威发布内部信表示,“冬天已经来临,风雪亦将随至。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11月27日,摩拜单车完成股东工商变更,公司创始人胡玮炜、原CEO王晓峰、投资人李斌等人退出,美团创始人王兴成为大股东,持有95%股份,剩余5%股份则由美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持有。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以来已经有8家共享单车企业退出市场,停止继续提供服务或被托管。
图|2017年至今已有8家共享单车企业退出市场,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ofo称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摩拜选择卖身美团,中小单车企业被迫出局,2018年的这个冬天特别冷。在两大头部企业摩拜和ofo进行橙黄大战三百回合后,依旧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出现。这让资本家们摈弃了幻想、认清了现实,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本的寒冬。
从摩拜和ofo自成立以来的融资历史来看,两者的融资轮次从B轮至E轮主要集中在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此期间融资频率高且估值提升空间大。然而,2018年资本热情迅速退却,两家企业最新一轮融资的时间间隔都长达半年以上。摩拜在今年4月被美团并购,距离上一轮融资过去10个月;ofo在今年3月完成E2-1轮融资,距离上一轮融资过去8个月。
图|摩拜、ofo融资历程,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了它在看不到盈利前景的情况下不会无休止得投钱,不过两年以前,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光景。
星星之火也曾燎原
近几年,共享经济的热潮不断袭来,各行各业都不乏先驱者为之疯狂,比如共享民宿、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在短距出行领域,共享单车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16年,被称作共享单车元年,先驱者摩拜和ofo率先引燃市场,无数共享单车企业紧随其后,星星之火烧遍全国。“共享单车最大的困境不是模式不是资金不是团队不是规模,而是没有颜色可选了。”网络上的一个段子可以显现出当时共享单车有多么火热。
2017年5月,20国青年评出高铁、扫码支付、网购和共享单车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前三者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才有今日之规模,而共享单车从诞生到高峰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或许正是因为从诞生起,资本便趋之若鹜,义无反顾得给企业投钱,才导致共享单车天生的基因瑕疵在一开始被有意或无意得忽略了。
共享单车天生自带基因瑕疵
时间回到2017年6月19日,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和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在朋友圈针对共享单车展开争辩。马化腾坚信双向通信才是共享单车的未来,摩拜的微信支付数据高出ofo一倍多,而朱啸虎则认为性价比最优的方案才是好方案,ofo活跃用户、用户增速远甩摩拜,稳居第一。
两位大佬为所投企业站台,并坚信自己投资的企业压过对方一头。如今来看,双方你来我往的对话间恰恰暴露出了共享单车被忽略的问题。朱啸虎认为ofo的策略就是采取性价比最优的方案,他显然没有料到其之后超高的损耗率,这也成为共享单车迟迟无法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马化腾提出的双向通信固然很好,但这里仍然忽略了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因为共享单车企业除了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中间的桥梁,还是供给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