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6月11日讯:财经365视界-山东游商传。我们根据采访及公开资料整理,尝试为大家呈现山东历史上“游必有方”的鲁商。相对于他们精彩的商业人生,这样的篇幅仅是浮光掠影,但也足以让我们探寻到现代鲁商在精神传承与义利取舍上的历史渊源。
一代大商孟洛川
在济南一家卖布的百年老字号,我们与店经理闲谈时,提及陶朱公范蠡制作的杆秤。店经理说,在历史上,这家老字号的柜台上,也曾放着一个类似的物件,号称“良心尺”。
据店经理说,这种尺子上有10 个“寸”,每个“寸”的刻度上刻着10个字:两头是“天”和“地”,中间依次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店员拿着这把尺子上柜,心里就装着天地良心、礼义廉耻,它时刻提醒店员要用好手中的尺,给顾客量布时不能少了尺寸。
这家老字号叫瑞蚨祥,诞生于1862 年清同治年间。
将瑞蚨祥这个名字发扬光大的人叫孟洛川。2009 年 11 月,央视八套以他为原型拍摄了一部电视剧,称他是“一代大商”。
孟洛川亲自经营瑞蚨祥70 年之久,商号24 处,遍及天津、青岛、烟台、北京,最北边到了哈尔滨,最南边到了香港,有的布匹还销往国外。鼎盛时期,瑞蚨祥雇员 1 000 余人,房产 3 000 余间。业务不但涉及布匹丝绸,还囊括钟表、眼镜、茶叶、土地和房产等。
1949 年 10 月 1 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一面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宣告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成立。少有人知道,为这面五星红旗提供布料的,正是瑞蚨祥。
有人说,瑞蚨祥是世界最早的连锁经营企业。此说虽无法考证,但其经营模式的现代性,则是无可置疑的。
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生前曾说:“我创立沃尔玛的最初灵感,来自中国的一家古老的商号。它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中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我想,它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连锁经营企业。它做得很好,好极了!”
沃尔顿所言的“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正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青蚨”。而以青蚨命名的商号,就是瑞蚨祥。晚年,相传孟洛川登顶泰山,观日出东方,他的儿子问:您一生的经商之道是什么?
孟洛川沉思良久,说了四个字:大商无算。
无算,就是不计较、不拘泥、不拘束。推而广之,则既强调身为义商的格局、情怀与胸襟,又强调待人接物的诚实守信,还强调经营方略里薄利多销的厚道。
孟洛川用“无算”提醒商民,商道讲究的是商业价值观,而不是尔虞我诈、钩心斗角。
他曾为瑞蚨祥制定的店训,一共16 个字: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无二价,童叟无欺。这不但是瑞蚨祥,而且是孟洛川一生践行的箴言。
1900 年,庚子事变大火烧毁了北京前门大栅栏的山东瑞蚨祥分店,其库存丝绸布匹及往来账目毁于一旦。火被扑灭,孟洛川贴出告示:凡本店所欠客户款项一律奉还,凡客户欠本店款项一律勾销,本店永不歇业。
路人不解:光还钱,不讨债,又遭遇灾祸,你不是一亏再亏吗?但实际情况却是,那些欠瑞蚨祥钱款的顾客个个感激涕零,纷纷介绍亲戚朋友照顾瑞蚨祥的买卖,并成为瑞蚨祥的忠实顾客。《人民日报》曾评论孟洛川:这些已经远远超出鲁商之大道的范畴,闪耀着中华传统商业文明和伦理道德的光华,至今仍然担当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石。
张廷阁“闯崴子”
2008 年 1 月 2 日,总投资 3 000 万元的 52 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电视剧的背景设置在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讲述了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闯关东的故事。有人说,主人公朱开山的原型就是山东莱州人张廷阁。
张廷阁1875 年 10 月 4 日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石柱栏村,幼年家境贫寒。曾入私塾读书,父亲去世后,被迫辍学务农。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侵入山东半岛,战乱、掠夺,使老百姓困苦不堪。张廷阁全家的生活也难以维持。他离开母亲,随比自己年长的侄子张天纲,走了“闯崴子(海参崴),拾金子”的路。
经张天纲介绍,入海参崴“福长兴”菜庄学生意,并学会了俄语。当地杂货铺“双合盛”掌柜郝升堂发现张廷阁颇有经商才干,十分赏识,多次诚意相邀。1898 年,张廷阁离开福长兴,入股双合盛,很快就当上了双合盛副经理。由于经营有方,使双合盛得到很大发展。
张廷阁经商手段灵活,善于把握机会。日俄战争前夕,他趁大批俄军集结海参崴之机,设法与俄军军需官拉上关系,承揽了俄军日用品供应的大笔生意,赚取了巨额利润。他在与俄军交往中获得了日俄战争即将爆发的消息后,便大量囤积货物,待机出售。
1904 年2 月,日俄战争爆发,俄国远东地区的海上运输线被封锁,海参崴的货源断绝,物价飞涨。这时,他将战前仅 4 戈比 1 斤购进的食盐,以五六十戈比 1 斤的高价抛售,从中大获暴利。双合盛的实力更加雄厚。它不仅在海参崴租地建楼、设立分号、扩充营业项目,而且还在莫斯科、大阪、横滨、香港、新加坡等地设有驻在员,直接与当地厂商建立进货关系,也同英、德等国厂家签订长期订货合同,确保其货源广泛、渠道畅通,生意日益兴隆,成为当地商界首富
辛亥革命后,在“富国利民”“实业救国”等口号的鼓舞下,久有弃商转工计划的张廷阁,回国办实业的热情甚高。1912 年,他携带巨款游历了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考察工商,伺机购厂办实业。1914 年,他在北京收购了瑞士人开办的啤酒汽水厂。1915 年,他在哈尔滨用 50 万日本金元收购了俄国人经营的地烈金火磨,办起了双合盛制粉厂。第二年,他升任双合盛经理,将在海参崴的双合盛总账房迁至哈尔滨。这一年他收购了前永胜公司的双城堡火磨。1919年,又买进了哈尔滨香坊的双盛泰油坊。至此,双合盛在海参崴的资本全部转回国内,张廷阁也结束了自己在国外的经商活动。
至1930 年,双合盛总资本达 247 万元。据知情者透露,它实际资产比这个数目要大许多倍,成为哈尔滨民族工商业中资本雄厚、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
双合盛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发展,主要是张廷阁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手段有独到之处。他注重长远利益,不断积累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他大胆使用有管理能力的高级职员和技术人员,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千方百计创名牌、保名牌;他亲自检查红雄鸡牌面粉的质量,几十年如一日。张廷阁说:“双合盛的名气,就是红雄鸡给叫出来的。”
1946 年 4 月 28 日,哈尔滨解放。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双合盛制粉厂渡过了资金不足的难关,开始为人民政府加工面粉,日产量达1 万袋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张廷阁因其资本主义自由经营思想受到限制而情绪消沉。1952 年“五反”运动中,他交代了一些违法行为,被定为半违法、半守法户。1954 年 1 月 24 日,双合盛制粉厂因棚板粉尘在高温下自燃,引起火灾,全部机器设备焚烧一空。
不久后,张廷阁在哈尔滨病逝。终年79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