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人民币(6.5206, -0.0014, -0.02%)兑美元中间价较前一日上调298个基点,报6.5370,升至去年5月18日以来最高。从8月25日开始,人民币中间价从6.6579连续大幅跳涨近1200个点,意味着短短7个交易日,人民币已升值1.8%。
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人民币汇率出现上涨趋势,在6月初突破6.8关口以后,在3个月内连破6.7、6.6两大整数关口。进入9月以后,人民币汇率气势如虹,9月5日的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更是刷新去年5月以来新高至6.5150,最近8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超过1300基点。
而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也是连续八日调升。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311,升值至2016年5月18日以来最高,较上日调升59点,累计上调幅度高达1268基点。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走强,刘健认为,主要是人民币汇率连续突破关键点位,市场主体止损平盘行为以及结汇情绪上升,并且在强监管下中美利差扩大等多方面原因,“如果从6月以来看汇率升值,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逆周期因子引入后市场预期变化,二是监管加强,购汇总量有所减少。”
另外,美元指数持续下行,是影响本轮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美元指数已从去年年底的最高点103.8095,逼近92整数关口。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赵雪情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受美国经济复苏表现不如预期,而欧元区的复苏更为强劲,导致美元指数4月以来持续下行,促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此外,上半年中国经济基本面指标向好,货币政策中性偏紧,支撑人民币汇率企稳。
更进一步来说,中美利差的扩大也助力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明明指出,目前中美利差走阔,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显著加大,并确立了与美元反向的呼应关系,即美元走强时人民币走弱,美元走弱时人民币走强。2017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出现无视美元走弱的横盘走势,央行在5月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币恢复了与美元的反向关系。
进入8月以后人民币持续走强,在岸、离岸汇率累计涨幅均超过1300点。与前3个月不同的是,这一升值幅度是在美元指数整体持平的情况下出现的,体现了人民币与美元指数的阶段性“脱钩”。
据数据显示,8月末,美元指数收报92.6243,较月初仅下跌0.2%。而在7月末,美元指数报92.8477,较月初下跌近3%。美元指数的下行幅度大幅缩窄,但并未影响人民币的强势升值。
8月以来,人民币升值与“美元锚”脱钩,显然存在市场预期自我强化的超调行为。从根本上看,这主要源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分析师刘东亮也指出,最近人民币比较强势,而出现“脱钩”现象主要是企业集中结汇所致,但这种强势应该是阶段性的。
按照近期人民币势不可挡的态势,6.50或指日可下,短期内,6.50是一个关键技术水平。招商银行外汇分析师李刘阳表示,6.50这是人民币2014年初创出的6.04的最高点到2016年末创下的最低点6.96之间的50%回档位。该水平所静态对应的人民币有效汇率也是年初的高点,一旦该水平被有效突破,那么人民币汇率将从“跟随其他非美货币升值”阶段转变为“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升值”阶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