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金融股和周期股交替发力,助力沪指触及3305点;创业板周四崛起,近期频繁异动,重心逐步上移。分析人士认为,周期股大概率分化,金融股配置价值仍在,创业板中的“真成长”有望逐步崛起。
王德伦:当前周期股发力的主要原因是二季度经济数据超出预期,使得投资者对未来两个季度的经济基本面预期发生变化,叠加以钢铁、煤炭、电解铝为代表的重点领域供给侧改革推进,使得供给收缩,同时下游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弱,而使得周期股出现了较好的上涨。金融股主要受益于去杠杆使得大的金融公司竞争优势和稳定性凸显,具备更好的配置价值。
往后看,周期股和金融股交替模式的延续主要取决于:第一,经济基本面能否持续超预期;第二,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的力度,对于周期品价格和企业盈利的影响与弹性的力度。但整体而言,当前周期品性价比在下降,反而应该更关注性价比较高的金融龙头。
魏颖捷:本周金融股主要是靠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发力,从银行股和下半周券商、保险的走势来看,二季度以来以银行为代表的预期修复行情可能进入尾声。金融股年初以来的表现主要源于市场对于坏账预期、息差收窄等负面情绪的缓解,催化剂是恒生指数大涨下带动中资金融H股的估值中枢抬升。但这种上涨与基本面和业绩增长的内生性驱动不同,股价在运行至合理区间后需要等待基本面信号的确认,至少银行、券商等金融股的半年报很难看到上述信号。
与金融股不同,周期股的二次拉高是基于预期与盈利共振,如钢铁等板块半年报显示不少钢铁股的市盈率回到10倍区间,加上美元指数弱势、商品市场上螺纹钢等品种的持续走强,周期股上行斜率很陡。近期周期股行情有扩散的迹象,资金攻击的逻辑由钢铁、电解铝等大品种蔓延至染料、稀有金属等分支品种,在半年报支撑下,预计短期周期股仍有上行动力,不同的是品种会由表现充分的钢铁、电解铝等大品种扩散到化工材料、稀缺金属等小品种。
谷永涛:虽然金融股和周期股交替发力的格局存在,但二者背后的推动因素不尽相同,应该分开来看。周期股更注重供需结构的改变,需求角度看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例如7月份制造业PMI数据小幅下滑,但持续运行于荣枯线之上,对经济回暖的预期仍有支撑。供给层面上分析行业边际改变,例如环保核查对行业的边际影响,以及去产能的实施力度。金融行业未来的走向,更多依赖于利率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预期,在资金面宽松、政策面温和的环境之中,未来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