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8月底,共1325位大股东质押集中度超过80%,占比全部大股东的32.0%,较7月底增加了42例。近一个月内,共65位融资人的质押集中度从80%以下上升到80%以上,其中有59位为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大股东,需特别注意融资人的集中度风险。
谨防高集中度风险
兴业证券称,截至2017年7月底,全市场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中,共1283位质押集中度超过80%,占曾经做过质押业务的大股东的31.7%。截至2017年8月底,共1325位大股东质押集中度超过80%,占全部大股东的32.0%,较7月底增加42位。近一个月内,共有65位融资人的质押集中度从80%以下上升到80%以上,其中有59位为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大股东,需注意融资人的集中度风险。
截至2017年8月底,全市场共117只股票的市场集中度超过50%,较7月底上升4只,其中房地产、传媒和机械设备行业数量位居前三。近一个月内,有8只股票全市场质押集中度从50%以下上升到50%以上。与7月底相比,建筑装饰、机械设备的集中度增长最多,综合、纺织服装的集中度减少的最多。
12只新增高集中度标的公告重大事件。新增的高融资人集中度以及高市场集中度的标的中有12只股票近一个月内公告重大事件,主要体现在大股东减持、立案调查、主要高管离职几个方面,实际数据表明此类负面信息有可能导致股票价格出现大幅波动,需注意质押风险。
股票质押套路将受限
股票质押融资也已经成为并购重组、再融资等资本运作中重要的融资途径之一,而在壳股交易中,先买壳、再通过质押实现资金回笼更是常见套路之一。
市场分析人士注意到,在部分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中,股票质押深度参与其中:利用股票质押平仓造成“不得已”的控股权转让已有先例。而通过股票质押融资实现加杠杆收购和资金快速回笼,也很常见。有了股票质押,再配以重组或资产剥离,经常能够实现与借壳类似的效果。
对于质押“指引”,多位分析师测算,此次修订对股票质押市场存量业务的冲击有限。但此次修订对于融入方、融资投向的从严监管,将让“杠杆买家”和“壳股玩家”受到明显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配合控股权转让的隐秘操作,在“穿透式”监管、减持和质押新规等出台实施后逐渐变成“高危板块”。当利益格局因受制于监管而发生变化时,暗下结盟到反目成仇的资本故事频现。一旦这些股票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人往往会蒙受损失,所以在投资时要格外关注这些高质押率的“高危”股票。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修订股票质押业务规则,是严防资金脱实向虚,明确规定融入方不得为金融机构或其发行的产品,融入资金应当用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这将让“杠杆买家”和“壳股玩家”受到明显冲击。
此外,减持新规的实施已对股东减持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规范约束,并购重组新规也对各类交易进行全面从严监管,这些都将与未来的股票质押新规形成共振,推动资本市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