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好经济数据的带动下,久违的“煤飞色舞”好戏上周重现A股。8月以来,随着地方再度吹响投资号角,周期股迅速展开估值修复之旅。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周期股深陷产能过剩泥沼仍然无法自拔。
超跌反弹
周期股风头盖过成长股
8月以来,周期股风头大有盖过成长股之势。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申万采掘板块以11.25%的涨幅领涨全市,有色、化工(行情 专区)、建筑建材等板块的涨幅也位列上游。
这与周期股之前集体萎靡的黯淡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年前7个月,受累于经济不景气,周期板块集体沦陷,采掘、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行情 专区)和建筑建材表现垫底A股,累计跌幅分别达22.1%、18.19%、10.91%和8.31%。
“周期股突然走强是市场情绪宣泄的结果,只是超跌反弹而已。”东北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策略分析师沈正阳给出这样的判断。
他表示,近来周期股反弹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大宗商品的涨价效应,二是7月经济数据略好于预期。
机构骚动
基金私募纷纷转战周期股
不少券商在点评7月份数据时,均用“超预期”来形容。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更明确表示,7月份宏观数据展现出了喜人的“良性”组合,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
前期执着追高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开始趁势布局周期股。北京某基金经理透露,他最近正逐渐淡出成长股,开始增仓煤炭、水泥等股票。甚至有基金经理提出,从蓝筹股和小盘股的分化,A股的整体估值来看,这次周期股的反弹基础比较扎实。
私募也不甘落后,开始悄然转战周期股。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高调宣布,公司本年重组股投资阶段结束,正式进入突击“梅花型成长股+涨价型周期股”的新阶段。深圳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也建议投资者尽早布局周期类蓝筹。
寒冬难熬
受困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
但市场普遍认为,周期股这波反弹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申银万国分析师王胜在研报中坦言,周期股价上行空间有限,因为市场对“稳增长”而非“促增长”的理性认知已经在市场实验中得以验证,且三大约束(房价、环保、通胀)和流动性压力依旧还在。周期股要彻底走出冬天绝非易事。
从微观层面来看,多数周期类企业受困于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盈利还在谷底徘徊,难以为反弹提供助力。
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采掘、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和建筑建材等五大周期板块已披露中报预告的358家上市公司中,五成拉响盈利警报(略减+首亏+续亏+预减);已披露业绩快报的75家公司中,也有41%宣告盈利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