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IPO开闸,对市场面、资金面、基本面和技术面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新年伊始,2014年的A股市场并未在各种期盼中展露出新气象,却在重重困扰中,延续着去年的跌势。市场在新的一年首个交易日收阴后,上周五,继续下跌,上证指数最终收于2093.14点,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1.55%。市场似乎再次走到即将破位下跌的境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IPO开闸,对市场面、资金面、基本面和技术面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大盘回调时或许正是春播的好时机。
市场面:缩量震荡
上周是跨年周,市场冲高回落、缩量震荡,结构分化非常明显,沪深主板冲高回落,然而中小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和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则成功逆袭,震荡走强。上证指数周跌幅为0.86%,失守2100点关口。深证成指周跌幅为0.25%,创业板指则连续收阳,周涨幅达4.52%。
从成交量来看,正所谓“量为价先”,上周4个交易日,沪市总成交额为2688亿元,日均成交额仅有672亿元,量能严重不足制约了市场反弹空间。可以看到,自去年12月6日以来,沪市连续2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亿元,弱市格局没有改变。
市场热点方面,近日大盘蓝筹股表现不佳,银行(行情 专区)股、地产股、煤炭股纷纷下跌。而绿色照明、智能机器等中小市值题材股受到短线资金热炒,成为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资金面:难有宽松
近期,困扰市场的主要因素是流动性紧张的问题。随着IPO重启、新三板正式扩容至全国,流动性紧张对市场形成巨大压力。
申银万国认为,春节前因资金面紧张,将对大盘形成较强制约,但随着考核时点的过去,短期内资金似乎也难有宽松。
一是,去年末银行揽存的增量资金需要上缴存款准备金,估计耗资约400亿元;二是,新股发行在即,打新一族估计也要囤积数千亿元;三是,节前需要投放资金支付工人工资以及满足节日消费需要。此外,上周四央行继续静默,没有释放流动性,稳中偏紧的信号预示监管层并无银根松动意图,因此,资金面仍对后市形成制约。
尤其是随着本周IPO的实质性启动,更是对投资者形成一种心理层面的冲击。据悉,已有16家公司率先拿到IPO入场券,将从1月8日开始申购。
从此前七次A股暂停IPO的经验看,有四次IPO重启后大盘出现了下跌,另有三次IPO重启后A股市场出现了上涨。对此,分析人士表示,IPO重启对市场短期走势的影响实际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基本面:经济稳中趋弱
对于基本面的情况,市场人士对2014年的宏观经济面预期较悲观。
上周公布的12月份官方PMI和汇丰PMI终值显示,两个数据均出现回落。
从官方PMI来看,代表企业生产活力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下降,内外需都出现了疲弱的迹象,采购量指数、原材料(行情 专区)库存指数也出现回落,企业补库存的动力依然不足,这些都表明经济稳中趋弱比较明显。比较好的是通胀预期比较温和,从而使得政策调控的空间增大,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
预计进入2014年第一季度是淡季,经济稳中趋弱比较明显。内需上升动力不明显,去库存还将继续,经济继续缓步下行的概率较大。
技术面:酝酿变盘
目前来看,大盘已经调整到支撑位置,连接沪指近期的高点2270点和低点2078点,股指正好构筑了一个箱型整理形态。而上周的走势都是在该箱底的位置震荡,说明市场对该箱底的支撑较认可。而成交量的极度萎缩,显示短期做空的动能已经不大,股指孕育反弹动能。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表示,大盘从去年12月份的2260点下来,到上周五是第21个交易日;同时从前期2068点的底部至上周五是第8个交易日,两个神奇数字或暗示本周一将有变盘。
“三纠偏”新解“弃大抓小”逻辑
新年伊始,大盘股和小盘股再次出现“跷跷板”走势,大盘股震荡回调,而小盘股则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显然,IPO的正式启动非但没能为市场带来风格转换的机会,反而让股市的“跷跷板”现象愈演愈烈。分析人士指出,与2013年小盘成长股单边牛市行情不同,本轮“弃大抓小”的投资逻辑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小盘股的上涨逻辑由前期的炒作稀缺性溢价转变为对短期预期差的纠偏。
“跷跷板”有新意
2014年的前两个交易日,主板大盘股表现依旧低迷,而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指数却强势上行,市场再次玩起了“跷跷板”。1月份的前两个交易日,沪综指累计下跌1.55%,下破2100点整数关口;与之相比,创业板指数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3.71%,重新回到高位区域。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的跷跷板游戏却“别有新意”。首先,创业板指数的领涨龙头“换角”,曾经风头无二的传媒股短期涨势有所放缓,取而代之的则是电子及信息类个股,长方照明(行情股吧买卖点)、天泽信息(行情股吧买卖点)以及和晶科技(行情股吧买卖点)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此类品种与传媒股相比,前期涨幅相对较小,短期受益于利好消息驱动,上涨势头较为强劲,为创业板指数的反弹提供了明显支撑。
其次,券商股“意外下跌”,成为拖累主板指数的“罪魁祸首”。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受此消息的影响,自12月2日起,中信非银行(行情 专区)金融指数大幅反弹,收出四连阳,期间累计上涨5.16%。但随着本周IPO正式开启,券商股的市场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上周五,中信非银行金融指数下跌2.67%,权重股的大幅下挫也拖累主板指数的表现。有市场人士表示,资本市场上对于券商股的利好预期其实在去年12月初已经提前反应,当新股正式开闸时,券商股反而面临着“见光死”的窘境。
从稀缺性到预期差
回顾2013年创业板的单边上涨行情,新股停发所造成的成长股“稀缺性溢价”是一个重要因素,期间多次IPO重启的传闻一度促使小盘成长股集体回调,也有效的佐证了这一点。但当新股的“靴子”真正落地时,市场的反应却让人大跌眼镜,大盘蓝筹股未能伺机走强,而小盘成长股的盛宴反而有重启之势。分析人士指出,单纯的将此认定为投资者对小盘股的盲目乐观并不合理。其实,本轮弃大抓小的投资逻辑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小盘股的上涨逻辑由前期的炒作稀缺性溢价转变为短暂的预期纠偏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