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已进入尾声,备受市场关注的明星私募调仓换股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
截至2017年9月30日,景林资产旗下的长安景林定增创新资产管理计划,持有*ST爱富(SH:600636)共计195.92万股,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难道景林也开始学王亚伟押宝重组股了?
非也,真实情况是:景林“踩雷”了。
关于这件事,还要从一封投资人去年写给景林的信函谈起。
尊敬的景林公司:
我们在2014年9月19日大盘2300点位申购了景林定增基金,目前按照最新净值截至2016年9月9日,基金尚处于本金亏损状态,基金经理中途突然更换。
基金一共定增了四只股票,其中在2015年6月股市的最高点位附近买入了三爱富和中新药业。
2016年四月初与张俊和田峰的电话会议中询问此事,张俊的回答是公司机密,只能面谈;4月18日投资人亲临景林公司,接替的基金经理高云程回答说“买错了”,继续问基金受到的影响更多来自基金经理个人还是公司的整体决策?高云程回答是个人。
9月12日公布的景林《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写到“所有的投资决策均是通过公司投决会集体讨论之后的决定”。
前后矛盾,疑点重重,请原谅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景林说的话,请理解投资人可能展开各种各样的想象,数年之后仍然会对这个失败的投资心有余悸,并不断进行黑幕解读和挖掘。
……
其实,知道景林走到今天不容易,也知道蒋总和核心团队的种种辛苦,电话会议中十分欣赏蒋总的睿智和直率,但出了这样的事,希望景林敢作敢当,长远考虑……
最后,还是期望景林能够生生不息,而投资人定将坚定地捍卫尊严!
2016年9月18日
与景林的二级市场产品相比,其定增产品的表现,似乎大大低于投资者们的预期,而其中的重重疑点,更是引来了投资者们的不满和吐槽。
疑点一:高位定增三爱富,基金经理蹊跷离职
据了解,信中所提的景林定增基金,正是前文提及的“长安景林定增创新资产管理计划”。
该产品成立时间为:2014年9月19日,备案时间为2014年9月25日。
根据一些投资者提供的信息,该基金一共参与了四家上市公司的定增,分别是:上海梅林(SH:600073)、长盈精密(SZ:300115)、中新药业(SH:600329)、*ST爱富(SH:600636)。
其中,对于2015年7月,该基金参与的*ST爱富(SH:600636)的定增,一些投资者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和质疑的声音。
在他们看来,时任基金经理的卓立伟,在大盘高位参与定增,并在两个月后蹊跷离职,这之间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对此,景林方面是这样解释的:卓利伟的离职并非突然决定,而是在离职前的一年,就已告知公司。
疑点二:究竟是个人决定?还是集体决定?
信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
2016年四月初与张俊和田峰的电话会议中询问此事,张俊的回答是公司机密,只能面谈;4月18日投资人亲临景林公司,接替的基金经理高云程回答说“买错了”,继续问基金受到的影响更多来自基金经理个人还是公司的整体决策?高云程回答是个人。
而9月12日公布的景林《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写到“所有的投资决策均是通过公司投决会集体讨论之后的决定”。
针对这点,景林方面解释道:景林的投资决策,确实是通过公司投决会集体讨论后,做的决定,并非基金经理一人所为。
究竟是卓利伟一人的决定?还是投决会的集体决定?
目前来看,很难说清,毕竟局外人是很难了解到一家私募真正的日常投研流程是如何进行的。
不过,如果高云程的回答是真实的,那问题的严重性就不一般了。
景林在2015年中股市最高点时,其实是看空市场的,但卓立伟却做了反向操作,前后参与了两家上市公司的定增:*ST爱富(SH:600636)和中新药业(SH:600329),确有不妥之处。
其实,如果放眼全市场,你就会发现,定增基金这两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多产品都是在2015年行情最火爆的时候发行的。
时至今日,很多产品仍处于亏损状态,相比之下,景林的这只定增产品还不算太差,起码回本了。
只是“运气”不太好,高位参与了定增,还变成了ST股,信中所谓的“黑幕”,相信自会有公论的。
人员变动频繁
2005年,对于景林来说,是个分水岭。
因为从那时开始,景林的业务开始涉足PE领域,通过“景林投资”和“景林资产”两个相对独立且平行的主体,分别管理着上市前的一级市场和上市后的二级市场。
在初期进军PE的4年时间里,景林主要是拿自有资金在试水,投了十多家企业,由于行业机会比较多,投资比较专业,因此很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错的业绩回报,再加上多年形成的强大分析能力和严格的风控体系,景林在2009年底开始正式发行基金。
2011年,作为当时业内的明星项目,景峰医药的PE融资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为了拿到该项目,机构间展开了激烈竞争,这其中不乏IDG,君联,九鼎,VIVO等大牌机构,当然,景林也在其中。
景峰医药当时提出的高PE倍数的估值,对于所有准备要投资景峰的机构都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不过,景林最后还是如愿以偿了。
2014年3月26日,并购重组申请刚刚获证监会无条件审核通过,4月4日就接到证监会通知,因参与景峰制药与天一科技资产重组的有关方面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公司并购重组申请被暂停审核。
事实上,景林当时对景峰医药的投资是一个典型的Pre-IPO项目,拼的更多的是人脉,而不是投资眼光。时至今日,疯抢Pre-IPO项目仍旧是某些机构用于募资的噱头。
为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骆燮龙曾公开批评说,“项目的培育和资本的成长是脱节的,并非完全对应,大家都瞄着后面,只要是快出来了,就拼命投,而前面的阶段却没人投资。”
而华大基因,则是另一个让景林投资人伤心的项目。
这家被VC/PE视作香饽饽而扎堆争抢的生物企业,景林有幸参与了早期投资。
那时,华大基因的估值才33亿。但由于增长乏力,景林景麒与景林景途将合计所持1.5152%股权转让,景林的投资者们最终并未分享到华大基因上市后的盛宴。
究竟是何原因困扰着景林?
恐怕与其核心人员的流失,有着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景林有三位核心的创始合伙人,分别是蒋锦志、黄晓黎和王浩。但根据公司目前的官网显示,只剩蒋锦志一人,其余两人均已另立山头。
不仅如此,最近几年,景林的人员变动可谓频繁,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人,朱忠远、石宏、陈尘、会利平、卓利伟等人,也相继离开。
作为以投资为生的私募公司来说,业绩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核心人员的流动造成了产品投资策略的短路,进而影响到业绩,正所谓业绩随人走。因核心人员流失,导致的风险,该如何把控?值得思考。
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景林的二级市场的产品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产品净值屡创新高。否则,也不会仅用了13年的时间,就发展到五六百亿的规模。
结语
用景林人的话来讲,定增产品其实只占公司整体业务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于投资者们来说,这或许着倾注的,是他们一生的心血和辛苦大半辈子赚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