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做股评、荐股票的情形已不多见,但利用网络平台“非法荐股”的情况日益增多:
1
个人或机构在网络直播平台开通直播房间,成为“主播”“播主”“圈主”,以“股神”“大V”“老师”自居,号称拥有资深投资背景、神奇实战业绩,以“分享炒股技巧”“锁定牛股”“推荐黑马股”等吸引眼球。
2
利用“高手指导”“大佬看盘”“名家谈股”等名目宣传诱导投资者充值购买“金币”“鲜花”等平台虚拟币或礼品,通过“直播订阅”“收费文章”“付费问答”等各种项目让投资者持续缴费。
这些机构和或所谓大V们经常在门户网站、财经网站、微博、股吧、抖音等打广告、聚人气,预留直播地址,向直播平台引流;投资者被诱导后,通常演变为签订指导炒股协议、投资咨询合同,并收取高额咨询费或指导费,甚至约定高比例收益分成。
此类直播荐股是一种新的招术,诱惑力强,播主头衔多变、身份隐秘,投资者往往难以识破。
那么如何识别这些“骗术”?
9月7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在其网站发布“网络直播平台‘非法荐股’活动风险警示”。
这些利用微信、微博、网络直播室、论坛、股吧、QQ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非法荐股”的活动有如下特点:
一是不法分子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添加好友)、微博、论坛、股吧、QQ等,以“大数据诊股”“推荐黑马”“专家一对一指导”“无收益不收费”等夸张性宣传术语,或者鼓吹过往炒股“业绩”,招揽会员或者客户。
二是投资者加入微信群、QQ群、网络直播室后,有自称“老师”“专家”“股神”“老法师”的人,以传授炒股经验、培训炒股技巧为名,实际上向投资者非法荐股,以获得“打赏费”“培训费”或者收取收益分成等方式牟利,也有的不法分子先免费推荐股票,然后借机邀请投资者加入“内部VIP群”或“VIP直播室”,宣称有更专业的“老师”提供更高端的服务,并以各种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
三是有一些不法分子以“荐股”为名,实际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如利用微信群、QQ群、网络直播室等实时喊单,指挥投资者同时买卖股票,涉嫌操纵市场,或者诱骗投资者参与现货交易(贵金属、艺术品、邮币卡等)或境外期货交易,牟取非法利益。这些非法活动花样繁多,欺骗性强,而不法分子往往无固定经营场所,流窜作案,有的甚至藏身境外,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和证券市场正常秩序。
举个例子——
此前据新华社报道,去年11月,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公安局接到市民李某报案,称其在网上加入了一个“牛股涨停”群,群内成员纷纷表示,只需交8万元会员费就可享受专家一对一“荐股”,且这些股票基本都会涨停。李某照做后发现未达到预期效益,想讨要说法却被踢出该群。
盱眙县公安机关调查发现,去年10月,上海某投资咨询公司因无营业执照及资质被当地公安部门查封,该公司员工把电脑和客户资料带出,在昆山重新成立投资咨询公司,以投资顾问、股票推荐为幌子进行诈骗。
在某款操盘手软件上看到各种广告宣传语:“决战龙头股,最后2天,1680元,9个月!8月份恢复1680元,6个月!抢涨停,7月特惠2680元!”
软件中,粉丝们排队给“股神”点赞、打赏,更有甚者希望进入VIP直播室获得更多资讯。此时,“股神”们便提出需要收费:“进入VIP直播室需要打赏6888元!”
“刚交费时还是赚钱的,一段时间后推荐的股票下跌的比比皆是,最后亏了大概5万多元。”曾受骗的河北股民秦先生说。
防止被骗,这些“常识”您一定要知道——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网络直播荐股收费属于证券投资咨询活动,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此类活动。直播平台上的播主有偿提供荐股服务,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或者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但未在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或证券公司执业的,涉嫌非法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获取证券投资建议可通过证券公司或合法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进行。合法证券机构名单可在证监会、证券业协会网站查询。
同时,要想铲除网络非法荐股“毒瘤”,必须加大处罚力度。
有业内法律人士指出,对于通过散布所谓内幕消息甚至虚假信息达到操纵市场目的的违法者,不仅应重罚,更应在行政处罚的基础上强化刑事惩戒和民事追责。
根据网络安全法有关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依法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微信今年7月底宣称,半年来共对8000余个“荐股”微信群进行限制群功能处理,并对4000余个微信账号进行限制功能使用或限制登录等处罚。微博也处置13463个含“荐股”关键词的用户,永久关闭以广告形式将用户导流至微信、微信公众号、QQ群、第三方交易平台等非法荐股账号1045个。
来源:中国证券报
股民防骗必读丨套路太多,让股民防不胜防!
【人民日报点赞刘士余:投资者保护重如泰山 严管才是真保护】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今年初上任伊始就提出: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加强监管本身就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保护重如泰山。这是严肃的承诺,也赋予了市场监管更明确的内涵——投资者保护是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监管的核心价值。
来源丨网络综合
近日,央视曝光了网络股票黑产业链,揭露团队诈骗股民的手法,涉案3.5万股民4亿额度。股乐君真替咱们股民感到悲伤,不仅在股市里绞尽脑汁跟主力斗智斗勇,还得防着不少盯着自家钱袋子的不法分子。
骗局开始:“专业平台”好挣钱
对于复杂多变的股市行情,却总让人难以把握,对于股民来说,赚了钱的人希望赚更多的钱,赔了钱的总想尽快挽回损失,这时候如果有人说,加入 某些网络股票交易平台、在“大师”的指导下炒股,就能轻松实现“低投入,高回报”,扭亏为盈不是事儿,甚至“日进斗金”都不是梦,这是不是充满了诱惑呢?就是这样的心态,让不少股民朋友都掉进了骗子的圈子里。
跟很多不法荐股平台一样,诈骗的第一步就是取得投资者的信任,而专业的“分析师”总是受股民追捧。
案例:
近日,家住深圳的方女士在一个老乡的推荐下,开始进入呱呱财经网站的股票直播教室听课。没过多久,教室里的分析师开始向大家推荐一个叫德丰国际的股票投资机构,声称这家机构是境外注册的上市公司,而且自己在里面赚了很多钱。
本来就对股票就一知半解的方女士,经不住教室里讲师和其他人的劝说,再加上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她下载了分析师所说的这个专业的炒股平台,在注册账号之后,方女士投入了近5万元人民币。
在方女士先后向这个账户转了12万元人民币后,她不仅没有赚到钱,前后不到半个月就亏了5万元,意识到自己被骗,方女士急忙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手法解析:步步为营 真假难辩
像这样遭遇网络投资欺诈的人还有很多,且涉及全国多个省份,涉案金额也十分庞大。那么这些所谓高能的“分析师”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为了引诱股民上当,骗子首先在互联网建立了一个所谓实力雄厚的证券投资业务公司,声称总公司是在境外的上市公司,而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空壳公司,根本没有我国证券交易的合法资质。
在全国各地设立的代理公司招聘大量业务员,他们每人都分配了多个网络号码,用来分饰不同的身份,然后在群里加好友,并引诱股民进入股票直播教室。而群里不仅有被诱惑来的“目标”,更有一群看上去真实可信的托儿。
接下来会出现一个别人口中的“分析师”,事实上这个人可能没有过炒股经验,更不用说什么专业资质,无论平台还是个人,比如国内规定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最基本也是必须的证券从业资格证。
这个分析师最后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诈骗你使用他们的T+0软件,这个软件能进行T+0操作,并且还有20倍杠杆的股票交易平台。
要知道,现阶段我国沪、深两市对证券交易实行“T+1”的交易方式,也就是当日买进的,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
在这个平台上,股民将钱转到平台交易,但这只是一个网上虚拟的炒股平台上。可以看到所有投资交易都在自己的账户中体现,跟模拟炒股有点类似。实际上,这些交易并没有真正进行,股民的资金只是在平台账户里面空转。股民只要投资进来,资金就有会被各种隐性的收费扣掉。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这个手法是如何把股民的钱一步步骗到手了的吗?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邀请股民入群——听分析师下载非法软件——真金白银把钱放入虚拟平台上操作——被平台以各类名义扣费。
“据初步统计,受骗股民约3.5万人,涉案金额高达4亿元人民币。警方成立了专案组侦破此案。并于今年8月展开收网行动,在北京、山东、河北、广东等地一举捣毁了诈骗窝点1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69人。”(央视消息)
防偷防骗 见招拆招
这样的手法并不高明,但诈骗团队为何能屡屡得手?股乐君觉得,还是股民急于求成的心态影响,缺乏正确的投资心态。那么除了以上的手法,还有哪些股民常见的“套路"呢?股乐君就给大家一道捋捋,防骗防偷,人人有责哦!
作为股民,在这个个人信息像街边白菜一样被人随意贩卖的时代,大家最常见的应该就是某天突然上门的“荐股”电话。
这里面的套路有深有浅,比如最简单的手法就是骗子在各类证券网站查看第一手公告等利好消息,这类股票往往会在第二天大涨,骗子只要在前一天的个人分析里推荐这类股,一般不会失手。
稍微“下本钱”的套路,则比第一种利用利好消息来荐股稍微高明点。比如选一只流通盘极小的个股,提前买入,再放消息表示自己已经布局完毕准备拉升,等到用户几次见证个股直线拉升“奇迹”后,自然对诈骗团队的“实力”和“专业”深信不疑。
再深入的手法由于篇幅无法详述,但相信不少朋友成为荐股团队推荐个股的“接盘侠”或“会员”后,会比股乐君更了解这些团队如何“步步为营”,杀人不见血。
对于这类消息,股乐君一向鼓励大家要坚决不听不信,不能把所谓“大师”的话当时金玉良言。因为股票不是某些人能操纵的,更何况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各种手法,最终无非就是用“保证收益”、“高回报”的诱饵来骗人。
总结
非法投资咨询平台的惯用手法,常有以下几类:
第一:以招揽会员或客户为名,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的方式,非法代理客户从事证券投资理财活动。
第二:以保证收益、高额回报为诱饵,代客操盘,公开招揽客户,与投资者签订委托协议,从事非法证券活动。
第三:假冒合法证券经营机构网站或博客,发布非法证券活动信息,招揽会员或客户,收取高额会员费用等。
第四:使用虚构的证券公司名称,利用门户网站的博客发布非法证券活动信息,招揽会员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服务,变相从事非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第五:以门户网站、网站博客、QQ等为平台,散布非法证券活动信息,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服务,收取咨询费、服务费。
文末,股乐君奉劝各位投资者,选择专业有资质平台,才能保障资产安全,实现财富增值。不然利息没捞到,本金都填进去了,多么得不偿失。哪怕稍微现实点讲一句:资本市场旁门左道的手段,于小散而言都不可信。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即便它存在,机会也不会平白“加持”在普通小散身上。所以还是扎实地学习,踏实地投资比较好!
本文也许对其他人也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直接参与市场的有1亿多人,其中99%以上为个人投资者,间接涉及约3亿人次。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既是关系亿万百姓利益的民心工程,又是市场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
资本市场运行以投资者参与为基础。没有投资者,市场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投资者保护与市场监管的具体关系如何,却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严格监管才是真的保护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今年初上任伊始就提出: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加强监管本身就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保护重如泰山。这是严肃的承诺,也赋予了市场监管更明确的内涵——投资者保护是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监管的核心价值。
严监管才是真保护。“今年的监管更严了”,这是很多市场人士的共同感受。回顾这一年资本市场监管的种种举措,可以发现,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护,正成为衡量监管是否有效的硬标准。
强化信息披露,让投资者不再“雾里看花”。今年,证监会在规范制度的同时,加大信息披露监管问责力度,对账户异常交易、股价、指数异常波动及时发现和处理,对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加大对上市公司夸大、模糊、误导性披露的监管力度,降低投资者被误导的可能性。多措并举,让投资者看明白、看清楚,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
证监会投保局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强化投资者保护,有助于监管转型,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和市场长治久安。
保持高压执法,划出投资者权益维护的红线。证监会每周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几乎已成为“必备菜品”。对于重大违法公司,坚决执行强制退市,在退市工作中突出投资者保护主线,让“带病公司”远离市场。集中开展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行动。
据介绍,证监会未来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重点领域,坚决查处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主动针对市场苗头性问题进行打击,让违法犯罪行为无处藏身。
给投资者实在的获得感
投资者老高对手头的两只基金进行赎回,但一周后钱还没到账,找基金公司询问,没有得到满意解释。无奈之下,他拨通证监会12386热线寻求帮助。热线工作人员对他的投诉进行认真记录,并转至相关证监局督促基金公司处理。最终,老高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投资者的期盼,就是投保的发力方向。证监会针对投资者诉求,围绕知情权、参与权、收益权、求偿权等基本权利,推出一系列举措。
畅通救济渠道,让投资者的求偿权“硬”起来。在救济渠道方面,证监会12386热线实现全国直拨,免除了投资者长途电话话费。今年以来,12386热线共接收诉求62024件,其中咨询类工单答复率97%;今年7月,证监会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在建立调解组织认定和管理制度、实现诉调对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优化投资回报,让投资者的收益权“真”起来。证监会发布监管指引,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披露、违反承诺所承担的责任等作了规定;在并购重组审核中,将现金分红及信用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综合回报良好的公司,在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给予简化流程等支持。2015年,上市公司实施分红金额7876亿元,同比提高3.1%。
完善基础设施,让投资者的教育权“实”起来。今年5月,证监会正式命名首批13家全国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根据调查反馈,首批投教基地运行效果良好,实体基地服务社会公众4万余人次,互联网基地上线以来的浏览量达387万人次。
扎牢投资者“保护网”
分级基金是股市里相对新鲜的品种,由于交易机制设计复杂,B类基金投资风险高,在去年的股市异常波动中,很多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在分级基金上栽了跟斗。近日,证监会批复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明确将投资者适当性门槛定为30万元证券类资产,并要求投资者签署风险揭示书并强化交易过程中分级基金风险警示。
适当性管理是投资者进入市场的第一道保护。“将适当产品卖给适当投资者”,是保护投资者权益非常重要的环节。今年,证监会制定了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对投资者分类、产品分级、经营机构义务等核心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夯实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基础。
有心的投资者会注意到,在今年市场的一些热点事件中,多了一家“神秘机构”的身影,那就是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在万科、恒大、格力电器等问题上,投服中心站在投资者立场,发出专业而响亮的声音。
中小投资者权益易受侵害,一个重要原因是权利意识不强,不知道有哪些权利、如何行权和维权。今年2月,证监会批准由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作为实施主体,开展持股行权试点工作。投服中心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后,以普通股东身份行使股东权利,示范引导中小投资者依法行权维权,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截至目前,投服中心已针对试点区域内166家上市公司发送股东建议函,提出建议363条。
有业内人士认为,持股行权作为市场化的探索,是站在投资者立场的“麻烦制造者”,能够为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