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最新消息,如果要票选“京城最牛券商营业部”,中金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下称建外营业部)一定不会跌出三甲。
客户平均可投资产在千万级,屡屡登上交易龙虎榜,年度交易额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都为这家地处SK大厦底层的“高大上”营业部惹来许多瞩目。然而界面新闻近日却获悉,在此营业长达十五年的建外营业部已原址退租。作为中金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最主要的“阵地”之一,建外营业部的“撤离”意味着什么?
风光不再
11月下旬,界面新闻记者来到昔日的建外营业部现场观察到,原址大门紧闭,四周被灰色玻璃围紧,且未见任何迁址指引信息。几经周折,界面新闻记者才得知,该营业部是从底商搬迁至SK大厦的三楼。不过要进入建外营业部新址,较以前却要费力许多。
凡是进入都要通过一楼大厅的写字楼刷卡闸机,若不是在楼内上班的外来人员,则需要在前台进行登记后办卡入内。到达三楼后,由于营业部新址并不在显著位置,也没有明显标示,甚至需要找人询问后才能找到。“这显然不符合营业部选址的特性,可能为了节省成本,租金更便宜”,一位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认为。中金建外营业部原址一层目前空置的414平米,是商业性质,商业租金报价是1100元/每月/每平,年租金约500多万元。而新址是写字楼性质,租金报价是450元/每月/每平,年租金约200万元。
“在一楼大厅已经十来年了,之前听到要搬也很惊讶,我们觉得挺可惜的。”一位中金建外营业部员工告诉记者,至于搬迁的具体原因他表示不清楚。界面新闻记者又从中金内部人士处得知,所谓三楼的新址,其实不新,而是中金公司其他业务部门使用多年的会议室和办公场所,此次搬迁也沿用了原来的旧设施,远没有昔日一楼大厅来的宽敞和舒适。现在的营业大厅仅十余平米,现场仅放置一台旧沙发供客户休息,设有两个窄小的办事窗口。若要向客户一对一介绍产品,则要进入小会议室,整体都显局促,体验较之以前逊色不少。
定位摇摆
与建外营业部所在的SK大厦一街之隔的是国贸二座,在这栋楼的28层就是中金公司总部。作为第一家中外合资券商,中金在此办公18年之久。在建外营业部成立四年后,中金公司于2007年正式成立财富管理业务部,专门致力于为高端个人及企业投资者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投资服务,建外营业部便是最主要的“阵地”之一。
“建外营业部是中金公司全国二十多个营业部里客户资产规模最大,业绩最好的。约有3000名客户。30多个客户经理。”一位该营业部投资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要说建外营业部是中金的第一旗舰营业部,也不为过。原址退租、风光不再的背后,折射出中金公司在合并中投证券之后近两年间融合的矛盾和摇摆的定位。2016年11月,中金公司宣布以167亿元收购中投证券,并在2017年完成收购。外界曾一度担心两家“基因”完全不同的券商难以发挥各自优势,做到有效融合。中金公司带着合资券商基因,一直服务于大型国企,企业文化“洋派”。旗下的证券营业部也不是传统券商的经纪业务路线,而是立足高端,主要服务高净值人群和机构客户。
中投证券则属于本土券商,带有浓厚的国企文化,在全国的200余家证券营业部也是单小分散的散户证券经纪业务。根据中金2018年中报,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客户4.17万户,户均资产超过人民币1800万元。而中投证券机构客户0.5万户、富裕客户34.73万户、零售客户250万户。以资金量最低的零售客户计算,户均资产仅1.8万元。
一边是户均资产超千万的高端客户,另一边是户均资产仅万元的大众客户,两者之间的财富管理需求存在巨大差异,这也直接导致整体定位和产品的摇摆。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中金和中投在合并之后的高净值客户由各自管理,但产品线有所打通。中金财富管理服务如今已经将门槛大幅降低,不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也开始服务于资金量小的散户。上述中金投资经理对界面新闻表示,由于与中投证券的合并,中金新设计了投资门槛非常低的收益凭证产品,甚至还有5万元起步的产品。只需要在中金营业部开设资金账户,资金达到5万元即可投资,期限3个月至半年不等,年化收益约为5%左右。中投证券主要以散户为主的营业部也是在卖同样的产品。
与此并存的是,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仍在出售千万级别的产品。在不少人眼中,这种高低互调的效果并不好。“现在的营业部内部感觉档次一下就降低了好多,毕竟是资金量算大的客户,买卖产品时并不走线上,还是以到营业部和投资经理面谈的方式为主。”一位中金公司的高净值客户对界面新闻记者坦承,当得知营业部最低还卖5万的产品后,不免疑虑,资金量跨度这么大的产品如何能够兼顾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