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行情最新,如果说2017年最落寞的互联网公司当属百度,那么今年这个定语下的公司大概是京东。
较今年年初的最高点719亿美元,京东的市值目前已跌去四百多亿,股价逼近2014年上市时的发行价。而在去年,它一度与百度的市值相差不到几亿美元,差一点把BAT中的B替换成J。
从年中起,投资者们似乎开始对京东失去耐心,开始了一波集中离场。在年中最高点时,有581家机构持有京东股票,而到了第三季度末,这个数字变成了155家,持股总数从6.177亿股减至4081.563万股。
这一波减持机构中最受关注的,是跟随京东多年却在这一轮中减持最多的高瓴资本。在今年6月,高瓴资本一边减持京东6亿美元股票(此前持有14亿美元的股票),另一边9亿美元买入阿里,一进一出之间,阿里替代京东成了高瓴资本的第一持仓股。
逐渐放缓的业绩增速让投资者们对于京东的未来有点看不清,而新晋对手拼多多的快进式成长,又让京东这个高投入下规模经济的故事显得不再那么动人,于是,投资者们开始逐渐失去耐心。
上市来最黑暗一年
2018年对于京东和刘强东来说,都是不好过的一年。如果说京东2018年的关键词是“落寞”,那么刘强东的关键词则是“缺席”。
在8月底的黑天鹅事件之后,刘强东意料之中的缺席了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盛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缺席、达沃斯论坛缺席、互联网大会缺席而改革开放40年百杰民营企业家名单中,也没有他的名字。
不同于有“十八罗汉”的阿里,被外界认为没有二号人物的京东,成败似乎都系于刘强东这个手持80%投票权、掌握公司发展命脉的创始人身上,而突如其来的“明尼苏达”事件则再次提醒了投资者们风险所在——公司命运与一号人物高度绑定的风险,毕竟黄光裕和张文中就是前车之鉴。
刨除套利离场的因素之外,投资者们选择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还与京东不够好看的业绩和看不清楚的未来有关。
11月19日,京东发布了Q3财报,这份财报可能是京东上市以来最难看的一份财报。这一季度,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较上一季度的3.138亿下滑3%至3.052亿。对比之下,同期发布财报的几家竞争对手,虽然用户数增长都有放缓,但至少都处于增长态势。
更为不妙的是,一路大步狂奔的拼多多,在截至6月30日的12个月活跃买家同比增长245%,以3.855亿的年活跃用户数反超京东8000万人。
不仅是用户数,京东的营收增速也在持续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京东营收的同比增幅逐季下滑,分别为33%、31%和25%。而Q3的增速也创下了9个季度以来的新低,首次低于30%。作为京东营收的两个业务板块,商品销售收入与被京东寄予厚望的服务收入增速双双放缓。
但另一边阿里收入同比增长54%,拼多多增长679%。成长性是投资者十分看重的指标,而用户数和营收的增速放缓,传达给投资者的信息是,告别高速成长阶段的京东或已到达现有模式的天花板。
在各项下滑数据之外,创近年来最高的30亿元净利润,可能是财报中唯一亮点,但值得注意的是,京东Q3的净利主要由投收益贡献,即受投资Farfetch带来36亿元业绩贡献,也就是说,刨除投资收益,京东的主营业务实际为亏损状态。
钛媒体查看京东Q3财报发现,从营业利润上,Q3京东的营业亏损为6.50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024亿元有所扩大,其中,各项成本均有所提高,营销支出增长25%,一般及行政费用增加了33%,技术和内容支出增长了96%。也就是说,大举投入,尤其是在技术和仓储上的投入,拖累了京东的整体盈利。
“内忧与外患”
规模经济一直以来都是京东传达给外界的未来图景,前期大规模投入建起竞争壁垒,然后通过用户规模摊薄成本的同时增强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从而实现盈利。
对于这个图景,投资人在过去很长一段事件都是认可的,京东的市值也一度升至719亿美元。但到了今年,投资人开始对这个故事不买账了。
首先还得从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说起。
做自营起家的京东常被称为中国的亚马逊,如果对照着亚马逊亏损20年3年前终盈利的发展路径来看,留给京东的时间还很多,想象空间还很大。
但问题在于,京东所在的是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除去阿里不说,周围不仅有斗了多年的老对手虎视眈眈,还有半路截胡的新对手让人猝不及防。
股市行情上,京东股价一蹶不振。如果说自营货品下的控货能力和自营物流下的211限时达,是京东重模式下构筑的独特竞争壁垒,那么,随着竞争对手们通过各种“曲线救国”的方式补齐能力,京东的壁垒也显得不再那么的铜墙铁壁。
而自营部分,天猫和越来越多的自营垂直电商开始对京东形成分流,使得京东在议价能力上很难再有大的提升;物流方面,随着新零售语境下大批即时物流的快速发展,211限时达在物流市场已不再拥有绝对的竞争力,发力菜鸟网络和逐渐深度介入最后一公里的阿里,就在不断缩小与京东在速度的差距。
除了外部竞争,京东的发展也迎来了瓶颈期。
此前,京东的增长主要依靠品类扩张和渠道下沉两方面。但随着京东拼上服装这最后一块拼图,京东的全品类扩张基本完成。以3C家电起家的京东,过去几年一直在通过全品类战略改善用户性别结构,吸引更多女性用户,尤其是具有高频特性的商超。
随着商超大战的结束,京东开始将扩张重点放在服饰,一方面是因为服饰高毛利,另一方面是可以网罗更多女性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