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不愿意多宣传,黄峥不喜欢放自己的正面大头照。
去拼多多之后,我发了一条微博,只留下了他的脖子。结果,下面还有人骂,为什么要去见黄峥?黄峥犯了什么弥天大罪吗?剩个脖子还能激起消费者的感情,黄峥出大名了。2018年8月份拼多多上市,有篇文章《拼多多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痛斥拼多多平台内假货横行。文中提到,世上最怕的事,就是你和他说品牌,他和你谈情怀,你和他说法律,他和你说发展。上市,是“大喜的日子”,拼多多收到如此多的掌声,如此多的质疑,说明这家公司存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当时,叶檀财经内容团队群情激愤,差点口诛笔伐。结果,一个背着房贷、车贷的单身狗编辑,站了出来,大声为拼多多辩护,嚷嚷拼多多有多么便宜、多么好用,让他本已消费降级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相对精致的小窗。(没错,这是他的原话,争论激烈到逼出了一个财经编辑的文艺腔)。
今年冬天,一个冷得出奇的日子,我们走进了拼多多上海长宁区的办公室,不算大,却温暖。拼多多的公关负责人下楼接我们,一身灰黑色衣服,配上一副大眼镜,典型的白领技术男打扮。黄峥简直了,看上去就像大学生,全身上下没有品牌货,说话的直白程度超过我的想象,不装,杭州口音。跟一般大学生脸不一样的是,黄峥的脸上有信念。比如他说,做事就要守本份,他的脸就是一张直白、本份的脸,也不会客气,弯弯绕。他说了一件事,估计是他本份的来源地之一。到现在,黄峥妈妈还不愿打的,爱坐公交车,跟自己儿子说,公交车大,空气好。这是一个本份的老人,给自己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自己可以继续节约。黄峥穿的用的是自己拼多多上面的东西,又便宜又好,我说到制约,他立马从办公室里翻出几块钱一包的抽纸。下面,是我和黄峥之间说的人话。强调,只有部份对话啊,想听全乎的,1月22号来一年一檀现场。
1
为什么进入农产品行业,多难,还容易烂?没办法,好做的都被别人做掉了,只能做苦事。阿里做小商品,京东做电子,我们做农产品。难的时候,订单突然增加,又没有自己的仓库,荔枝根本运不出去,消费者拿到手里,已经烂了,来电话大骂骗子。市场只给一次机会,怎么解释都没用,说话没用。(办法呢?)关键时刻,找了几十个经历过考验的核心员工,大家全扑在仓库里,一人管五个仓库,发不出货,谁也别休息。干部是核心竞争力,同甘共苦的人才能一起打拼。(后来怎么样?)现在顺了,我们卖水果蔬菜成本低了,因为订单大,农场、地方、农民都来找我们。这样,我们成本就低了,瓜果采摘时间短,打个比方啊,像香蕉,可能人家三四分熟摘,我们六成熟摘,有的水果八分熟才摘,成本不就下来了吗?在小品种上,我们有了定价权,像新疆的XX瓜,我们包了。我们一买,就影响价格。(得意的一笑)
旁白: 讲到商业模式的时候,没有眉飞色舞,没有痛不欲生。平和、很平和,像一个老战士述说腥风血雨,痛多了,就不痛了,看多了,也就麻木了。经历了,也就过去了。
2
说拼多多是消费降级 我不承认!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国内消费模式在改变,因为成本提升,外资出去,本土资金进入。一条生产线,原来出知名品牌货,5000块钱,自己生产卖300。同样一台扫地机器人,在东莞的同一个车间,两条生产线,国外品牌几千块,而供应拼多多的只要几百块。订单量下降,工厂产能不饱和,拼多多为什么不能把这中间的红利送给中国消费者呢?找到性价比好的产品,不让中间商赚差价,拿到订单直接下单,这不叫LOW,叫聪明消息。舆论说我消费降级,我不认可,我们给三四线城市带来消费升级,带来了价格便宜、质量还不错的产品。
(假货?)我不是假货,又没有贴人家品牌,这是经济转型大势。明明是同一条生产线下来的,很多消费者就是不认国内品牌,这不是消费升级的问题,这是精神升级和自信升级的问题。企业做到今天,需要经济学家的宏观分析。拼多多在很短时间内做到不可忽视的体量,一定程度上是证明了一种新的模式成立。新模式得益于中国消费升级的需求,消费降级不可能做那么大。旁白: 掌握舆论的各路大V们,北上广深的生活者居多,在3-4线城市生活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