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芯片危机”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国产芯片自给率”问题甚至成为了大街小巷邻里间茶前饭后的热议话题。就在国产芯片遭遇“至暗时刻”之际,著名芯片设计公司ARM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
5月1日晚,有消息传出,“ARM中国合资公司已于4月底投入运营,并接管ARM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该合资公司名为“Arm mini China”,由中方控股,中方投资者占股51%,ARM拥有剩余49%的股权。除此之外,ARM执行副总裁雷恩·哈斯(Rene Haas)表示,中国合资公司业务将涉及技术转让且公司将考虑在A股上市。这对于处在“芯片危机”中的我们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对于此次合资,不少网友抱着忧虑的心态。原因在于
这家诞生于英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已被软银收购,目前属于一家“日本企业”,并且国外企业不按协议分享技术的现象早有先例,导致很多人对ARM的合作诚意产生质疑。所以,与ARM合作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好是坏?这还要从ARM公司本身开始说起。
ARM是一家什么公司
提起芯片厂商,许多人第一反应是英特尔、三星、高通等这些公司而非ARM,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地位。
ARM是移动终端芯片领域的“霸主”。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目前,包括高通、三星、联发科等在内的全球1300余家移动芯片制造商都采用的是ARM芯片架构。全球有超过8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超过70%的智能电视的芯片均采用的是ARM架构处理器。
这让人很容易想起PC领域的芯片制造巨头英特尔,但是ARM与其不同在于,它是一家知识产权(IP)供应商,ARM并不制造芯片且不向终端用户出售芯片,而是把芯片设计方案授权给半导体制造商,并从中收取授权费。
在其设计的产品方案上,ARM开发的主攻方向为RISC精简指令而非英特尔的CISC指令。根据RISC指令开发出的芯片产品,成本、功耗降低但效率更高,更符合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使用。
在设备移动化大背景下,这家创办于1990年的英国半导体公司不断发展,直至目前在移动端设备芯片市场近乎垄断的地位。
对此,ARM的创始人赫尔曼·豪瑟说到,“这家科技公司(ARM)是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成就,它仅在2015年就卖出了150亿片微芯片,比它的美国竞争对手英特尔有史以来的总销量还要高”。
ARM强大的技术竞争力自然受到了资本的青睐。2016年7月,日本软银集团宣布以240亿英镑(约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虽然此次收购是在当时日元升值、英镑贬值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但软银依然为此付出了43%的溢价,可见其对ARM公司的看重。
于是,收购后的ARM成为了日本软银旗下公司,而这也成为在此次ARM与国内资本合作中最令国人担心的问题:双方合作会不会受到软银集团甚至日本官方的限制,会不会有“安全问题”?
其实,这种质疑并非第一次。因为除了身为ARM的母公司,软银还是阿里巴巴的股东。对此,国内早就有人质疑软银入股阿里“动机不纯”所以此次再次出现质疑声音并不奇怪。
但软银集团真的会对ARM在中国的业务进行限制?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这与软银一贯的投资风格有关,软银集团更倾向于被收购公司的独立发展,在其入股阿里后,从未干预阿里经营这一点也可以看出。
并且在宣布收购ARM后,软银便表示,不会改变ARM的运营现状且ARM运营将独立于软银,另外软银还将保持ARM现有的管理及技术团队。从ARM被收购的两年来看,软银也的确履行了当初的承诺。
那为何ARM选择以合资的形式与我们合作?
ARM以合资形式进行合作是为了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目前ARM营收的25%来自于中国市场,可见国内对于ARM的重要性。但随着移动终端芯片市场的不断扩大,英特尔也开始介入国内移动芯片市场竞争,例如与联想共同推出的X86架构手机联想K800。
这无疑对ARM的业务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与中资展开深入合作,并以部分技术作为交换,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并且由于英特尔不会考虑对外授权其PC端的X86架构,这让在PC芯片架构取得突破的ARM看到在中国PC市场打破英特尔垄断的希望。
合作对于我们的利与弊
网络信息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是目前国内上下的一个共识。所以此前在与外国网络信息公司合作时,我们经常处于谨慎状态。但此次“芯片危机”让我们意识到另外一个“麻烦”。正如此前有业内人士所称“落后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对此我们目前的态度是在发展核心技术领域,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关起门来搞创新”,另一条是“开放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我们则需要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先进技术。
目前,我们在芯片核心领域的设计、制造和生产环节相对落后,而自主研发又需要多年实践积累、大量资金投入和完善的产业链。在如今面临“芯片危机”的情况下,企业过急投入自研或许并不会带来期望的正向效果。
在此背景下,与ARM进行合资便成了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该合资公司将由ARM提供集成电路设计核心知识产权、技术支持和培训。这对国内芯片制造商而言无疑是巨大利好。
目前,国内获取ARM的授权开发芯片的制造商数量已超过100多家,其中不乏有华为、展讯等芯片名企。在拥有ARM的技术支持后,这些国内芯片制造商能在芯片设计研发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在商业授权方面,ARM中国能够全权代理ARM的所有IP授权,这不仅简化了国内芯片厂商的获权过程,也进一步将利润留在国内。
不过与ARM合作依然存在风险。
首先,在接受ARM芯片设计后,我们或在芯片发展权方面受限。
IC设计作为整个IC产业链顶端,其发展受到控制芯片计算的指令集开发技术影响。
单纯的指令集本身价值非常有限,真正有价值的是围绕指令集构建的软件生态、指令集的实现方法和自由扩展指令集的权力。但为了保持公司竞争力,ARM极有可能不会对国内公司开放自主扩展指令集的权力,以至于国内公司只能局限在ARM所构建的生态以及游戏规则里生存。
其次,来自国际政策影响也会为合作带来风险。由于此次合作,中资将更加深入介入ARM的技术领域,这或将引起相关国家的“不安”,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