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创业是过去的流行词,那么焦虑则日益成为新共识。
领着高薪、出入高档写字楼、坐拥百万房产,看似风光无限,却养着一家老小,还着房贷、愁着失业、憋着不敢生病,还要思虑着未来的出路……这或许是对当下中国中产阶级最生动的写照。
相对很多国外的中产阶级,对于中国中产而言,身处转型社会使得他们风险考虑是全方位的,典型如中兴员工跳楼、程序员被骗婚自杀等或多或少都揭示了中产生态的脆弱性。他们的幸运在于凭借过去的机会获得了庞大的财富及其相伴随的社会地位的上升,他们的劣势在于这种地位的脆弱性:当“事情”来临的时候,中产们却发现自己无可依仗。国内经济危机像一阵刺骨寒风,看不见,却吹的人瑟瑟发抖。
2008的时候,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防范国内经济大幅下滑,中国启动了4万亿刺激计划。当地政府大量举债以满足资金需求,大量资金涌入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等基建部门,中国当时的GDP虽然暂时稳住了,但是债务风险却越来越高。
债务是要偿还的,2018年是公司债的高峰期,偿债规模是2016年以前的4.3倍。而在严厉的去杠杆监管政策下,债务违约像洪水猛兽般袭击者这个资本市场。仅在四月份,违约债券的涉及金额就高达130亿元。与此同时,近期A股满目疮痍,大量上市公司因各种各样的债务的逾期,而遭到股份的冻结或司法拍卖。如盾安集团所爆出的450亿元债务危机=因为一只融资规模只有12亿元的债权发行失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这家中国500强企业资金链断裂。这只是众多违约事件中的冰山一角,诸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还是小生意的老板,恐怕现在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再看看房地产,这么多年来,中国一贯的土地饥饿营销和货币放水,导致了房价的快速上涨。而在近两年去杠杆、去库存的过程中,高库存和高杠杆从地方政府、国企部门转移到了居民部门,又造就了翻倍的房价,以及居民部门的高杠杆率和负债。对于估值已经高达430万亿、全世界第一的中国房地产来说,要需要天量的资金才能维持如此庞大的房产体系运转。而目前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加之房产税的出台可能会早于市场预期,一旦资金紧缩,房价下行的趋势就很难避免。而近两天的厦门房价跌超一万,炒房客被套牢、南京暂停企业买房等已经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而作为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中美贸易战,也是让我们底层老百姓雪上加霜。作为不走寻常路的特朗普颠覆了所有人的三观,在中国外交的国际政治人物模型里,根本没有这一款型号与之相对应。特朗普的民调支持率练练上升,为什么?5月10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表示,美国4月创下史上最大月度预算盈余2140亿美元,创1968年有记录以来新高;而失业率也自2000年来首次下降至4%以下。这也难怪。自从特朗普宣布和中国贸易战那些被我们当做筹码的大豆、汽车、票仓之类的问题,根本就不是特朗普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位看似神经不靠的总统,其实有着更加精美和长远的战略布局。
可以说,中美贸易战是人类经济史上最为严重的贸易战,没有美国高科技知识产权的交流和帮助,中国的产业升级和2025规划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中国也有筹码:全球最大的消费升级市场,这是美国无法割舍的。
但是,这个消费升级的市场却面临着一个刻不容缓的难题:房地产泡沫危机。面对国内消费极度萎缩,化解房地产的泡沫迫在眉睫。估计连美国人自己也没有想到,很多中国的热血青年竟然将房价下跌的愿望寄托在以为美国总统身上。
从另一角度来讲,产业升级是化解这场危机的必经之路,这一过程虽然痛苦但无法避免,只有壮士断腕般的舍弃房地产经济,才有可能重生。
而这样的努力,我们看到了……
对于国内大多数的中产阶级而言,或许能感受到,未来的中国正在一步步演变,会越来越成熟,野蛮生长的窗口期已经关闭,幸运的果子已经被摘完了。
所以,很多人考虑“早发财早移民”。中国还是美国?肉身与灵魂的回答并不一致,个人的选择不同,却都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中产的典型特质:无论他们对于中国前景是看多还是看衰,他们仍旧相信能够从这个仍旧相对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中寻找更多的商业机会,虽然他们都情不自禁的焦虑着。
这种焦虑更多源自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放在中国经济增速不断降低的大背景下,更长远的看,这种焦虑不过是上半场。今天只是不满房子没有升值,明天可能就是担心负资产,今天担心创业没有实现,明天可能思考如何体面地再找份工作。
这种焦虑,还有很大一方面来自于过分关注自身、信息源又过分狭小,焦虑被放大。而手机统治着人们的注意力,带来的问题是:许多人忘记了,朋友圈或某些平台不是世界,甚至不是互联网。当在线或者说线上变得无处不在的时候,线下变得尤为可贵。
不仅要阅读,还要走出去,其实很多朋友圈争论不休的问题,或许答案就在外面。你觉得美国人过的比我们好?欧洲人比我们过的安逸?这三十年来,中国人似乎给人风风火火的感觉,这是时代的使然:这是将几百年社会变迁与财富增长压缩在几十年内完成的体现。按照中国人均收入看,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和欧洲《悲惨世界》时代收入相差不大,但是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值得安慰的是,没有这种“幸运”,中国剩下的机遇仍多于成熟社会。毕竟真正的改革难以避免短期的阵痛。
我的大学老师跟我说了一个事,说他拜访东京证券交易所,中午和一群年轻员工聚餐,他们出身名校,举止得体,能够顺利进入大公司也预示着职业生涯的安稳,甚至很多人都会获得公司出资的海外MBA的训练机会,可以说是日本年轻人中最幸运的一批。好几位去过中国,正在努力学习中文,问他们对于中日印象,他们一时陷入了短暂的思考。此刻一个年轻人打破沉默,只在中国呆过三个月的他说,去了中国之后,感觉东京生活“没意思”。或许中文不太熟练,他的回答少了日式婉约,却无意间也道出了中国社会的奇怪魅力,混乱而生动。
混乱意味着无序,也孕育着机遇的阶梯。如果问我对于中国经济甚至中国的未来有没有信心,我的信心就是来自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本质就不应该指望某种暴风骤雨般的剧变,而是来自市场自身持续不断的演化力量。或许当我们回顾这个时代的时候,改变中国最大的并不是某个文件或者政策,而是微信以及共享单车、滴滴之类看似普通的技术创新。经济是最重要的,或许比经济更重要的是政治,但归根到底,技术革命比经济与政治更加重要。当经济决定所有人的福利,政治决定所有人的命运,拯救所有人的希望却在技术身上。
这一切,我们正在路上……
2018年,中国中产们将会更加焦虑,但多年以后,我们会明白,耽于焦虑,也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