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巨头角力将见分晓

巨头角力将见分晓

2024-05-06 08:40  来源:财经365 作者:刘兴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2023年,一方面光伏市场高速增长——全球新增装机395GW,同比增长72%,中国新增装机217GW,同比增长148%;另一方面供需严重失衡——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产能规模均超过1000GW(其中80%以上在中国),供需比约为2:1.

  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均出现巨幅下降。以末端的组件为例,单价由年初的1.8元/W降至年末的0.95元/W。

  2024年4月26日、30日,两位难兄难弟——TCL中环(SZ:002129)、隆基绿能(SH:601012)先后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

  2023年,TCL中环营收591亿,同比下降11.74%;归母净利润34.2亿,同比下降49.9%;

  隆基绿能业绩降幅相对温和:营收1294亿,同比下降0.4%;归母净利润107.5亿,同比下降27.4%。

  两大光伏巨头明争暗斗已久,未来一两年内将见分晓。

  光伏产能短期、结构性过剩

  生产力落后、物质匮乏已成往事,“过剩”随处可见。从酱油到白酒、从彩电到汽车,假如产能不足,立马会有海量资本涌入,至多一两年,必然“过剩”。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让价格引导资源配置。当供给过剩、价格回落,成本高、品质差的玩家被淘汰出局,供求逐渐恢复平衡。

  在基本没有成长空间的领域,供给只能围绕几乎不变的需求周期性波动,比如生猪养殖。

  光伏则不然,其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才刚刚开始,产能过剩是短期内供给大于需求造成的。无论2011年、2018年还是2023年,光伏每经历一轮产量过剩,都是促进技术进步、落后产能出清的良机。

  成本高、技术落后的产能被先进产能替代,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天花板”不断上升。

  2008年,光伏发电成本高达4元/千瓦时,没有补贴就没有需求。

  2022年,集中式光伏项目招标价跌至2元/瓦。对应发电成本不到0.2元/千瓦时,仅为2008年的二十分之一。

  2009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6.3GW;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395GW;2024年预计新增525GW。

  2008年光伏产能过剩,2023年全球用户对光伏的需求是2008年的88倍!

  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217GW,同比增长148%。

  当前光伏赛道,上演的是N型电池对P型电池的全面替代。2023年,P型、N型出货量之比7:3.预计2024年将逆转为2:8.

  隆基,“一体化”优势凸显

  1)纵向一体化

  隆基早期主要产品是单晶硅片及硅棒,2012年上市后开启纵向一体化战略,进军下游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业务。

  2013年,首次披露组件收入9178万元,占营收的4%。

  2015年,组件及电池收入超过30亿,占营收的50.6%;

  隆基还陆续开展电力、电站建设及服务等业务。但绝大部分营收始终来自硅片/硅棒、电池/组件两大业务。

  2019年,组件及电池收入151亿,占营收的46%;硅片及硅棒收入138亿,占营收的42%;

  2021年,组件及电池收入585亿,占营收的72%;硅片及硅棒收入170亿,占营收的21%;

  2023年,组件及电池收入992亿,占营收的77%;硅片及硅棒收入245亿,占营收的19%;

  2013年组件/电池收入仅为硅片/硅棒收入和4.5%,2023年这个比例达404.6%。

  刘强东曾提出著名的“甘蔗理论”:产业链好比甘蔗,多啃一节是一节。

  “一体化”的第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做大营收规模。以隆基为例,不搞“一体化”营收或许不到现在的四分之一。

  2)硅片“剩”多少卖多少

  随着组件及电池业务逐步扩大,硅片用量越来越大。满足自用需求后,剩余硅片外销。

  2020年,硅片外销、自用量分别为31.8GW、26.3GW,外销单价0.49元/瓦;

  2022年,硅片外销、自用量均为42.5GW,外销单价高达0.9元/瓦;值得注意的是组件产量48.2GW(其中外销46.1GW),较硅片自用量高5.6GW。而且,年末硅片库存量较2021年末减少约0.8GW。可以推知,2022年隆基外购硅片达6GW。

  2023年,硅片外销53.8GW,自用71.6GW,外销单价暴跌49.3%至0.46元/瓦;

  组件价格波动幅度远小于硅片,2023年单价1.49元/瓦,同比下降18.9%。

  光伏需求火热时,组件业务所需的硅片有保障;光伏需求不足时,组件业务可帮助“消化”过剩的硅片。各环节间相互协同,是“一体化”的第二个优势。

  3)组件及电池“救主”

  2019年-2021年,硅片业务毛利润金额停滞不前,毛利润率显著下滑。组件毛利润率也在下滑,但幅度相对较小,毛利润金额持续上升,2021年接近100亿。

  2023年供需失衡,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组件业务毛利润达182亿,毛利润率18.4%(2022年高4.7个百分点)。

  组件业务“给力”,使得毛利润在逆境中保持增长,从2019年的81亿增至2023年的221亿。

  硅片价格高时,硅片多赚些;硅片价格跳水,组件跌价幅度相对较小,可以多赚些。

  “堤内损失、堤外补”是“一体化”的第三个优势。

  中环,专业化优势体现在哪里

  中环秉承专业化战略,主打光伏材料(主要是硅片):

  2022年,硅片销售收入达509亿,占营收的76%;组件销售收入108亿,占营收的16.2%;

  2023年,硅片销售收入回落至438亿,占营收的74%;组件销售收入93亿,占营收的15.7%。

  由于产能扩张开始得晚,中环硅片产量低于隆基,但差距逐年缩小:

  2020年,中环硅片产量约为隆基的65%;2021年超过隆基的70%;2022年约为隆基的80%;2023年接近隆基的90%。

  隆基硅片优先满足自用,外销量小于中环:

  2022年,中环、隆基硅片外销量分别为68GW、43GW;

  2023年,中环、隆基硅片外销量分别为114GW、54GW;

  中环竞争优势体现为硅片单价更低、毛利润率更高:

  2022年,中环、隆基硅片销售单价分别为0.76元/瓦、0.9元/瓦,中环毛利润率却比隆基高1.3个百分点;

  2023年,中环、隆基硅片售价分别降至0.38元/瓦、0.46元/瓦,中环毛利润率领先优势扩大到5.9个百分点!

  “一体化”有三大优势,专业化只有一个优势——专业!

  没有回头路

  2017年末,隆基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原值67亿,账面值54亿;

  2018年,机器设备原值净增31亿、计提折旧7.7亿,年末账面值达到97亿;

  2020年、2023年,机器设备原值出现两次大的飞跃,净增金额分别为110亿、140亿;

  截至2023年末,机器设备原值达419亿、累计折旧104亿、期末账面值300亿,占固定资产总值的81%。

  2020年,隆基固定资产暴涨。年末中环固定资产-专用设备原值、账面值分别为212亿、166亿,均落后于隆基;

  2021年中环发力,年末专用设备原值净增50亿,期末账面值达222亿,反超隆基;

  2022年、2023年,中环专用设备原值净增额均超140亿。

  2023年末,中环专用设备原值达560亿、累计折旧141亿、期末账面值415亿,占固定资产总值的77%。

  隆基固定资产投资发力点在2020年、2023年,中环则在2022年、2023年。中环后来居上,光伏设备账面值比隆基多110亿。

  光伏产业貌似正在经历从P型向N型的“大变局”:2023年,P型、N型出货量之比7:3.预计2024年将逆转为2:8.

  实际上,N型产品占国内组件采购定标的比例已经从年初的13.9%提高到年末的66.7%。

  另据中环财报披露,2023年N型及大尺寸产品出货75GW,占比约66%;2024年Q1.出货34.95GW,同比增长40%,N型及大尺寸占比提高到88%。

  更重要的是,中环已经完成大尺寸、N型产品布局。2023年,中环能够以更低的出货,获取更高的毛利润率。假如2024年N型大爆发,中环优势将更加突出。

  两家都已下了重注,没有回头路可走。中环认为N型替代P型是大趋势,隆基认为P型仍有潜力可挖。最迟一两年,可见分晓。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