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油!

油!

2024-07-10 08:46  来源:财经365 作者:刘兴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人类的记忆有多久?一个月,还是一年?

  容易遗忘能带来很多好处,痛苦会减少,烦恼能消失,可坏处也显而易见,过去的未必能过去,留下的也许会造成更大的不幸。

  最近,存留体面的新京报爆料,他们在天津、河北等地发现,不少油罐车卸完煤制油又装食用油。油罐车司机透露,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这件事引发轩然大波,官媒,自媒体纷纷下场谴责。

  人民日报旗下人民锐见发表评论,卸完煤制油直接装食用油,怎敢成公开的秘密。

  文中,人民锐见写道,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潜台词是乱象已持续一段时间,这么做并非个案,在行业内习以为常。

  公开的秘密持续多久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2014年5月14日,人民网的一篇文章《地沟油去哪儿了?起底京畿地沟油黑色产业链》。

  当时,社会的关注点在地沟油身上,关注运输的人不多,但其实,在2014年5月14日人民网这篇文章中,就有一个角落,写明了运输环节的问题和漏洞。据当时人民网的报道,地沟油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食用油专用”油罐车不专用的做法。

  对此,人民网表示质疑,并发出疑问,这么做是否为逃避检查?谁来确保不污染到食用油?

  当时,事发企业位于天津,采访的时候对记者说:确实存在同一辆车在运输了液体工业油后又运输液体食用油的可能,但公司对物流方有严格的清罐要求。

  10年前的事发地,10年后,仍是事发地。

  7月9日,第一财经报道,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目前三河市政府正在调查中,后者会公布最终调查结果。

  凤凰网7月9日报道,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与应急处9日上午回应称,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近期会向社会通报。

  对于天津河北发生的油罐车卸完煤制油又装食用油,南方的罐车司机表示很困惑。

  7月8日,在财新的报道中,一名从业近20年、主要跑南方路线的罐车司机对财新称,罐车各地配货在业内十分常见,但通常化工类液体和食用油不会同罐混用。“运输食用油如果不是专用罐根本装不到货,”他进一步表示,食用油的验罐流程非常严格,不仅需要司机提供前三次运输的货单证明运送的是食用油,还需要提供带有水印的洗罐视频,此外工厂还会检验罐内的PH值,“(报道中)不验罐就装货刷新了我的认知”。

  一、人人不赚钱,到处抠成本,这才是问题持续十年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社会各界义愤填膺的时候,多数从监管,从法律,甚至从道德层面去考虑问题。对于财经分析者来说,我们更在意,是不是经济因素导致的。

  看多了社会百态会发现,如果一个事情,能够持续十年甚至更久的,问题多数出在经济利益层面。

  换言之,不解决经济问题,单纯寄希望于法律和道德,无异于舍本逐末。毕竟我们活在人间,而不是天堂。

  根据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财新等媒体的报道,我们发现,事件的根本可能是经济因素。

  新京报在报道中披露,由于近两年罐车增多,竞争加剧,罐车运输价格也降了不少,为了生存,许多罐车不得不在返程时想办法配货。

  以天津到西安为例,最早单程运费报价都在每吨400元以上,现在降到200元左右。

  为了返程的时候,不空着回去,很多司机想方设法装车,能装什么就装什么。

  2023年4月,中物联曾经发布《2022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对5000多名货车司机进行问卷,分析货车司机们面对的困难。

  除了油价变动以外,有61.93%的货运司机反映2022年运价变化的主要原因为车辆过剩,60.39%的货车司机反映货源不足。

  车辆过剩,货源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运价越来越低。

  2024年3月,商车邦有篇文章题为《运价为什么越来越低》,货车司机们吐槽,过去日子好过的时候,每公里运价5~6元,后来常见价格变成3~4元,现在3元以上的单子已经很少了,2元的单子虽多,但是亏本。

  运价在走低,但是有些硬成本,对于跑运输的司机来说,是每个月必须支出的刚需。

  在货运行业,“以租代购”非常普遍。

  所谓“以租代购”,就是交一笔首付款之后,每个月交一笔固定的贷款,交够一定期限,司机就可以获得货车所有权。

  现在不少货运公司以免费提供货源配套“以租代购”,招揽有需求的货运司机。

  根据新华网2023年《高薪招聘司机暗藏“以租代购”猫腻》这篇文章,不少希望跑货运的司机,会被“以租代购”吸引,因为交一笔较低首付款之后,后续通过分期付款,最终就可以获得一辆货车。且不少货运公司还能免费提供货源,让人感觉需求也有保障。

  实际情况如何呢?

  新华网的文章表示,货运司机首付款要缴纳1万元,之后每个月要偿还2680元贷款,总共36期,加上尾款以及利息,总价12万多元。

  所谓的保障货源,货源地非常分散,且全程需要自己装卸。每天跑七八个地方装货卸货,忙活一天,只能挣200元,刨去成本,所剩无几。

  这样的条件,如果承接食用油等业务,主动洗车,把车洗干净几乎不可能。

  新京报的报道中有提到,想把车洗干净,需要用碱水仔细清洗,处理干净,单次洗罐的成本少则三五百,多则八九百。

  洗车的钱谁出?货车司机,还是货运公司?

  如果货运公司是用“以租代购”的方式组队,那不可能出这笔钱,因为名义上是公司,实际是个体化的集合体,洗车只能司机自己掏钱。

  如果不是“以租代购”,车的所有权是公司,司机和货运公司之间是纯粹的雇佣关系,洗车的这笔钱,要不货运公司出,要不委托方也就是食品油企业出。

  货运公司会出吗?

  按照新京报的调查,绝大多数的罐车都是隶属于车队,规模大的车队有上百辆罐车,小规模的车队只有几辆罐车,个体罐车占比很少。

  对于隶属于车队的罐车,有司机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司机有时想洗罐,但也要听从车队老板的安排,“老板让清就清,老板不让清就不清,老板的事。”

  老板为什么不让洗?

  在四成从业者亏损,平均利润率不到3%的严峻局势面前,车队老板们满脑子都是想法降成本,任何提高成本的选择,都是无法承受之重。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2023年近30%的物流企业全年亏损,平均收入利润率在3%左右低位徘徊,明显低于正常年份5%的平均水平。

  2024年6月28日,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前五个月,有超过四成的企业累计利润为亏损,比同期大幅提高。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分析,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增量不增收的情况在加剧。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新能源领域,汽车、光伏几乎全是类似的情况。

  越是不赚钱,越要抠成本,越要抠成本,越会出现各种奇葩问题,汽车行业有汽车行业的安全隐患,物流行业则出现始料未及的局面。

  相比于汽车行业,物流行业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加剧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2024年3月26日,竞斐研究咨询有篇文章很有意思,题为《为什么我国单位运费低,但社会物流总费用比美国高?》。

  文中说到,之所以单位运费低,物流成本总体不低,有很多原因。

  其中道路运输行业,存在严重的“层层转包”现象是主要原因之一。

  货主将运输外包给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又将其分包给不同的干线运输公司,干线运输公司再分包给支线运输公司等,尤其是零担货运往往牵涉到货源的再次分包和整合。

  “层层转包”会带来什么结果?

  每一个环节都要过一道水,越往下走,越不赚钱,在终端配送第一线的货车司机或者货运公司,是最费力不讨好的。

  “层层转包”还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责任归属不清,到底谁为最终的安全负责?

  总包?分包?还是最后的配送人?

  也许每一个层级,都认为责任是别人的,自己负责受益负责干活。

  这些年为了降低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采取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公转铁,公转水。物流成本名义上降低了,但公路运输需求的下滑导致的结果也产生了。

  这个结果谁来负责?

  二、食用油企业,为何不出钱

  从常理来说,牵扯食品安全,关乎品牌声誉,消费品公司对生产、运输等各环节都应该慎之又慎。

  历史上,因为食品安全信用崩塌,导致大败局的公司案例,不胜枚举。

  为何食用油公司们,不在运输配送环节把关呢?为什么它们不出钱,守住运输环节的安全防线呢?

  也许,还是经济账不划算。

  和一般的食品行业不同,食用油本质上更接近大宗商品,其净利水平之低,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本上在于成本管控能力,而不是品质管控能力。

  品牌本身带来的溢价,微乎其微。

  有渠道,成本够低,就能剩者为王。

  中粮控股本身没有上市,但根据其每年公布的营收利润情况,可以推断个大概。

  据中粮集团官网数字,食业家统计,2020年到2023年中粮集团的收入和利润状况如下:

  中粮集团2020年营收5303亿元,利润总额206亿元,利润率3.88%;

  中粮集团2021年营收6649亿元,利润总额238亿元,利润率3.58%;

  中粮集团2022年营收7414亿元,利润总额229亿元,利润率3.09%;

  中粮集团2023年营收6921亿元,利润总额212亿元,利润率3.06%。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最近三年收入在下滑,利润在下降,利润率更是连续四年下降。

  2023年2月,中粮福临门曾募资210亿元,引入内外背景强大的股东,其估值也因此达到1000亿。

  据36氪2023年1月18日的报道,中粮福临门计划在A股上市,且很有可能于2023年完成。

  回过来看,2023年已经过去了,考虑这两年资本市场的变化,中粮福临门登陆资本市场的进程也许还要往后延。相信这会对其未来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据浙商证券,中国在食用油行业可以说是双寡头之一,市占率最高的是益海嘉里,2022年份额是39%,中粮集团排在第二,份额为15.3%。

  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龙鱼是上市公司,从其经营状况的变化,同样能够看出食用油行业的情况。

  据金龙鱼财报以及国信证券统计,金龙鱼的毛利和净利从2020年开始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2023年,其净利率甚至仅为1.11%,2024年一季度稍有回暖,但其净利率也仅为1.41%,毛利率则在5%出头。

  过去甚至现在,所有机构看好食用油赛道给出的理由无非两点:第一行业向头部集中,第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好油的需求在上升。

  但,这两点,这两年被无情打破。

  据Oilcn调研报告,2023年,食用油行业出现集中度下滑的情况,不管是前三还是前十,品牌集中度都出现下降。

  为什么下降?

  过去的客户,如今成了对手。

  据Oilcn调研,目前主流卖场大超市都在推自己的食用油品牌,沃尔玛的“惠宜”、麦德龙的“宜客”、大润发的“荟尚”、永辉的“田趣”、京东的“惠寻”、天猫的“喵满分”……

  超市的业态这些年也在发生非常多的变化,做得好的连锁超市,几乎都主打自主品牌,胖东来、山姆、盒马,无不如此。

  当过去的客户成了自己的对手,渠道优势就失去了意义。

  而所有的品牌,正如前文所述,几乎没有黏着力。

  另外一个让食用油企业们头疼的地方在于,消费升级这几年是最惨的想像,根本不成立,食用油的基本盘,也岌岌可危。

  根据中泰证券的统计,从2021年开始,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就处于下滑状态。

  也许是疫情对身体的影响,也许是人们的欲望在降低,不喜欢油腻。

  和白酒一样,到目前为止,趋势仍在继续。

  上述变化,金龙鱼们心里是清楚的。在2023年财报分析食用油行业时,金龙鱼写道:

  从需求端来看,国内经济逐步恢复,餐饮行业复苏较为明显,使需求得到一定的提振,但内需动力和信心仍然不足,使食用油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高性价比和健康营养的食用油有望成为市场主流。

  竞争更加激烈,高性价比有望成为主流,这就是现实。

  价格是最好的信号,有没有需求,价格往往能反应一多半。

  国家统计局每个月都会在CPI中列式食用油价格的环比涨跌幅,2024年5月份,食用油价格环比和同比都在下跌,环比跌幅为0.3%,同比则下降5.2%,下滑幅度领跑粮油。

  在界面7月8日的报道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一位不具名的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界面新闻称,“在技术层面是比较难以监控的,在检测层面也很难检查出来,主要是食品油量大,稀释了附着的煤制油。”

  看到上面这句话,我立刻联想到金龙鱼在2023年财报中的一段话。有点长,但很重要。

  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风险”相关部分中,金龙鱼是这么写的: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以及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厨房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公司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公司的产品除了前端原辅料采购、中间加工、后续还需经过运输、仓储、上架销售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终端消费者,如果期间质量管理工作出现疏忽或其他不可预见原因、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存在引发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消费者投诉、潜在纠纷以及诉讼、处罚的风险。

  公司建立了覆盖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同时强化源头管理、过程管理与风险预防管理,使产品全过程受控并可追溯。公司将持续完善食品安全预防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严控质量安全风险。

  我在想如果界面采访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所言属实,那他可能“帮助”所有食用油企业提供了一个查漏补缺,质量控制的新环节。

  这个环节,也许需要所有食用油行业自查,披露,可跟踪。

  7月9日,据央视网报道,涉事公司之一的终端名单中,有一家叫世纪悦福。

  在其公开招标信息中,其生意涉及高校食堂,曾在2017年、2021年与2022年分别为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食堂供应食用油等原材料。

  预制菜+食用油的组合,让人无言。

  最后想说,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时代,生存才是第一位,无论是食品还是就业,互相投毒就没有生存的安全感。

  起码,从食用油这件事,我意识到,安全生存的意义,竟如此深刻。

  如何解决问题呢?

  靠情怀,靠道德,靠操守,靠法律?恐怕都不够。

  在利益面前,在盈利空间消耗殆尽面前,人性经不起考验,而失去经济性的地方,人人为了生存挣扎的行业,恐怕才是安全隐患最大的地方。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